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赋能审核模式创新

2024-04-11 07:29尚芳,李智英,丁昉
中国社会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经办人员

2023 年12 月1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警示教育大会,分析研判社保基金安全形势。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安全规范目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提高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社保基金关乎民生,坚决守护好参保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是各级社保部门的使命担当。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助推经办服务升级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面对日益增长的参保人数及持续增大的经办服务压力,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手段和审核模式,方能守住社保基金的安全底线。

2021 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大数据技术对风险防控支撑作用,创新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构建数字化风控新模式。近年来,各地社保部门积极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强化业务经办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部分地区积极探索以科技推进社会保险业务审核模式创新。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探索实施社会保险业务“同审统办”改革;上海市在采用智能化预审模式的同时,引入“双随机”业务分配模式;广东省珠海市则借助“数字劳动力”辅助人工审核,强化风险防控。各地以实践证明,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经办效率的同时,可实现对社保关键业务环节和高风险业务的智能化监控。

2023 年6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实施智能化监管,开创精确风险防控新局面。这为深化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指明了前进方向。未来,在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实现精确风险防控方面,科技赋能审核模式创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在推进科技赋能审核模式创新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如何不断提升审核模式的技术水平和驱动力?本期“前沿话题”栏目邀请乌海市、上海市、珠海市三地相关负责人,围绕“以科技赋能审核模式创新”话题,开展讨论。

传统模式弊端渐显

主持人:传统审核模式有哪些弊端?和传统模式相比,新的审核模式有哪些优势?

李智英:近年来,乌海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递增,社保经办工作人均服务量已超过1 万人次,按照岗位权限控制相关要求,复核、审核需要一人一岗,且必须为在编在岗人员。传统审核模式以属地经办机构为单位,在这种小循环的模式下,基层经办机构受经办力量限制,岗位权限难以实现完全互斥,存在基金安全隐患。以往初审环节完成后,后续环节还需在线下审核纸质申报材料,业务经办时间较长,各级经办机构在政策执行、经办流程、数据管理方面无统一规范。

为加强审核权限管理,规避基金安全风险,乌海市积极探索实施社会保险业务“同审统办”试点改革。“同审统办”是一种社会保险业务在统筹区内共同联动审核、统一协同办理的经办服务模式。群众可在统筹区内任一经办机构申请办理服务事项,业务由属地经办机构办理,统筹区内跨层级、跨区域完成后台审核。

“同审统办”模式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打破了业务审核属地限制。审核业务实现跨区域智能推送,岗位权限自动互斥,极大程度缩短了业务审核时间和流程,有效解决了基层经办力量不足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基层经办服务效能。全流程线上完成审核,突破以往业务只能在同级经办机构审核的限制,业务复核可以推送到任意一个经办机构,同一项业务至少有两个经办机构参与,受理、经办、审核实现完全分离,提高了经办风险防控能力。另外,业务经办过程通过电子化留痕,可随时查阅、可追溯,进一步保障了基金安全。

丁昉:目前,上海市的审核模式采用了智能化预审,对于即时审核业务,由系统按照预设条件进行校验,校验通过的,当场出具相应的业务核定表;对于非即时审核业务,系统自动校验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再进入后续审核流程。和传统审核模式相比,该模式更高效、精准,强化了标准化审核。同时,上海市还采用了“双随机”业务分配模式,即进入审核流程后,由系统“随机”选择申报业务,“随机”分配至后台审核人员。“双随机”业务分配模式的经办人员无法指定审核人员,审核人员也无法挑选待审业务。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能避免审核人员对于同一参保单位办理业务的习惯性操作,有效防范人情经办、熟人经办等情况的发生。此外,系统还设置了一审、二审、三审等各节点均不能由同一人员操作的岗位不相容规则,相较于传统模式,杜绝了同一业务由同一人员一办到底的经办风险。

2024 年,上海市将适时推进“全市通办”工作,系统随机跨区分配能更有效地防止“事随人办”,从源头上斩断利益寻租链条,全过程防控基金风险和廉政风险;可缓解分中心之间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减轻分中心业务经办压力,统一分中心经办操作行为,避免产生经办相同业务的区域差异,实现全市统一、操作规范的工作目标,有效提升业务经办质量。

张国斌:传统审核模式依赖人工处理,主要有3 个弊端:经办人员需要在不同系统界面进行大量重复性、机械性操作,审核效率提升受限;审核质量与经办人员专业度直接挂钩,存在主观判断、规范贯彻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审核质量存在偏差;审核结果不易监管。

