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以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 中的Reading 为例

2024-04-11 06:17文|
新课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素养英语

文| 朱 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传统的英语课堂中,“讲授—接收—检测—反馈”的教学环节难以实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强化学科实践很有必要。本文将在英语学科素养视域下以一次具体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为例,探讨依托项目式学习优化初中英语教学,进而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一)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

巴克教育研究院(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提出开展项目式学习的“黄金准则”,归纳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

(1)项目式学习是问题驱动。该问题应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涵盖多学科知识。要解决真实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否则就无法提升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

(4)要公开展示成果,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要对成果进行多维评价,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所获得的知识、提升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程度等。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教师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主题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并运用英语交流,还能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迁移创新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等思维品质和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从而综合提升核心素养。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适合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语篇分析

八年级上册Unit 8 Natural disasters 的主题是自然灾害,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灾害,了解相应的防范措施,注意人身安全,进行自我保护。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的“灾害防范”主题群,子主题为“自然灾害与防范措施,人身安全与自我保护”。基于此,本单元的项目式学习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为Learn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and learn to survive in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部分描绘了Timmy 在台湾大地震中的亲身经历。通过学习该语篇,学生应完成以下目标:

(1)语言目标:通过阅读掌握叙事类文本的阅读技巧,找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行为和感受,会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事件。在篇章中,学会使用过去进行时和时间状语从句。

(2)育人目标:通过阅读Timmy 在台湾大地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了解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特点;通过Timmy 顽强自救的过程,学习应对地震的自救措施,以及面对困境冷静镇定、观察环境、寻求解决办法的素养。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应该是双线并行的,即一方面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能力或概念,另一方面指向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等重要的跨学科素养。基于此,本部分设置了两个核心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natural disasters?”“Howcan we survive in natural disasters?”上述核心问题涉及英语、地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内容(见表1)。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welcome 课时的学习,认识了多种自然灾害,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表达,但无法使用英语描述各自然灾害的现象,对于自然灾害所应采取的自救措施也不甚了解。因此,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来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知,使其掌握应对自然灾害时恰当的自救与互救措施,进行生命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实践任务

基于项目式学习英语综合实践活动——Learn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and learn to survive in natural disasters,设计以下学生实践任务(见表2)。

表2 实践任务清单

(四)教学环节

1.课前激活

【任务一】

实践设计: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自然灾害的信息,制作英语海报(what to see/hear/feel)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自然灾害相关资料,掌握相关英语表达方式,学会用英语描述自然灾害及特征,拓展主题词汇,对自然灾害的危害产生直观感受,提高搜索以及整合主题信息的能力。)

效果评价: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信息收集,完成自然灾害海报的制作。

2.课时一

【任务二】

实践设计:通过阅读The Taiwan earthquake 文本,学生进一步了解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三个阶段与特征。

①播放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hear/feel in an earthquake?”

②通读全文和逐段阅读,梳理地震三阶段——震前、震中、震后,及在不同阶段What did Timmy see/hear/feel?

③学生找出并研读Timmy 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技巧——在阅读叙事类文本时,往往要找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行为和感受,会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事件;在语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使用过去进行时和时间状语从句,培养在文本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效果评价: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掌握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阶段与特征,能够按时间顺序梳理文本,获取信息,正确解读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行推理分析。

【任务三】

实践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地震自救与互救措施。

①学生深入解读Timmy 的想法与行为,分析Timmy 在地震中展现出的冷静、勇敢、机智、细心等品质,总结其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因素:积极自救与互助。

②学生根据Timmy 自救的过程,通过小组活动,总结面临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时应该采取的科学自救措施。

③观看近期地震视频,与1999 年地震对比,感受中国预警技术的进步,学习听到预警后(震前)正确的防护措施。

④播放地震预警警报,进行室内地震预警演练(三个核心动作:drop、cover、hold on)。

⑤观看科普视频,小组合作,总结地震不同阶段自救措施(震前、震中、震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梳理信息、基于已有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迁移创新的能力。)

效果评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震前、震中、震后自救与互救措施,训练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形成珍爱生命、冷静面对困境乃至绝境的安全意识,以及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

3.课时二

【任务四】

实践设计:小组合作,结合苏州地理位置,判断苏州易发的自然灾害种类。

①查找苏州历史上发生的地震记录,理解震级和地震带概念。

②查找苏州历史上发生过的较大的自然灾害记录,尝试根据地理因素(经纬度、地形、气候等)判断某地易发自然灾害,并搜集苏州易发自然灾害的防范自救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梳理信息、探究与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等重要的跨学科素养。)

效果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搜集、梳理、汇总信息,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带概念;通过地理条件,判断一地易发灾害,掌握常见自然灾害(尤其是长期生活地区易发自然灾害)的防范自救措施。

【任务五】

实践设计:小组合作,形成报告,通过海报、PPT、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汇报苏州易发自然灾害的防范自救措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种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巩固学生的结构化新知。)

效果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报告,并且用英语呈现和展示最终学习成果。

4.课后反馈

【任务六】

实践设计:学生根据项目式学习评价表(见表3)在小组内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效果评价:学生能够根据自评表开展自评与互评,促进自我监督性学习。

三、结语

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进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充分挖掘课本资源,立足真实情境,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兴趣相联系。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学生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最后,在评价环节,教师应尽量做到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合理化。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素养英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读英语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酷酷英语林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