强脉冲光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

2024-04-07 23:27张园程马瑞珩张士发杨玲玲
临床军医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咪喹莫特月龄

张园程, 马瑞珩, 张士发, 林 庚, 韩 阳, 崔 琳, 杨玲玲, 冯 葳, 马 靓

北部战区总医院1.烧伤整形科;2.急诊科,辽宁 沈阳 110016;3.东北国际医院 皮肤科,辽宁 沈阳 110000;4.中国医科大学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辽宁 沈阳 110122;5.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皮肤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血管瘤为婴幼儿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是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血管畸形,1岁以内婴幼儿处于血管瘤快速增长阶段[1]。血管瘤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增殖期、消退期与消退完成期。目前,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激光、冷冻、药物等,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总体呈现出药物联合激光治疗的趋势[2-3]。本研究旨在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72例草莓状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诊断为血管瘤;无其他疾病史;年龄≤12个月。排除标准: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者;病情严重、急需治疗者;皮损位于特殊黏膜者;皮损有溃疡、出血、感染等禁忌证者;伴有血管畸形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27例;平均年龄6.9个月。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儿常规检查局部超声,测定体质量、身高及生命体征等。采用IPL光子治疗仪,560~1 200 nm,光斑面积8 mm×40 mm,脉冲模式分2、3、5脉冲,脉宽2~15 ms,脉冲延时5~60 ms,能量密度10~15 J/cm2。具体参数根据患儿肤色、皮损类型、病变部位等评估后设定。治疗前登记照相。患儿取舒适体位,显露皮损处,治疗部位均匀涂抹厚约1~2 mm冷凝胶,首次照射光斑以较安全的能量参数做测试,以皮损出现略微发红为度,逐个光斑进行治疗,每个光斑重叠10%。治疗后10 min,清洗或擦除冷凝胶。注意防晒,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共治疗5次。患儿每晚睡前使用5%咪喹莫特乳膏(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药物用量根据皮损面积制定。外用药膏后6~10 h,清水清洗皮损表面,连续使用20周。如果用药期间出现血管瘤消退,停用目前治疗,随访至满1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每4周来院复诊,观察皮损面积、质地、颜色变化,复查超声。记录并比较不同皮损位置患儿与不同月龄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皮损消退90%~100%、表面无瘢痕、皮损颜色基本消退;显效,皮损消退60%~89%;有效,皮损消退30%~59%;无效,皮损无变化。

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72例患儿经过IPL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后,痊愈70例,显效8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痊愈率为40.70%(70/172),总有效率为90.70%(156/172)。2例无效患儿中,1例患儿家属不配合外用药物治疗,1例患儿家属未配合IPL治疗,均未按疗程规范治疗。

2.2 不同皮损位置疗效比较 根据不同皮损位置,将172例患儿分为面部组(n=50)、颈部组(n=5)、躯干组(n=41)、四肢组(n=76)。面部组、颈部组、躯干组、四肢组痊愈率分别为54.00%(27/50)、60.00%(3/5)、41.46%(17/41)、30.26%(23/76),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组、颈部组、躯干组、四肢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44.00%(22/50)、40.00%(2/5)、48.78%(20/41)、55.26%(42/76),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月龄疗效比较 根据不同月龄,将172例患儿分为0~3个月组(n=46)、4~6个月组(n=38)、7~9个月组(n=34)、10~12个月组(n=54)。0~3个月组、4~6个月组、7~9个月组、10~12个月组患儿的痊愈率分别为52.17%(24/46)、44.74%(17/38)、38.24%(13/34)、29.63%(16/5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个月组、4~6个月组、7~9个月组、10~12个月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47.83%(22/46)、47.37%(18/38)、47.06%(16/34)、55.56%(3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2例患儿均未出现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及瘢痕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为常见的皮肤肿瘤,在某些情况下血管瘤会导致毁容,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血管瘤甚至会危及生命[4]。血管瘤是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调控的皮肤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为在血管畸形的基础上,经内皮细胞基因突变、微环境改变及异常支持细胞等诱发因素,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5]。皮肤血管瘤临床上分为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目前,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系统类固醇疗法、抗肿瘤药物、普通激光、脉冲染料激光、手术切除及普奈洛尔等,处于增殖期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应当积极进行早期治疗[6-7]。IPL治疗草莓状血管瘤是利用选择性光热解的作用,导致皮损内的血红蛋白变为热凝固,最终使血管封闭从而治疗血管瘤。IPL在治疗过程中,对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热损伤程度较弱,正常皮肤组织几乎不受影响[8-11]。咪喹莫特为一种咪唑喹啉胺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鳞癌等[12-13]。目前,临床使用咪喹莫特治疗皮肤血管瘤,其抗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包括:诱导抑制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局部增量调节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局部衰减凋节促血管生成因子;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4-17]。局部外用咪喹莫特后出现红斑、脱屑为治疗有效的指标,如果出现结痂、破溃,需暂停使用该药物[18-19]。等待皮肤愈合后,继续外用该药物及IPL治疗。对于眼周、口周应避免使用,以防过度吸收的情况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172例患儿经过IPL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后,总痊愈率为40.70%(70/172),总有效率为90.70%(156/172),并且未发现不良反应。这提示,IPL治疗时脉宽较短,脉冲能量密度较低,穿透能力较浅,治疗头和凝胶有同步冷却功能,能作用于病变组织,而正常组织仅受刺激而无损伤,治疗后皮损颜色变浅、变淡,未发现瘢痕及色素形成。在此基础上再外用5%咪喹莫特,促使局部病灶消退,并控制其增长,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不同皮损位置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根据血管瘤皮损分布不同的解剖部位,治疗后的效果有差异。此外,不同月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纳入患儿月龄比较相近,对于不同月龄患儿疗效的比较,未观察出治疗后的效果差异。

综上所述,IPL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佳,未发现不良反应,其临床疗效与解剖部位与月龄相关,为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咪喹莫特月龄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斑马去哪儿
福莫特罗与沙丁胺醇治疗儿童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
外用咪喹莫特联合Nd:YAG激光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咪喹莫特在扁平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评价
手术切除与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治疗结节性、浅表性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比较:一项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