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与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4-04-07 02:18王秋蕊阮巍杨秋菊
河北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筛查障碍

王秋蕊 阮巍 杨秋菊

脑梗死是指患者出现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脑梗死是由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所致[1]。随着脑梗死患者疾病的不断发展和加重,会逐渐出现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口角歪斜和吞咽障碍等症状。吞咽功能异常现象是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均会存在的,而这类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正常进食无法进行,从而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而若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又会使得其机体免疫力减弱,促使病情进一步进展,这个过程会形成恶性循环[2]。目前,对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处理,多采用针刺激和电刺激的方式,并加以吞咽功能训练等手段进行干预,这些常规干预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依从性低、心理负担重等。此外,由于常规干预缺乏个性化理念,故干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3]。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与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61.37±5.13)岁;病程1~24 h,平均病程(10.98±2.37)h。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61.33±5.09)岁;病程2~24 h,平均病程(10.93±2.31)h。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40~70岁;②脑梗死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4];③存在咽反射降低、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者;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⑤病程1~24 h者;⑥无精神异常史者;⑦未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⑧无凝血功能障碍者。

1.2.2 排除标准:①不配合研究者;②肝、肾功能失常者;③合并感染者;④血液系统疾病者;⑤无法正常沟通或存在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给予患者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鼓励患者适当地进行活动和给予患者饮食指导等。

1.3.2 观察组采用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措施。

1.3.2.1 营养风险评估: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入院后,评估其营养风险,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进行判断,该量表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年龄、营养降低情况和疾病情况,分值为0~7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营养风险越高,对于总分≥3分的患者,提示其存在营养风险,干预过程中对于此类患者实施营养干预。

1.3.2.2 干预措施:依据营养筛查结果,针对评分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饮食干预,在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要先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同时做到荤素搭配均衡,为患者合理提供健康膳食,满足患者身体的营养成分需求,包括24种营养成分,如锌、钙、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蛋白质、碘、铁等;当患者通过进食无法满足能量需求时,需给予患者人工营养素(如氨基酸、肠内营养乳剂、微量元素等)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并观察消化吸收状况;对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其适量的如吗丁啉等的促胃肠动力药物;对评分≥3分的患者服用营养剂;对评分1~2分的患者,给予饮食营养教育,就患者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纠正;对评分0分者,正常饮食即可,无需特殊干预;每周评估1次患者的营养风险,根据评估所得分值情况,对患者原先的饮食方案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1.4.1 营养状况: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2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4.2 2组食物吞咽障碍程度采用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5]进行评估:包含误咽程度、咽喉期、口腔期3个方面。其中采取0~4分评分系统评估误咽程度,合计为0~4分;采取0~3分评分系统评估咽喉期、口腔期,均合计为0~3分,总分10分。正常是10分,轻病是7~9分,中病是4~6分,重病是≤3分,即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的食物吞咽障碍程度越严重。

1.4.3 2组吞咽功能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6]进行评估:包含饮1匙水、初步评价、饮2杯水3个方面。其中采取1~2分评分系统评价饮1匙水的4项,采取1~3分评分系统评价1项,合计5~11分;采取1~4 分评分系统评价初步评价的2项,采取1~2分评分系统评价3项和1~3分评分系统评价3项,合计8~23分;采取1~2分评分系统评价饮1杯水的3项,采取1~3分评分系统评价2项,合计5~12分。总分18~46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差。

1.4.4 2组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7]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44个问题、11个方面,每个方面由4个问题组成,评价时采用1~5分评分系统。总分44~22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5 2组并发症情况:统计2组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误吸、出血、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营养状况比较 2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n=40,

2.2 2组食物吞咽障碍程度比较 2组干预后VGF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VGF评分比较 n=40,分,

2.3 2组吞咽功能比较 2组干预后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SSA评分比较 n=40,分,

2.4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干预后SWAL-QOL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SWAL-QOL评分比较 n=40,分,

2.5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n=40,例(%)

3 讨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脑梗死疾病比较常见,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等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8]。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会因疾病受到严重影响。吞咽障碍可能与患者头面部组织器官疾病、咽喉感染有关,病因复杂多样,如常见的甲状腺结节、颈部和头部恶性肿瘤、淋巴结等,均可使得患者的咽喉通道变得狭窄,从而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9]。此外,吞咽障碍的病因中,另一类主要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如延髓麻痹、脑神经功能异常、脑梗死、重症肌无力和帕金森病等,而吞咽障碍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因脑梗死而发病的。因此,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与吞咽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10]。

临床上,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较多,而吞咽功能障碍是其中之一,原因可能是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其双侧皮质脑干束和脑干相关核团均受到了损伤,出现了真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11]。吞咽困难会使脑梗死患者出现误吸情况,在进食方面也会存在障碍,造成患者脱水、体质量降低、营养状态不佳等。其中,误吸易造成不良后果,如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危害[12]。目前,对于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干预,临床上日益重视。对于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干预,常规干预方法局限性较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状态不佳现象,患者的预后不佳[13]。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是以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和个体差异为参考,给予患者个性化的饮食干预措施,旨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及预后[1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营养状况、食物吞咽障碍程度、吞咽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给予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原因分析:脑梗死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后,机体必需的蛋白质随之丢失,从而产生营养不良的情况,对预后造成影响,基于营养筛查结果进行饮食干预,根据评分不同,给予患者个性化的饮食干预措施[15];对评分1~2分的患者,给予饮食营养教育,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评分不低于3分的患者服用营养剂,对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每周要进行一次评估,对患者的饮食干预方案进行灵活调整,可以促进患者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改善[16-17]。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给予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原因分析: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措施,针对营养风险评估得分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饮食干预方案,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饮食干预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帮助患者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和必需的微量元素[18];通过科学的饮食营养比例及多样的营养补给途径,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当患者出现营养失调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现象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调理[19];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后,机体抵抗力随之提升,疾病有所好转,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0]。

综上所述,将基于营养筛查结果的饮食干预措施用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食物吞咽障碍程度和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筛查障碍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