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和心理压力的影响*

2024-04-07 01:57杨春丽张思宇卞孝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6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肠道

杨春丽,张思宇,卞孝平,王 凯

(1.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镜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消化内镜诊疗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常用手段之一,但其实施过程中会刺激胃肠道、咽喉产生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致使诊疗中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2]。有研究发现,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诊断、治疗期间护理干预,对促进诊疗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3]。临床多采用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护理,但多数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度不高,能理解并掌握者不足50%,导致护理效果不佳。行为转变理论(TTM)是根据患者主观行为所处状态,制定相应行为管理方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主观行为转变,养成健康行为习惯[4]。据报道,TTM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TTM的6S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消化内镜诊疗患者13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别为1、2、3……134,于随机数字表中第5行第3列开始,连续3个数字作为一组,取134个3位数,例如后边抽取的数字与前边重复,选取后1个随机数字,直至选满134个数和患者序号一致,然后将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序,前67个随机数字相对应患者作为观察组(n=67),后67个随机数字相对应患者作为对照组(n=67)。观察组中男34例,女33例;年龄20~58岁,平均(38.85±7.65)岁;诊疗部位:胃肠39例,结肠28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21~56岁,平均(37.25±7.34)岁;诊疗部位:胃肠28例,结肠39例。2组诊疗部位、年龄、性别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1.2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胃镜等影像学检测,符合消化内镜诊疗指征;认知功能正常;语言表达、书写正常;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精神病史者;内脏器官严重缺失者;干预过程中中断者。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由护士对患者病情、以往病史、过敏史等基本情况综合评估,并口头告知其消化内镜相关知识、不良反应等,叮嘱其术前肠道准备注意事项。术中在患者进入诊疗室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在患者苏醒后,护士主动询问其有无疼痛、恶心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严重不适立即告知医师,并遵医嘱给予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实施如下:(1)成立TTM指导下健康教育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主治医师、心理医师,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安排、调动等,组织患者进行TTM、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培训,熟悉护理流程,并根据模式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2)TTM指导下健康教育实施。①意向阶段:责任护士需掌握小组患者基本病情资料,并对其病因、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年龄、心理所处阶段等进行分析,对患者及家属知识掌握度、理解能力作出评估,确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②准备阶段:基于患者及家属个体化差异,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消化内镜诊疗健康知识手册》,内容包括消化内镜诊疗流程、术前肠道准备工作、术后注意事项等。针对理解力较强者,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口述、知识讲座、PPT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针对理解力较差者,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一对一给予患者讲解,进而加深患者对消化内镜诊疗术操作流程、优势及预后效果了解,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帮助其建立正确信念,促进行为转变。③行动阶段:术前3 d入院,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根据《消化内镜诊疗健康知识手册》再次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制定饮食方案,减少进食量,手术当天禁食,并在术前4 h服用250 mL甘露醇(20%含量),1 000 mL葡萄糖盐溶液(5%含量),并于检查前保持空腹8 h,责任护士对患者过敏史、疾病史等进行询问,准备好手术室用品等。术中由责任护士全程陪在患者身旁,并给予其鼓励、抚触安慰等,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且在此期间,责任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师完成手术。④维持阶段:术后责任护士在患者苏醒后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胀、腹痛等,以及麻醉过后出现眩晕感属正常现象,一般2 h左右自行消退;术后3 d左右咽部疼痛逐渐减轻,在此期间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诊疗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并给予情感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强化健康教育,使其保持健康行为。2组均干预至术后3 d。

1.2.2观察指标

1.2.2.1肠道准备质量 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6]、渥太华肠道准备量表(OBPS)[7]评分评估干预前后2组肠道准备质量。OBPS总分为0~14分,评分与肠道准备质量成反比;BBPS总分为9分,为全结肠,横结肠,左、右半结肠评分之和,评分越高则肠道清洁度越好。

1.2.2.2心理压力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8]评分评估干预前后2组心理压力。CD-RISC包括坚韧(13个条目)、力量(8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4分,总分0~100分;评分与心理弹性成正比。

1.2.2.3并发症 统计2组恶心、呛咳、腹痛、腹胀发生情况。

1.2.2.4生活质量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评估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ADL共10个评估项目,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2.2.5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估2组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知识掌握度、护理配合度4个维度,共25个条目,总分为0~100分;<75分为不满意,75~90分为较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Cronbach′s α系数为0.823,效度系数为0.815。

2 结 果

2.12组干预后BBPS、OBPS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BBPS、OBPS评分[(7.59±0.46)、(4.58±2.17)分]优于对照组[(6.83±1.32)、(6.98±2.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0,P<0.001;t=5.509,P<0.001)。

2.22组干预前后CD-RISC、ADL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CD-RISC、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D-RISC、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CD-RISC、ADL评分比较分)

2.3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低于对照组的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P=0.038)。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4,P=0.011)。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逐渐增多,而消化内镜作为其主要诊治手段,被临床广泛应用[10]。但因消化内镜操作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机体,进而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致使接受诊疗的患者产生较大心理压力,易中断检查或治疗[11]。基于此,临床多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进而增加其依从性,使其配合治疗。

但常规护理易忽略个体需求,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进而护理效果欠佳。基于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是对患者行为转变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根据其每个阶段需求不同,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措施,确保健康教育时效性,促进其养成健康行为[12-13]。李倩云等[14]认为,临床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有积极向上的影响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CD-RISC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调节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原因是通过组建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护理方法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意向阶段,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符合患者及家属需求的健康教育方案,并针对理解力不同的患者分别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如知识讲座、多媒体、面对面宣教等,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加深其对手术流程、预后效果、不良反应的认知,从而加强其康复信心,树立正确信念,消除心理压力。

王爱玲等[15]指出,以TTM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OBP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BP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与上述结果一致,原因是通过前期意向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纠正患者错误认知,进而改变其主观行为转变;在行动阶段,责任护士再次进行健康指导,强调术前肠道准备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患者积极配合度,进而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在维持阶段,责任护士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恢复效果进行健康宣教,强化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促进身体尽快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TTM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调节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肠道
肠道脏了翻出来洗洗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