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04-08 08:28张娟娟杨娜汤浩国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4期
关键词:肥厚型心尖心肌病

张娟娟,杨娜,汤浩国(通信作者)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 甘肃 张掖 73400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多发心脏疾病,疾病发作后主要以心尖左室乳头肌以下心肌组织肥厚为主,影响患者心脏功能的同时,会致使患者发生心肌病[1]。疾病常见症状表现为不典型胸痛、乏力、心悸、胸闷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疾病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治疗,对病情改善以及心脏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2]。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观察心肌病情,但由于疾病部位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生理解剖特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诊断难度,具有较高的误诊及漏诊率,影响后续治疗[3]。有研究表示,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联合诊断可以弥补单一诊断局限性,对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有积极意义[4]。本文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2 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6 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6 例进行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2023 年12 月收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6 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 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以心脏超声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研究组中男26 例,女20 例;年龄45 ~65 岁,平均(55.17±3.31)岁;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8 例;年龄43 ~64 岁,平均(55.18±3.15)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研究组符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2)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3)精神状态正常,沟通良好;(4)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患者;(2)严重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患者;(3)检查前1 个月使用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4)严重心脑血管疾病;(5)重要器官障碍;(6)遗传性疾病;(7)终末期疾病患者;(8)合并全身各器官系统恶性肿瘤。

1.2 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探头频率为(3.5 ~5.0)MHz]检测器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患者保持左侧位,检查心尖短轴、四腔切面、常规切面、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后壁厚度、心尖部心肌厚度、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径、室间隔。计算受试者的A 峰、E 峰,并详细记录数据。

心电图检查:受检者采用数字式十八导心电图机进行检查,为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型号SE-18,通过检查T 波和ST 段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受试者患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阳性判断标准为:如果幅度超过2.5 mV,左胸导联的R 波明显增加,并在ST 段呈下降趋势;幅度超过0.05 mV,同时出现与R 波相反方向的T 波。

心脏彩超造影检查:使用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生产的飞利浦EPIQ7C 超声仪[(探头频率(2 ~4)MHz)]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保持侧卧位进行检查,并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探查,包括病变回声征象、位置、大小、形态等。将5 mL 生理盐水+Sono-Vue 超声造影剂1.25 mL 注入右肘静脉,对心肌组织部位、病变部位等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 峰)、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心尖厚度、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 峰);(2)比较两组心电图诊断结果,指标包括ST 段下移、胸前导联R 波振幅、T 波倒置幅度;(3)以心脏超声造影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单一及联合诊断的结果,比较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

研究组LVPW、心尖厚度、E 峰、A 峰、LAD 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对比(± s)

表1 两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对比(± s)

组别 例数 LVPW/mm 心尖厚度/mm E 峰/(cm·s-1) A 峰/(cm·s-1) LVESD/mm LAD/mm研究组 46 11.44±2.18 15.13±2.34 80.18±4.62 78.06±5.24 29.38±2.83 41.05±3.76对照组 46 7.66±1.19 10.06±2.05 51.17±4.60 52.39±5.22 30.33±2.85 32.15±3.06 t 9.863 10.562 28.837 22.492 1.533 11.898 P<0.001 <0.001 <0.001 <0.001 0.129 <0.001

2.2 心电图诊断结果

研究组ST 段下移、胸前导联R 波振幅、T 波倒置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诊断结果对比(± s,mV)

表2 两组心电图诊断结果对比(± s,mV)

组别 例数 ST 段下移 胸前导联R 波振幅 T 波倒置幅度研究组 46 0.21±0.04 2.83±0.43 0.42±0.04对照组 46 0.00±0.00 1.01±0.44 0.01±0.00 t 35.607 19.172 69.519 P<0.001 <0.001 <0.001

2.3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单一及联合诊断的效能

心脏超声造影结果显示阳性46 例,阴性46 例。心电图诊断阳性41 例,超声心动图诊断阳性42 例,联合诊断阳性46 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5.65%、准确率95.65%、特异度95.65%均高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单一及联合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4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单一及联合诊断效能比较[%(n/m)]

