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床倾斜角度对消化内科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2024-04-10 08:30洪丹妮叶艳
医疗装备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床舒适度内科

洪丹妮,叶艳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台州 317000)

消化系统疾病是较特殊的疾病类型,部分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体位也不同,而病床倾斜角度对于改变患者的体位具有重要作用[1-3]。普通病床角度时需由护理人员手动调节手柄,费时费力,角度不易控制,易导致患者预后治疗效果不佳。目前电子病床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多家医院,其具有电动控制、稳定性好、方便操作等优点,但关于电子病床倾斜角度对消化内科患者舒适度影响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探究电子病床倾斜角度对消化内科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 年1 月至6 月医院收治的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 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电子病床,对照组住院期间电子病床倾斜角度为10~45°,观察组住院期间电子病床倾斜角度为45~75°。纳入标准:诊断符合消化内科病的各项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器官病变者;合并精神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电子病床操作方法:首先检查电子病床电源是否连接正确,是否能够正常通电。使用电子病床前需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调整床铺的高度,确保患者的手脚不会碰到床框。护理人员通过遥控器和手柄控制床身和床高度的升降,调整过程中注意观察电子病床的倾斜角度是否适宜。调整好角度后,需要再次确认电子病床的倾斜角度是否正确。保证床轮锁定和扶手的平衡,以避免床身不稳定的情况发生。调整患者睡姿时要小心谨慎,不要让患者滑动或滚落。当患者离开床身时要确保床身高度降低到最低,以避免患者坠床。电子病床使用结束后,及时用遥控器和手柄复位,检查有无损害或故障,以便下次使用。

1.3 观察指标

1.3.1 舒适度评分

采用Kolcaba 舒适度状态量表[4]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 个维度。共28 个条目,总分为112 分。分数越高说明舒适度越好。

1.3.2 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3.3 生活质量评分

分别于入院与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 问 卷-74(General Quality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5]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性 3 个维度,总分为3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3.4 患者使用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使用满意度,满意度 =(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舒适度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Kolcaba 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舒适度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舒适度评分与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舒适度评分(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0 102.62±5.56 6.26±1.14对照组 50 73.72±7.32 7.52±1.32 t 26.725 1.725 P<0.01 <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 50 158.36±35.72 237.59±40.68对照组 50 158.24±38.69 201.96±39.28 t 0.984 38.725 P>0.05 <0.01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数(%)]

3 讨论

消化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多数消化内科相关的疾病主要源于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7]。研究发现,消化内科患者的体位摆放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内容,但调整普通病床的倾斜角度时,易导致角度不准确,且如患者长期保持不适体位易引起相关并发症,不利于预后。

电子病床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控制和电动驱动技术的现代化病床,与传统的手动病床相比具有显著的功能优势和操作便利性。其主要功能包括高低调节、背板调节、腿板调节、侧护栏调节等,通过调节床身的高低、角度和硬度,可以满足患者不同的睡眠需求和身体状况,减少患者在床上的不适感和疼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电子病床不同的倾斜角度对消化内科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Kolcaba 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子病床倾斜角度10°~45°时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分析其原因为,消化内科患者常需要长期卧床,但腹腔内压力较大,易引发相关并发症。电子病床倾斜角度10°~45°时可帮助减轻腹部压力,降低其发生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消化内科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其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电子病床倾斜角度10°~45°时能够使患者的背部、腰部和臀部的压力分配更加均衡,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且患者的皮肤和床垫的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减少对皮肤的压迫,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吸收。研究表明,对于胃酸反流患者,平躺时重力会使胃酸更容易逆流回食道,引起不适感,电子病床倾斜30°时则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胃酸反流症状[8]。同时使患者上肢、下肢均保持舒适角度,以降低因长时间肢体拉伸造成的神经损伤,减轻身体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子病床倾斜角度在10°~45°时可有效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为,通过对大部分消化道疾病患者针对性的设定电子病床的倾斜角度,对其体位进行干预,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体会。电子病床应用于患者时,其舒适度明显提高,进而促进疾病恢复。大部分消化内科患者康复过程中所采取的体位一般不超过45°,如老年危重患者进食时、肠内营养时需抬高床头30°~45°,可防止呛咳、胃潴留。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夜间卧床需抬高床头10°~15°,防止食管反流。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患者应以头高脚低位卧床休息,患者床头需抬高30°~45°,下肢抬高约 30°,可有效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出现呕血[9]。研究指出,胃ESD 手术后的溃疡愈合速度与病灶的位置有关[10]。即使在患者禁食或停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后,溃疡仍有可能在低pH 值的环境中浸泡,可能会对溃疡的愈合产生不良影响[11]。但当电子病床倾斜角度超过45°时,一些食道狭窄、食道癌等患者可能会引起食物反流,造成窒息、呛咳等症状。胃食管反流、胃溃疡、胃炎等患者可能会使胃酸反流至食道,导致胸部疼痛、烧心等不适症状。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加剧腹胀、腹痛等症状,不利于肠道的蠕动和排便,因此电子病床倾斜角度过大会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影响疾病恢复[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子病床倾斜角度在10°~45°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为,电子病床的倾斜角度在10°~45°时可让消化内科患者在床上更容易进行翻身、排便等动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便捷度和独立性,降低了护理难度。同时,能够刺激本体感觉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平衡感,降低身体不必要的疲劳和损伤风险[13],当患者处于该倾斜角度时,患者的呼吸道更加通畅,有利于肺部扩张,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还可以方便协助患者完成仰卧位到站立位的过渡,增加骨骼受力和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患者在此角度能够找到最舒适的体位,以减轻身体压力,减少疲劳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子病床倾斜角度在10°~45°时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为,当电子病床倾斜角度调整为10°~45°时,胃部朝向天花板方向,食物易通过食道进入胃部,降低患者在进食过程中的不适感,改善其进食体验。还可以改变消化液的流动方向,使消化液易进入肠道,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14-15]。电子病床倾斜角度为10°~45°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电子病床调整方便快捷,大大降低护理难度,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16-17]。护理人员可以更轻松地帮助患者改变姿势,提供更舒适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电子病床倾斜角度在10°~45°可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高效、方便和私密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使用满意度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电子病床的倾斜角度在10°~45°时可以更有效地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治疗体验,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病床舒适度内科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2088年的病床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