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经典作品 发现构图之美
——“构图的作用”教学设计

2024-04-11 06:16文|
新课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评价教师

文| 张 静

一、教材分析

“构图的作用”选自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三课,归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三课时,分别是“造型的表现力”“色彩的感染力”以及“构图的作用”。前两节课的学习为本节新授课的掌握奠定了基础,单元内容由表及里、由简到难地层层深入。整个单元从造型、色彩以及构图三方面入手,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指明了方向,也带给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对“欣赏·评述”领域这样描述:“这一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同样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赏析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借助描述分析、比较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欣赏,学会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明确强调要关注课堂中的评价方式,坚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力求实现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新兴事物,尤其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绘画作品,学生明显愿意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同时发展的个人意识,让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着明显的自我判断和主观意识。因此,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构图方面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感知和专业化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四、教学理念

本课时教学秉持大单元教学理念,将第一单元前两课时的内容加以整合,让学生在鉴赏造型以及色彩的基础上,深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知,从整体构图角度研究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本节课坚持“学生主体、情境导入、小组协作、多元评价”的教学方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认知基础,从多元化教学方法入手,帮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美术作品鉴赏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明确构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美术作品中运用到的构图形式,学会在鉴赏构图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图画美,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

2.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关注实践生活,从经典艺术作品入手,探究艺术作品中各色构图形式具有的审美价值,学会感受构图方式背后对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3.创新实践:引领学生通过主观感受、集体欣赏、交流思考等方式,学会分析鉴赏优秀美术作品背后的价值,也能够运用正确的构图形式完成生活中的创意活动,展现自我美术技能和创新意识。

4.文化理解:让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深入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最终明确艺术作品背后的价值,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养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最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六、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了解基本的构图方法。

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构图的形式美以及对组织画面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过程

(一)精选摄影作品,落实温故知新

教师以学生的拍照图库作为素材,在班级中举办一场“摄影作品大展”,让学生从自己的图库当中精选一张自己最为满意的摄影作品,借助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示。学生说出自己在造型选择、色彩搭配以及安排布局方面有怎样的巧思,让其他学生根据相应的介绍加以品鉴和赏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学生的摄影展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生活实践中运用到本单元知识的成果加以展示,进而在分析鉴赏的过程中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造型的表现力”和“色彩的感染力”,最后教师借助布局安排引发学生对构图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实现温故知新。)

(二)赏析构图典范,明确构图概念

教师为学生出示经典的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借助多媒体播放这一油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请大家观察这幅经典的油画作品,你认为画面中谁是主要人物呢?她又在干什么呢?画面中还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其他人物,分别是谁,而他们又是怎样的动作呢?”在学生基本了解绘画作品的画面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简笔将其画到黑板上的方框内,连接重要线条,找出图中的几何图形,进而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到这属于三角形构图。

学生预设:文中的主人公是这位青年姑娘,硝烟弥漫之中,她一手高举着三色旗,一只手提着枪,奋勇当先,召唤着群众。画面当中还有一些其他人物,如战死的人、受伤的人以及冲锋陷阵的人。看起来,他们在参加一场英勇的革命。

本幅油画的三角形构图:画中象征着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正好位于最高的中心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而画面中这位关键的女性形象被安排在横向黄金分割线处,斗争人群的头部位置在纵向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几何图形,所以是三角形构图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经典绘画作品给予学生一场视觉盛宴,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感知构图的作用,明确构图的方法以及本幅画采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方法,不仅在学生自主观察中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更能为下一环节构图形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协作完成表格,归纳构图形式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在《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中,人物众多,战斗场面宏伟而动荡,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烦琐、混乱的场景,画家利用典型的三角形构图形式,将其组织在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画面之中。由此可见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价值。”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接下来让我们看一则微课视频,一起来探究一下,到底什么叫做构图?”进而让学生明确构图的概念。最后,教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精选作品,结合所讲解的构图方法,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一则任务表格(见表1),对表中作品的构图方式加以鉴赏和归纳,教师相机指导。

表1

任务表格预设:

(设计意图:借助经典作品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让学生在生生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在鉴赏过程中明确构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突破了本节课掌握构图方法的教学重点。)

(四)了解构图形式的特点,撰写鉴赏文字

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我市的美术鉴赏协会给我们发来了一封邀请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出示邀请信内容(见图1)。

图1

随后,教师为学生出示上一环节的几幅经典作品让学生加以赏析,针对构图方式的作用写出相应的鉴赏语言。

学生预设:《吉祥蒙古》采用垂直构图的形式,将画面中的多个人物垂直分割,每一个人自成一派却又安静祥和,整体绘画氛围静谧而神秘,最终将画面中的庄重崇高之情蕴于无言之中。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深入情境,学会运用构图形式鉴赏画面的美学价值。)

(五)利用构图方法,展现构图之美

教师出示多个静物道具,如人物雕塑、水果、蔬菜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本节课的构图知识来完成静物构图摆放,并且每组为自己的作品设置一个参赛名字,最后互相展出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在构图方面的想法。

(设计意图:借助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将学生活动与构图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夯实基础。)

(六)生生互评表格,教师综合评价

上一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出示生生评价表,让学生在完成评价表的同时评选出本环节的“最佳构图奖”,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表现与作品成果进行综合性点评。

生生互评表格预设(见表2):

表2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同时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借助量化表格实现过程性评价,通过综合点评落实结果性评价。)

(七)制作思维导图,夯实课堂基础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头脑中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制作一则思维导图(见图2),完成课堂小结和知识巩固。思维导图预设:

图2

九、作业设计

观看纪录片《乘着绿皮车去旅行》,并选择两幅画面从造型、色彩以及构图方面加以赏析。

十、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从构图的角度鉴赏作品中的美学价值,也掌握了众多的构图方法。相信在学习完本单元之后,针对造型、色彩以及构图这三方面,大家对作品的欣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十一、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生的感知和欣赏,借助经典作品在鉴赏美中发现构图之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次教学设计还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学会将本课的构图知识与艺术鉴赏、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而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提高综合能力。最后的思维导图意在让学生整合知识,回顾所学内容,也为教师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教师在看到学生进步的同时,也要在不断反思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如评价环节中,教师过分强调集体的作用,而忽视了激励学生个体的作用,因此除了要评选出优秀小组之外,还应该选出一两名优秀学生,进而更好地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落实新课标的多元评价要求。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