3 讨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男性患者中较为多发,以30 ~50 岁年龄阶段患者为主,该疾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疾病发作后常见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和头晕等,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等均产生消极影响[5]。相关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酗酒史的患者占比超过50%;伴有高血压和长期剧烈运动患者超过30%[6]。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病情进展较为缓慢,且起病相对隐匿,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进而导致患者对疾病早期的重视程度不佳,影响疾病后续诊断及治疗,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7]。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该疾病患者,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甚至较为接近正常,多数会表现为压力阶差、左室流出道梗阻,特别是与经典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相比,进而导致患者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8]。多数患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体检中发现,易延误患者病情,影响后续治疗,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包括心肌、胸闷、胸痛等,上述症状表现可能与冠心病、心绞痛相混淆,但从持续时间上来看,该疾病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服硝酸甘油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9]。除此之外,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发生在室间隔等部位,其病灶部位常局限于患者的心尖部。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可以表现为异常病症,对疾病诊断有一定积极意义[10]。但该措施的实施无法对血流加速、收缩期压差等状况进行准确观察,容易导致病情延误,影响后续治疗的实施。

心电图对患者心肌评估有积极意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心脏病检查有显著效果。但该方法在血流速度、收缩期压差、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等指标状况的观察中存在较大局限性,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心绞痛情况进行分析,因此,诊断价值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期间,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胸前导联ST 段发生压低的情况,无室间隔Q 波、V4-6 导联深倒置T 波异常明显[8]。提示上述措施单一实施价值不高,对疾病检出效果差,诊断准确性低,为更好地改善疾病预后,需重视对相关诊断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在超声发展的基础上实施的,可以帮助临床对大血管以及心脏指标状况进行准确分析,该措施主要是采用脉冲超声波,对机体瓣膜、心室以及心壁等进行分析,更好地了解患者心脏结构,分析其周期性活动及其与时间的曲线,方便更好指导后续治疗。实施四维彩色超声对患者是否有室间隔增厚情况分析有积极意义,方便了解左心室后下壁和心尖室间隔,进而更好地帮助医生观察及了解。超声心动图对了解心尖肥大、突出情况有显著效果,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其变化情况对心肌病患者的收缩期进行分析及记录。尽管该措施的实施价值较高,但对于ST 段下移、R 波幅度等的诊断价值较低,其特异性表现不明显,进而影响疾病诊断。结合心电图,可以有效弥补上述局限性,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1]。由此可以看出说明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心功能是否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心尖是否肥大、心功能是否损伤分析效果显著。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LVPW、心尖厚度、E 峰、A 峰、LAD 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T 段下移、胸前导联R 波振幅、T 波倒置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5.65%、准确率95.65%、特异度95.65%高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单一检查(P<0.05)。由提示联合诊断的实施价值更高,与单一诊断相比优势显著。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其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T 波倒置、ST 段改变。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表现的ST 段是向下倾斜、水平的,T 波呈对称性倒置。同时,对于存在心绞痛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与冠心病较为相似,容易增加疾病误诊,因此,临床需重视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保障针对性治疗。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心尖型心肌病的可能性,包括伴有胸导联R 波增加差,表现为大的倒置T、明显T 变化等。对于ST 段改变患者,为避免漏诊和误诊,要根据常规超声心动图制作一系列标准切片,尤其要仔细扫描心尖。对于某节段局部心肌肥厚的患者,其心电图显示ST 段无明显变化,T 波直立,异常深Q 波。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简便、准确、直观等优势,已成为肥厚型心肌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其优点包括灵敏度高、检查直观、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准确性高。联合诊断可以发挥协同效果,提升其诊断的优势,弥补单一诊断的局限性,进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检出疾病,对后续治疗的指导价值较高[9]。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实施价值高,各院可积极推广,进而帮助患者提升疾病检出率,可作为疾病首选诊断方案,进而帮助患者改善疾病治疗及预后结局。

猜你喜欢
肥厚型心尖心肌病
多排CT对经股动脉与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对比分析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诊断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1例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治体会
甜蜜养颜季
MRI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整体功能变化的研究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