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构建

2024-04-07 02:18袁媛宋晓薇孟娜吴培詹怀峰陶宁由淑萍
河北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熏肉哈萨克族牧区

袁媛 宋晓薇 孟娜 吴培 詹怀峰 陶宁 由淑萍

心血管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世界各国第一、二位的死亡原因;中国CVD形势同样严峻,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20年CVD 患者就已达到3.3亿[1],死亡率高于肿瘤等其他疾病,居于首位,是造成疾病负担的最主要原因[2],因此,降低CVD发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刻不容缓。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多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遗传背景、地理气候独特、生活行为方式特殊,研究发现,哈萨克族牧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8.8%,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35.11%,均为严重损伤心脑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哈萨克族牧民CVD防控不容小觑[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强化CVD筛查和早期发现,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因此,早期对哈萨克族牧民进行CVD高危预警评估,建立有效的预警模型,识别高危个体及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先分析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CVD的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进一步尝试构建CVD高危预警模型,以期为防控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第1阶段: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县为调研区域;第2阶段:乌鲁木齐县辖3镇3乡,根据各乡镇人口比例,在各层内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每个镇各抽取7~8个村,每个乡各抽取3~4个村,一共抽取36个村;第3阶段:在每个抽中的行政村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至少100名调查前1年内在该地稳定居住≥6个月且能正常交流的常住哈萨克族牧民为调查对象。排除存在精神损害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及发音或听力损害等不能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不能完成本次调查者;共调查4 681名,有效调查4 543名,有效应答率为97.05%。本研究计划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10226-178)。

1.2 方法 (1)问卷调查:来源于新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档案(新疆居民健康档案及体检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患病史和生活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及饮食等情况)等资料;①体格检查:血压、身高、体重(BMI)、腰围(WC)、臀围等;②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2)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测量与检测。(3)具体操作及方法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3版)》的要求开展。

1.3 相关定义与诊断标准

1.3.1 CVD高危人群[5]:符合下述4项中≥1项者即可判定:①疾病史高危:符合经三级以上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缺血型或出血型脑卒中中≥1项;②高血压型高危:收缩压(SBP)≥160mm Hg或舒张压(DBP)≥100 mm Hg;③血脂异常型高危:LDL-C≥4.14 mmol/L或HDL-C<0.78 mmol/L;④WHO发布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的风险评估预测图进行评估,纳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吸烟情况、有无糖尿病、血总胆固醇;若调査对象10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20%,则为高危对象。

1.3.2 吸烟:≥1支/d,且持续≥6个月[6];饮酒:饮酒≥1 d/周,且持续≥6个月[7]。

1.3.3 蔬菜、水果摄入达标:根据《中国健康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8],摄入蔬菜≥300 g/d、水果≥200 g/d 分别定义为蔬菜、水果摄入达标。

1.3.4 奶茶过量:平均每日饮奶茶量>1 000 mL/d[9]。

1.3.5 食腌制熏肉:鲜肉用饱和咸盐腌制,晾干储存食用,并1年中至少有6个月食[6]。

1.3.6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BMI<18.5 kg/m2为偏瘦,18.5~24.0 kg/m2为正常,24.0~28.0 kg/m2为超体重,≥28 kg/m2为肥胖[10]。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新疆南山牧区4 543人哈萨克族牧民中,男2 111人(46.5%),女2 432人(53.5%);年龄35~39岁492人(10.8%),40~49岁1 282人(28.2%),50~59岁1 370人(30.2%),60~69岁1 044人(23.0%),70~75岁355人(7.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 538人(38.9%),初中1 276人(28.1%),高中1 131人(24.9%),大专及以上598人(13.2%);不吸烟者3 662人(80.6%),吸烟者881人(19.4%);不饮酒者3 595人(79.1%),饮酒者948人(20.9%);锻炼者541人(11.9%),未锻炼者4 002人(88.1%);蔬菜水果摄入达标者1 083人(23.8%),蔬菜水果摄入未达标者3 460人(76.2%);食盐量<16.66 g者2 031人(44.7%),食盐量≥16.66 g者2 512人(55.3%);奶茶未过量者1 795人(39.5%),奶茶过量者2 748人(60.5%);未高脂饮食者1 863人(41.0%),高脂饮食者2 680人(59.0%);未食腌制熏肉者1 675人(36.9%),食腌制熏肉者2 868人(63.1%);植物油为主者1 891人(41.6%),动物油为主者2 652人(58.4%);食用鱼肉情况中不食用者627人(13.8%),偶尔/月者2 661人(58.6%),1~2次/周者1 255人(27.6%)。见表1。

