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呼吸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10 08:31李狄赓金妮
医疗装备 2024年5期
关键词:故障率生命周期呼吸机

李狄赓 金妮

台州市立医院 (浙江台州 318000)

呼吸机在临床急救和维护患者生命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各级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基础医疗设备。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呼吸机的种类不断增加[1]。有创呼吸机是一种精度极高的医疗设备,其购买和维护成本昂贵。因此,对有创呼吸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能,减少能量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2]。但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实现有创呼吸机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优化,管理效果欠佳。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产品的生产需求、设计制造、出厂销售,运行使用、维护保养,最后至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过程[3]。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将其与医疗设备管理相结合,形成从设备采购至报废的全阶段管理方案[4]。基于此,我院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用于有创呼吸机管理中,并与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2022 年我院使用的30 台有创呼吸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将2021 年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的呼吸机作为对照组,2022 年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呼吸机作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0 年;具有完整的使用说明和其他资料。排除标准:研究周期内报废的设备;人为损坏的设备;非医院内部采购设备;二手设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每台呼吸机档案资料,制定呼吸机使用登记表,定期对呼吸机进行维护、检修等工作。

观察组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1)采购管理:基于医院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医疗技术和患者的诊断结果,确定所需的呼吸机型号;采购采用招标方式,从众多的投标单位中筛选出优秀的设备供应商,需综合考虑生产设备的性能、售后服务、价格和技术支持等,以确保筛选出价格最具竞争力、性能及技术和售后服务均出色的设备;采购人员在验收设备时须仔细检查呼吸机的工作性能,确保其质量和价格真实可靠;需与供货商保持密切的沟通,以确保能够获得全面的售后服务,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2)运行管理:开展关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与意义、理论知识、工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的宣传与培训,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并由专人负责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制定呼吸机管理手册,其中详细列出各种型号呼吸机的信息、当前状态、维护详情以及使用状况,并于每周五下午进行数据统计和更新;对过去呼吸机出现的故障数据进行总结,并根据故障种类为医护人员提供操作技巧的培训、评估以及不定时的随机检查;对呼吸机支出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并根据呼吸机的实际成本进行有偿使用,指导各个科室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呼吸机。(3)维护管理:实施预防性维护,每月1 日做好巡检工作,对每台呼吸机建立档案,每次巡检时做好记录;定期对机器进行清洁和养护,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部分易损坏的组件受到严重损伤,定期保养可及时检查零部件磨损情况,并及时更换易损件。(4)维修管理:邀请专业人员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获取更为先进、科学的维修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以提高维修的整体质量;每次对呼吸机维修应详细记录,记录故障现象、故障时间、故障点、解决方案等,确保所有信息完整[5]。(5)质量评估:每月15 日抽检呼吸机运行状态和稳定性,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6)评估管理:对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回顾,识别存在的不足,并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6]。

1.3 评价指标

1.3.1 两组呼吸机运行质量

以设备开机率、功能完好率评估呼吸机运行质量。设备开机率是指设备成功开机运行次数在全部开机次数中的占比,功能完好率是指正常软硬件性能指标在全部检测指标中的占比[6]。

1.3.2 两组呼吸机维修费用

记录两组呼吸机1 年内维修费用。

1.3.3 两组呼吸机故障率与抽检合格率

统计呼吸机故障率与定期抽检呼吸机合格的占比。

1.3.4 两组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20 分,共20 个条目。不满意为0~7 分,一般满意为8~11 分,非常满意为12~15 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软学件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机运行质量比较

观察组设备开机率及功能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机运行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呼吸机运行质量比较(%,±s)

组别 台数 设备开机率 功能完好率观察组 30 96.52±5.91 94.88±6.44对照组 30 89.71±6.39 88.51±5.55 t 8.452 7.331 P <0.05 <0.05

2.2 两组呼吸机维修费用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维修费用为(9 906.54±602.7)元,低于对照组(13 408.47±511.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2.64,P<0.05)。

2.3 两组呼吸机故障率与抽检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故障率低于对照组,抽检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机故障率与抽检合格率比较

2.4 两组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有创呼吸机是一种精密的医疗设备,由于其在临床上的使用特点和价格昂贵,其故障率相对较高。当设备的内部部件出现损坏时,常需要向制造商订购相应的配件。从检测至设备的故障、确定损坏的部件、与制造商沟通下订单、零部件的到货,以及后续的维护、安装和调试等一系列流程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另外,由于医院内部工程师对于设备相关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多数故障医院内部维修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此,需依赖制造商派遣专业维修人员上门进行维修,这样的往返过程消耗的时间也相对较长[7-8]。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呼吸机维护管理模式至关重要。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创新的管理模式最初由美国知名专家提出,近几年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应用也较广泛[9]。目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成为了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环节,其构成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并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效能[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设备开机率及功能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呼吸机运行质量。分析其原因为,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多种原因导致医院设备闲置和利用率低下,严重影响医院的发展。当采购新的呼吸设备时,由于仅考虑其技术的创新和高性能,却忽视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一些医护人员的技能不足以熟练掌握这种新型设备,同时部分维修人员对于新设备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式了解较少,使呼吸机未能被有效使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11-12]。

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从设备采购、运行、维护、维修等各个环节,是一种系统化、全方位和持续的管理方式,旨在达到设备管理的最佳状态[13]。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采购环节,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结合医疗水平和患者的诊断需求确定采购,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培训和工程师的维修知识及技能培训,有利于减少故障的发生。运行阶段主要采取定期保养、及时修复、定期检查与评估、合理利用资源。为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做到加强预防性维护和日常维护工作[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维修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机维修费用。分析其原因在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支持,包括前期采购,后期的运行、维护和报废等环节[15]。通过对呼吸机的定期巡查,全面掌握呼吸机的运行情况、运行状态以及维修记录等,预测、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故障。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故障的发生,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该模式不仅可以迅速发现和处理多数问题,防止一些问题逐渐扩大,更能够通过精准的预测和处理,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使呼吸机运行状态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此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对呼吸机发生故障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准确掌握不同呼吸机的故障特征、规律及故障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呼吸机的维修次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维修成本,还能够提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设备操作的规范性,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以及由此导致的故障,进而降低呼吸机的维修费用[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故障率低于对照组,抽检合格率、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呼吸机故障率,提升抽检合格率及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为,呼吸机制造商为应对全球呼吸机需求的大幅度增长,需不断地进行产品的更新和改进,以保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然而,不同的厂商及设备型号所使用的呼吸机的方式区别较大,且它们的设定参数也有各自的特点,若未能依据真实的需求对设备参数做出适当的调节,会导致机器出现潜在的安全隐患[17-18]。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呼吸机管理手册,为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及不定期抽查,使医护人员更了解呼吸机的功能,使用方法等信息,可根据不同型号呼吸机设定适合患者治疗的参数,为患者提供呼吸通道,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通过建立预防性维修体系进行的维护管理,可有效预防部分故障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进而提升检查合格率。

综上所述,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应用于呼吸机管理中,有效提高了呼吸机运行质量,降低了维修费用,减少了呼吸机故障的发生,提高了抽检合格率及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总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保证呼吸机的高效管理,使呼吸机运维管理更加规范化与高效化,对提高医疗工作与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故障率生命周期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探索零故障率的LED智能显示终端
基于故障率研究的数字保护最优检修周期
降低空气开关跳闸故障率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