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社保红”打造高质量经办服务样板

2024-04-11 07:29王志广陈露华
中国社会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羊城张女士经办

■文/王志广 陈露华

一天,张女士带着孩子走进广东省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经办服务大厅,党员先锋岗工作人员小曾接待了满脸愁容的她。经过询问,小曾了解到,张女士是来穗务工人员,孩子小学入学报名需要广州户口。为此,张女士申请了积分落户,不料积分落户系统上显示的社保缴费年限比实际少了几十个月。于是她提出了社保积分异议,却被告知需等待社保部门审核。眼看孩子小学入学报名在即,这个情况让张女士犯了难。

小曾查询系统发现,张女士的一段参保经历未体现在积分落户系统中,导致她损失了100 多积分。按照程序,要先由广州市相关部门收集人员名单,随后函请社保部门协助复核,整个流程需要一到两个月,到时孩子入学报名的时间就错过了。得知张女士的情况后,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部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加急办理相关事宜。经过小曾多方查证及积极协调,张女士在积分落户系统中的社保缴费年限得到修正,孩子顺利完成入学报名。

张女士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放眼广州,类似情况还有多少?党员先锋岗的同志举一反三,开始从根源上寻找解决办法。通过两个月的研讨学习和分析推演,“区块链+社保”服务平台在广州落地。该平台实现了点对点数据即时推送,以往需要一到两个月才能办好的事,现在申请当天就能拿到审核结果,为全市4.2 万多名来穗人员申请积分落户提供了便利。

在“羊城社保红”党建品牌创建启动仪式上,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铁军(左)向“羊城社保红”党员先锋队队长许俊峰(右)授旗。

党建驱动、党员带头。近年来,在“羊城社保红”党建品牌建设的引领下,诸如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社会保险经办领域“开花结果”,党建品牌建设凝聚起经办队伍强大的战斗力和为民服务情怀,“党建红”与“社保蓝”高度融合,“社保通”工程日新月异,“放管服”改革推陈出新,社保数字化应用更加多元,全市社保经办服务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贴心。

聚焦精度,让效能高起来

梁女士跟随丈夫在广州打工多年,2023 年年初失业后便返回江西老家生育。当年8 月,梁女士接到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发来的短信,告知她生育期间可以申请失业保险金3 倍的加发待遇。原来,广州市社保系统通过大数据精准对碰,发现梁女士属于《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中所列举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加发3 倍失业保险金的特殊人群,于是主动提醒并指引其在线上办理一次性加发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9 月初,6210 元的加发待遇到账了。当时正在休产假的梁女士高兴地表示:“以前都是我们想方设法找政策,如今是政策自己找上门了!”

“羊城社保红”党建品牌建设启动以来,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坚持将社保经办服务的高效与精确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础保证和重要抓手,从“前、中、后”3 个环节持续发力,构建社保待遇精准服务体系。

“前”是指在待遇申请环节,应用大数据赋能,与税务部门完成“社保+税务”多场景数据交互应用。税务部门定期将税务减员人员信息“上链”,社保经办机构接收后,精准定位符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系统自动发送待遇申领提醒短信,着力解决待遇应发未发问题。

“中”是指在待遇办理环节,依托线上线下、前台后台构建社保待遇服务网络,线上逐步推动业务多渠道全程网办,线下依托市区镇街条块,建成城区步行15 分钟、乡村辐射5 公里的“社保服务圈”,着力提升社保待遇主动服务能力。

“后”是指在待遇发放环节,形成与卫健、税务、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批量比对月计划发放人员,每月从100 多万名领取待遇人员中筛选剔除疑点数据人员,避免待遇多发。

融通业务,让服务快起来

香港市民刘先生已在广州市南沙区工作多年,以往每年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不仅需要提供就业状况等一系列材料,还需要辗转广州和香港两地办理。2023 年11 月,刘先生劳动合同期满被公司解聘,急需申领失业保险金。他通过广州市12345 热线找到了穗港澳社保服务党员示范岗。在党员示范岗工作人员指引下,刘先生来到香港工联会的荃湾服务点,一次性递交了申请并远程签名认证。不到7 个工作日,他就领到了失业保险金。刘先生激动地说:“广州业务在香港就能办,真是太方便了!”

为了让社保经办服务越来越快捷便利,“社保通”成为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近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羊城社保红”党建品牌推广宣传的重头戏,建设重点以“四通”见“八达”。

以“湾区通”推动“专窗达、跨境达”。

全市共设立“湾区社保通”服务专窗72个,在香港和澳门两地共开设25 个跨境社保服务点。港澳居民在穗参保人数持续攀升,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已达4.13 万人次,较2019 年增长45.3%。

以“镇村通”实现“掌上达、家门达”。全市所有街(镇)、村(居)已不同程度承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60%银行网点营业厅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可查可办,全市134 万名参保群众直接享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以“跨省通”落实“千里达、银行达”。积极对接贵州、宁夏、新疆三省(自治区)六市,与银川市、贵阳市、黔南州等签订“跨省通”服务合作协议,在金融机构设立“社保跨省通”服务专窗,实现社保高频服务事项跨省办理,已累计服务省外参保群众逾百人。

以“服务通”见证“一卡达、一窗达”。

全市全面推行使用社保卡发放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覆盖率已超98%。坚持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并行,推出残疾人退休上门服务、“一件事”打包办、足不出户“无感办”、经办前台“优先办”等服务举措。

传递温度,让民心暖起来

广州市花都区市民李先生独居多年,家庭生活状况艰难。由于缺少1989 年至1993 年在新华水泥厂工作期间的历史档案材料和相关社保资料,视同缴费年限审核未能通过。驻村社保志愿服务小队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助李先生沟通和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帮助其找到原新华水泥厂(已注销停业)的托管接收企业,并协调单位补齐相关资料。李先生在感激之余送上了锦旗,他表示:“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的社保问题就算自己跑断腿可能也难以解决。这一年来,驻村社保志愿服务小队从来没有嫌麻烦,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他们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是名副其实的好干部。”

社保服务为人民,社保服务连民心。广州市社保系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贴心的服务,温暖着1100 万名参保群众的心。

探索试点党群服务站。为方便群众一站式解决问题,全市组建了“羊城社保红”志愿服务队,统一设计并制作志愿服务标准化视觉识别系统,建成了“分队—支队—小队”分级管理、以780 余名专业志愿者为中坚力量、引导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保志愿服务队伍,全力推进“三位一体”基层服务阵地建设。依托党群服务站,先后策划开展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个人养老金参加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医院、进校园系列活动100余场。截至2023年10月,全市社保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达18.7 小时。

全面推广社银合作。全市开辟27 个银行社保服务网点,建立10 家“社保主题服务银行”,专门设置“社保业务优先服务通道”,建立“一点通”社银服务站,授权服务站与街道(乡镇)同等经办权限,增强银行网点的业务分流作用,实现就近办、多点办、优质办。

建立委托企业承办示范点。为解决外卖小哥、滴滴代驾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广州市社保系统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科技、专业、人员及网点等方面优势,再造业务流程,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构建高效便捷的职业伤害待遇快审快支体系,满足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快速理赔的诉求,提升职业伤害人员的办事体验。

“羊城社保红”,聚力为民生。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广大党员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宗旨,用心用力用情擦亮“羊城社保红”党建品牌,践行“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庄严承诺。■

猜你喜欢
羊城张女士经办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羊城颂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羊城夜色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风起羊城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