表1 新疆南山牧区不同特征哈萨克族牧民CVD 高危人群检出情况比较

2.2 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CVD高危人群检出情况 新疆南山牧区4 543人哈萨克族牧民中,CVD高危人群1 428人,CVD高危人群检出率为31.47%;新疆南山牧区不同特征哈萨克族牧民比较,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锻炼、蔬菜水果摄入情况、每日食盐量、奶茶量、食腌制熏肉、用油和鱼肉摄入情况在牧民CVD高危人群检出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新疆南山牧区不同组别哈萨克族牧民各项指标比较 新疆南山牧区不同组别哈萨克族牧民各项指标比较,CVD高危人群BMI、WC、SBP、DBP、FPG、LDL-C、TG和TC均高于非CVD高危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低于非CVD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新疆南山牧区不同组别哈萨克族牧民各指标比较

2.4 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CVD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是否检出为CVD高危人群为因变量(0=否,1=是),以性别(参照类别:男性)、年龄(参照类别:35~39岁)、文化程度(参照类别:大专及以上)、吸烟(参照类别:不吸烟)、饮酒(参照类别:不饮酒)、锻炼(参照类别:不锻炼)、蔬菜水果摄入情况(参照类别:达标)、每日食盐量(参照类别:<16.66 g)、每日奶茶量(参照类别:<1 000 mL)、高脂饮食(参照类别:未高脂饮食)、食腌制熏肉(参照类别:不食腌制熏肉)、用油情况(参照类别:植物油为主)、鱼肉摄入情况(参照类别:1~2次/周)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D高危人群检出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不进行锻炼、蔬菜水果摄入不达标、每日食盐量≥16.66 g、每日奶茶量≥1 000 mL、高脂饮食、食腌制熏肉、以动物油为主及鱼肉的较少摄入。见图1。

图1 CVD高危风险森林图

2.5 CVD高危预测模型建立及评价 以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是否检出为CVD高危人群为因变量(0=否,1=是),以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锻炼情况)、饮食习惯(蔬菜水果摄入情况、每日食盐量、奶茶量、高脂饮食、腌制熏肉摄入、用油及鱼肉摄入情况)和可自测指标(BMI、SBP、DBP)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CVD高危预测模型为:Y=-20.163+0.275×吸烟+0.510×饮酒+0.433×未锻炼+0.211×蔬菜水果摄入未达标+0.246×食盐量≥16.66 g/d+0.241×奶茶过量+0.256×高脂饮食+0.302×食腌制熏肉+0.299×动物油为主+0.288×偶尔食鱼肉+0.51×不食鱼肉+0.042×BMI+0.029×SBP+0.145×DBP,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55~0.882),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见图2。

图2 CVD高危预测模型ROC曲线

3 讨论

CVD是关于心脏或者血管的疾病,是一种治疗过程漫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慢性病,严重阻碍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11],有研究表明,CVD可以人为防控,及时准确的预测重点人群的动态发病风险,警示高危人群,可防控CVD的发展[12,13],因此,风险预测模型一直是CVD领域的热门研究[14]。本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CVD高危人群检出率为31.47%,远高于广州市(15.17%)[15]、北京市(20.82%)[16]、辽宁省(26.3%)[17]、湖南省(12.1%)[18]等地区,这预示着牧区哈萨克族牧民CVD危险因素管理不到位,预防措施不足,疾病负担重。

75%的CVD疾病负担可以通过初级医疗保健来进行风险防控,但具有独特行为、生活饮食方式的哈萨克族牧民CVD的预防和长期疾病管理效果甚微,这预示着建立有效的预警风险模型是哈萨克族牧民预防CVD的关键。综合国内外学者的风险预警模型,数据多倾向于血液学检查等生理参数的搭建,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成像等影响数据的整合[19-21],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检查的过程中,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未考虑我国城乡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对哈萨克族牧民构建基于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的预警风险模型,不仅能够让牧民时刻了解到自身状况,通过风险评估警示高危人群主动去寻求健康管理,也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能够有效缓解牧区卫生院的医疗压力。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哈萨克族牧民人口学特征和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的CVD预警模型,纳入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锻炼、蔬菜水果摄入、食盐量、奶茶、高脂饮食、食腌制熏肉、BMI、SBP和DBP,这些特征及其影响与牧区哈萨克族牧民CVD患病密切相关,其中饮酒、锻炼、动物油脂、腌制熏肉、高脂饮食等指标的累积效应更能影响CVD的发生风险。此模型的优势:(1)纳入的指标数据简单易得,更适合牧区哈萨克族牧民本土化特征,南山牧区哈萨克族牧民中很多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即时身体略有不适也不太重视,往往会错过CVD干预的最佳时期;本研究模型能够在CVD确诊前随时对牧民进行预警风险预测,根据结果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病风险;(2)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55~0.882),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动态预测哈萨克族牧民CVD的发生风险及不同饮食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个体CVD的发病危险程度。

猜你喜欢
熏肉哈萨克族牧区
黑熏肉的味道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妈妈吃熏肉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定州新宗熏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