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吸入制剂用药教育工作模式的建立及成效分析*

2024-04-07 01:58方慧慧王晓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6期
关键词:咳喘本院药师

方慧慧,方 明,黄 娟,张 华,王晓娟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淮南 232000)

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展性的异质性疾病,以持续的气流受限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常伴慢性炎症细胞、炎症因子浸润,呼吸系统内支气管、肺组织及肺血管均可受累。目前首选吸入疗法,即利用特殊的吸入装置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参与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而发挥作用,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安全性好的优势[1]。

常见的吸入装置可分为压力定量吸入剂(pMDI)、干粉吸入剂(DPI)、软雾吸入剂(SMI)、小容量雾化器(SVN)。按药物可分为β2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复合制剂等[2]。然而我国调查中发现,患者应用吸入装置错误率高达76.67%,造成了巨大的药品浪费和疾病负担,因此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对患者疾病控制和治疗尤为重要[3]。为了发挥药学服务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本院开设了咳喘药学服务门诊,旨在对使用吸入制剂的咳喘患者进行规范用药指导,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吸入制剂正确使用率,从而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最大化,现对近期成效予以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随机号码表上任意选定抽样的起点和抽样的顺序,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本院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就诊使用吸入制剂的患者共219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认可本院门诊工作模式者;(2)临床资料完善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正常沟通能力者;(2)失访者。219例患者中男126例,女93例;年龄12~93岁,平均(58.31±16.17)岁;疾病分布:哮喘119例,COPD 100例;居住地:城镇101例,农村1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96例,初中以下123例。研究经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疾病诊断均符合相应诊断标准[4-5]。

1.2方法

1.2.1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建立 本院于2021年9月开设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并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推动其标准化建设与发展。本院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实行挂号就诊,挂号系统设置为免挂号费。并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开发了咳喘药学服务门诊挂号系统,为门诊患者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用药教育单,并配备常规的呼吸系统门诊用具(如血压计、脉氧仪、听诊仪等)、相应的教学用具(如药物吸入装置模具、生理心肺模型、宣传手册等)及多媒体设施等。

1.2.2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工作流程完善 坐诊药师由取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药师资格,并经过系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咳喘药学规范化培训取得结业证书的临床药师。门诊采取一对一面授方式,了解患者的用药信息,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并对用药方案进行评估,建立患者用药档案,进行疾病信息、既往史、用药依从性等情况,以及特殊装置使用正确率的评估和信息录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用药指导,积极与患者进行互动沟通,了解患者的问题,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和用药管理计划制定。同时,根据多数患者的问题进行宣传手册等资料的更新和完善,药师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做到患者可追溯。本组患者均每2周进行1次随访,共进行为期3个月的指导及随访。

1.2.3观察指标

1.2.3.1用药依从性 于就诊前、就诊后(随访3个月后)均使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6]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MMAS-8 Cronbach′α为0.776,评分0~8分,分数越高,说明用药依从性越好。

1.2.3.2疾病控制情况 于就诊前、就诊后(随访3个月后)均使用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7]或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8]进行疾病控制情况评估。CAT Cronbach′α为0.80,其中包含咳嗽、咳痰、胸闷、活动、日常生活、信心、睡眠、精力8个项目,每项评分0~5分,共计4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疾病控制越差。ACT中包含日常生活、疾病症状、药物使用、自我评价5项,每项评分0~5分,总分0~25分,分数越高,说明疾病控制越好。

1.2.3.3临床药师业务水平评价 简单随机抽取5名临床药师在建立用药教育工作模式前后进行业务水平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用药准则、处方审核。每项评分总分100,以分高为优。

2 结 果

2.1使用吸入制剂情况统计 统计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吸入制剂使用情况,共涉及6种吸入制剂,其中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用药教育人次数最多(44.79%),其次是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32.95%),之后依次是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1.45%)、噻托溴铵粉吸入剂(4.37%)和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3.73%)。见表1。

表1 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接受用药教育患者使用吸入制剂情况(n)

2.2患者就诊前后MMAS-8评分比较 219例患者就诊后MMAS-8评分[(6.96±1.05)分]均较就诊前[(5.25±1.09)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74,P<0.001)。

2.3COPD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119例COPD患者就诊后CAT评分[(9.33±0.97)分]均较就诊前[(35.42±3.47)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90,P<0.001)。

2.4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100例哮喘患者就诊后ACT评分[(23.12±0.55)分]均较就诊前[(15.56±2.21)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13,P<0.001)。

2.5临床药师业务水平评价 建立用药教育工作模式后,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用药准则、处方审核等业务水平均较建立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药师业务水平评价分)

3 讨 论

咳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咳喘患者自行过早停药、不规范用药现象非常普遍。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是导致咳喘控制情况差、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9]。既往研究发现,吸入给药装置使用方法是否正确是影响咳喘患者治疗效果的最主要因素[10-11]。本院临床药师通过咳喘药学服务门诊提供了规范化、同质化、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不仅显著提升咳喘患者使用吸入制剂的正确使用率,保证治疗效果,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医药资源[12]。与此同时,本院开设的咳喘药学服务门诊,于2021年9月7日高分顺利通过国家PCCM咳喘学服务门诊项目认证,正式成为皖北地区首家通过“标准化门诊”认证的医疗机构。通过PCCM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在本院的实施,已初步收获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患者在随访3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均有提升,说明经专业药师的用药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咳喘药学服务门诊的建立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用药指导,且为患者建立用药档案,并在指导期间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管理方案,可有效使患者了解自身情况,将既往“以药品为中心”真正地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可有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从医性,周丽华等[13]研究中也提到药学服务的开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本研究结论与该研究部分一致。且本研究在门诊也配备多媒体和示范教具,通过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也可能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一大因素。

本研究对COPD患者与哮喘患者分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COPD和哮喘患者均在就诊后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可能与用药依从性提高有关,咳喘药学服务门诊的建立可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吸入剂的使用方法,使用药过程更加规范,使药效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与饶惠珍等[14]研究部分相似。本研究通过定期随访,实现连续性服务,本院咳喘药学服务宣传资料也随着患者的情况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患者经专业的药学服用指导,规避了患者不合理用药的风险。合理用药是患者用药安全的最基本,也是医院整体药物管理质量和安全的体现[15-16],而临床药师在其中起到中心作用,药学服务门诊的开设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可通过当场审方指出医师的不合理处方开具问题,提出用药建议,也可有效提高临床药师的业务水平,这不仅使患者受益,也可有效提高医院整体药物管理质量,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咳喘药学服务门诊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开展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17]。目前,本院已率先完成了咳喘药学服务门诊的建立,并接入了HIS系统,提高了患者信息的记录效率,优化了就诊的步骤,有利于患者信息资料在医务人员间的共享,也有利于患者用药问题及疾病问题的整体评估与处理。同时,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将在以后的运行中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如何依托互联网医院模式对患者进行教育和管理,构建完善的咳喘药学服务信息系统,并最终保障患者用药健康,是药学人员值得研究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咳喘本院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文房四宝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