珠海市将办事处审批权限归口到业务科室,由多点审变定点审,在此基础上,以“数字劳动力”辅助人工审核,依托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智能审核机器人来批量处理高频业务,使社保经办服务实现由人力密集向智能高效转变:一是通过自动化实现高效。机器人实现不同部门和层级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模拟人工自动处理关联业务,原先人工审核需要5—10 分钟的业务,机器人1 分钟就可完成。二是通过标准化实现准确。机器人完全按照预设的业务规则进行审核,能做到查询数据全面、逻辑严谨规范,避免人工漏项错判问题的发生,准确率更有保障。三是通过数字化助力安全。在归集审核权限、应用智能机器人统一审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全规则入系统、全数据存系统的经办稽核闭环,实现了经办信息可追溯、办理结果可复盘,提升稽核能力,减少基金风险。

创新模式行之有效

主持人:请介绍本地推动审核模式创新方面的情况。

丁昉:2021 年年底,上海市正式上线“金保二期”社保子系统,初步实现“预审前置、数据集成、风险预防”等经办流程再造,“双随机”业务分配模式开始运行。2023 年年初,上海市在原“双随机”业务分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经办特点升级了防控措施。

一是管控提示可视留痕。在业务系统中增加了“部级风控”事项,将全部管控规则嵌入本地系统,做到在业务审核过程中或办结后实时可视化展示,实现管控提示类信息及时查询处置,确保每一笔管控处置记录到人、完整留痕,防范经办风险。

二是处置流程明确规范。将业务管控纳入业务审核,按业务事项的风险等级,配置相应的审核层级,由审核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对管控信息予以处置;对管控规则逐条拟定处理意见,完善触发管控规则后的处理流程,充分发挥管控工作风险预判、关口前移作用。

三是事后监督随机交互。将高风险业务纳入重点项目清单管理范围,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聚焦新政策、新业务的经办事项以及高频预警事项,定期开展专项核查。核查方式由区内向跨区拓展,由市级经办机构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重点业务开展跨区互查,互查结果不一致的提交市级业务部门复核,从事后监督角度进一步提升全市经办的规范化水平。

张国斌:珠海市在引入“数字劳动力”创新方面,由业务科室自行评估、技术部门自主开发,根据“规则明确、流程清晰、操作简单”的原则,梳理适用智能审核的业务,并研究制定规则,确保机器人能实现信息获取无盲区、审核意见零差错、经办结果零争议。同时,实时监测运行情况,定期复核运行结果,跟踪使用意见和群众反馈,持续对机器人进行迭代优化。

珠海市在高频业务领域全面实现“智慧经办”,使得后台审核效率全面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经办服务“小马拉大车”问题。实行“智慧经办”的业务,约95%无需人工干预,5%转人工的业务也会自动生成处理建议,人工介入比例降为原来的1/20。“数字劳动力”把经办人员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迈向主动谋划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下一步,珠海市将把RPA 技术应用于更多业务场景,通过科技赋能打造更加快而强的数字服务平台和更加精而稳的智能审核后台,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

李智英:自推动社保业务“同审统办”模式以来,乌海市立足地域特点,强化改革协同,印发《乌海市社会保险业务“同审统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分险种设置5 个专项工作组,压实改革推进、明确各环节责任;制定服务标准,按照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待遇核定、转移接续等类别,梳理经办风险从高到低、办理频次从多到少的核心业务,编印实施清单和审核指南,对全市业务骨干进行“一对一”集中实训,实现业务事项、业务流程、业务标准全市统一,无差别受理审核;关闭各险种核心系统中244 个直接经办模块,所有业务受理归口到线上“网厅”和线下“综窗”两个渠道,为上线做好周密准备;取消原审核人员系统权限,打破经办机构跨区域查询限制,新建审核角色,统一分配权限,确保审核业务完整一致;制定完善考核机制,规范审核岗位人员配置、权限配置、考勤管理等程序标准;坚持考用结合,考核结果与办件量、办结率直接挂钩,并作为选拔任用、评优选先的依据。

战胜创新路上的“拦路虎”

主持人:结合本地实际,请您简述推进审核模式创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张国斌:珠海市引入“数字劳动力”过程中遇到了3 项挑战:一是研发力量的挑战。要开发出符合经办需求的智能审核程序,需要业务和技术两方面都精通的人才,我们目前是由业务科室骨干与技术部门人员进行交流碰撞,去弥合业务规则和机器语言的差异,中间存在一个互相学习的磨合期。二是系统更新的挑战。随着系统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劳动力”程序也需要经常适配调整,以实现智能审核规则的快速应变。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应改造,会影响正常的审核进度。三是数据质量的挑战。业务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不同步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如税务数据更新不及时等,这些增加了程序设计难度和研发时间成本。

数字化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应对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鼓励并要求研发人员主动熟悉业务政策,提高开发和维护效率,在招录人员时,侧重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安排技术人员先到办事处、业务科室轮岗锻炼,为后续技术反哺业务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协作机制,通过加强内部科室和外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起高效的开发流程和反馈机制,结合实际情况持续优化智能审核流程,不断提升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李智英:乌海市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业务审核中,若复核人、审批人未及时在线审核,容易出现审核延迟情况。二是针对业务回退情况,无法追溯业务回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办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统筹设置审核岗位。以不增加基层经办压力为前提条件,从在编在岗人员中,按照每个险种“市本级不少于2 人、各区至少1 人(备岗1 人)”的标准,完成审核岗位设置,实现不因人员离岗而间断经办。二是优化完善回退流程。针对业务材料不完整、办理结果不准确、政策理解有偏差等因素,逐条分析问题数据,要求各级经办机构业务回退时明确标识回退原因,便于上一环节及时纠错。同时,严格执行逐级回退,规范业务审核行为,确保审核逻辑清晰、过程可溯。

丁昉:在实施“双随机”业务分配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串联审核模式下,一旦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经办差错风险难以在事中审核环节得到有效防控。主要原因在于串联审核是由前一道审核人员(一审)先进行业务审核,再由后一道审核人员(二审)审核,审核通过后,业务予以办结。二审人员仅对一审审核结果进行复核,并不进行实际操作。

针对单一的串联审核模式存在的不足,研究并试行并联审核模式,即二审业务先由两名工作人员以“背靠背”模式分别作出审核结果并进行实际操作,再由系统比对审核结论和核定结果是否一致,比对一致的业务予以办结;比对不一致的业务提交“业务裁定”,裁定由业务功底扎实且具有业务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并联审核模式使内部质量管控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各岗位独立担责并相互制约,确保各项审核结论经得起时间检验,最大程度减少业务经办差错,防控经办风险。目前,上海市已有7 项业务实现了并联审核,后续将结合试点情况,不断研究拓展并联审核业务范围,全面把控业务经办质量。

持续推进审核模式创新

主持人:未来应如何在更高层级推进审核模式创新发展?

丁昉:业务经办的高效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社保经办质量,关系到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全国(全省)推进“全市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是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必由之路。

当下,推进全国(全省)层面审核模式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统一规范办理标准。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要求,制定统一的经办规则及审核操作流程,配套更新办事指南、编制操作指南,促进业务经办规范统一。二是要强化技术保障支撑。全面推进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国家层面规范统一经办系统建设标准,促进各地加快构建兼容度高、风险防控能力强、便捷化程度高的经办系统。同时,优化数据共享对接机制,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着力破解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壁垒”。三是要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与新审核模式相匹配的各项管理监督以及考核机制,落实人员管理责任;强化人员业务培训、业务指导,及时化解业务办理、审核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优化经办服务举措,确保业务经办质量稳步提升。

张国斌:要在更高层面推动审核模式创新:首先,需要建立数据标准化管理和共享机制,使数据在不同级别的社保系统间高效安全流转;其次,鼓励创新和试点,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智能审核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借鉴;最后,要严格遵守个人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伦理等相关法规政策,保障技术创新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应该是提升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审核自动化水平,开发更高效智能的审核系统。统筹人才招录和培养,合理设置专业岗位,强化对技术和业务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培养精通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促成不同级别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间的良好协同,共同推动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有高度、有速度、有温度的社保服务。

李智英:在全国(全省)层面推进审核模式创新,一是要加快推进业务经办全程数字化转型,继续深入整合、优化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业务经办全程一体化、业务实时协同,这是审核模式创新的前提。二是要深入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坚持以“综合柜员制、优先网办、全城通办”的经办服务模式为目标,通过采取“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级审核、限时办结、统一反馈”模式,实现一个窗口即可受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各地均可提供社保经办一门式服务,构建整体运行、共享协同、服务集成的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新模式,这是审核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

结合乌海市的“同审统办”试点经验,我们认为审核模式创新应重点解决以下3 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同审统办”全程线上受理、经办、审核,要想更好地发展,应依托于线上“网厅”和线下“综窗”,为避免业务推送至非在岗人员导致办理超期,应设置中转岗,且中转岗由市级统一调度管理,优化业务分配和人员调配,提升经办效能。二是坚持内控考核机制。定期对各险种业务开展常态化抽查,尤其加强对待遇核定、待遇停续发、个人账户维护等业务的抽查力度,对不符合经办流程、违规经办的情况及时上报处理,防范经办风险。三是严格岗位权限设置。地市、区(县)级经办机构承载着绝大多数的社保业务经办和审核工作,创新审核模式要始终坚持岗位互斥,强化交叉互审,避免人情办事、人为干扰,堵塞风险漏洞。■

猜你喜欢
经办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浅议社会保险经办信息的归档与利用
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紧急疏散下的人员行为及建模仿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