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牡丹园科普旅游开发策略

2024-04-11 07:15贾宝华
园艺与种苗 2024年1期
关键词:牡丹园济源市旅游者

贾宝华

(1.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 459000)

科学普及是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教育工作,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在旅游过程中融入现代化科技知识,使旅游者在休闲娱乐中能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1]。科普旅游是一种通过旅游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目的的特殊旅游形式[2],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反映科普旅游的内涵,实现科普是旅游的目标[3]。科普旅游形式多样,结合农业、工业、天文、地理、气象、生物、医学、文学、影视等内容,寓教于游[4],使旅游者在游乐中拓宽知识范畴,提升文化素养。科普旅游创新了旅游内涵,是旅游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全民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融入农业科技知识,使旅游者既能学习到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还能在游玩中得到休闲放松,同时也丰富了景区内涵[5]。文中以济源市牡丹园为对象,通过分析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期望开发出集农业知识科普、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科普旅游项目[6],发挥农业科普教育功能,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促进济源市牡丹园的持续发展。

1 济源市牡丹园概况

河南省济源市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水源项目则以“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开发原则。

济水源牡丹花园简称牡丹园,位于济源市北郊。作为济水源项目的一部分,牡丹园是济源市为修复城郊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而建设的休闲旅游地,围绕城市后花园定位和突出济水文化理念,发挥着休闲旅游的重要作用。牡丹园占地面积达千亩,以“牡丹为主、花海为辅、水系环绕、文化为魂”为设计理念,发挥牡丹的“王冠效应”。园内主要种植牡丹、芝樱花、马鞭草、粉黛乱子草、芦苇、月季、碧桃、油松、香蒲、杨树、百慕大草等,形成三季赏花、四季有景的特色花园,吸引着济源市及周边城市的旅游者前来游览,是济源市的绝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济源市全域旅游发展增添了新元素,激发了新动能。

2 济源市牡丹园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国家标准对济源市牡丹园进行分类(表1),可以看出,牡丹园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植被景观较为突出,如牡丹、芝樱花、马鞭草、粉黛乱子草、芦苇等片植美景。春季,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海绚丽多姿,芝樱花海铺满红色的山坡;夏季,马鞭草一望无际的紫色如梦如幻;秋季,粉黛乱子草带来粉红色的花海视觉盛宴,芦苇花荡漾着秋日的阳光;冬季,绿意葱茏的松树映衬着皑皑白雪……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来游览。

表1 济源市牡丹园旅游资源分类

济源市牡丹园作为以花卉为主题的园区,拥有丰富的植被景观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作为科普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使旅游者在休闲娱乐中回顾农耕文化,了解花文化,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拓宽知识范畴,萌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兴趣。把科普融入到休闲旅游中,是提升全民素质的一种途径,也是国家倡导科普旅游的重要原因。

3 济源市牡丹园科普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植物资源科普利用率低

济源市牡丹园植被资源丰富,园区规划设计以牡丹花海为主,芝樱花海、马鞭草花海、粉黛乱子草花海等片植美景为辅,湖泊溪边搭配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再搭配油松、杨树、碧桃、月季、百慕大草坪等乔灌草,丰富了景区的植物群落与景观。

然而,目前景区基本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植被资源科普价值利用率低,只是部分配有图片、文字、二维码等简单标识,且标识牌没有外国语言导语,缺少对牡丹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科普知识的宣传,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对农耕文化、花文化内涵、植物品种、种植技术难以真正了解,缺乏真实的参与感和体验感[7],因此,开展一些体验活动让旅游者参与到花的成长周期中,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提升体验感极为重要。

3.2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一般,娱乐项目较少,目前基本以儿童娱乐项目为主,如林下儿童体能乐园、萌宠乐园、花海观光小火车、真人CS、微型跑马场等,成人休闲娱乐服务项目仅有露营、汉服租赁;景区的旅游交通仅有观光自行车、儿童小火车,品类较少;旅游餐饮服务水平较低,仅有小吃和零食;人文活动开展较少,现代节庆日活动主打牡丹节,但影响力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活动开展力度较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用不强。

当下旅游已经超越休闲观光的基本层面,人们更注重在旅游中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自我提升。而牡丹园景区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对植物资源的科普价值和生态旅游认识不足,导致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科普旅游项目来拓展景区的旅游产品范畴。

3.3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景区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得到长足发展。由于济源牡丹园缺乏园林植物专业技术人员,在花卉种植、病虫害预防、养护管理技术等方面跟不上,导致芝樱草大片死亡,景观品质下降,需要再次进行补种工作,增加了景区投入成本。

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需要改进提升;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亟待拓展新项目;旅游商品较少,需要甄选进驻景区的商品及其品牌;旅游安全保障服务需要提高,这些都需要旅游管理人才前瞻思考决策,不断提升景区品质。

4 济源市牡丹园科普旅游开发策略

4.1 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开展科普旅游活动

济源市牡丹园以牡丹为主、花海为辅,可充分利用景区植物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定期开展儿童植物认知科普活动;通过植物摄影、绘画、扎染等活动促进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植物,了解生态环境;开展农耕体验活动,接受劳动教育;在世界环境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展科普旅游活动。

牡丹作为我国国花,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牡丹文化,例如以牡丹为题材的诗句、书画、音乐、雕刻、景观建筑等[8]。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时代中,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景区应该开展牡丹文化科普项目,使游客能从优美的诗词、绘画、音乐、雕刻作品中巩固提升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此外,可设立农耕文化展示中心,使游客了解先民的耕作智慧,了解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4.2 增强旅游者体验感,创新科普旅游产品

随着我国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教育计划,“研学旅行”这种拓展式科普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热点。科普旅游可以推动济源市牡丹园的创新发展,扩大旅游发展空间。

开发创新科普旅游产品,可以建立科普中心,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现牡丹及其他植物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中草药价值等内容,展示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及植物基因育种等现代农业高科技。此外,还可以设立休闲园艺农耕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各种植物的种植,通过播种扦插、浇水施肥、修剪采收等环节来感受植物神奇的生命力以及植物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贡献。

4.3 建立合理人才机制,提高专业人才素养

加强济源市牡丹园专业人才建设,为景区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一方面是通过引进人才机制为景区输送专业技术人才。针对景区未来发展,引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景区的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旅游安保等进行合理开拓规划;针对植物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引进风景园林、园艺、植物保护等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保障马鞭草安全越冬[9],提早或延迟牡丹开花期以延长牡丹整体观赏期等问题[10]。另一方面是加强景区工作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培训,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和济源市农业科学院可以分别提供旅游管理、植物种植养护专业技术培训,为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牡丹园济源市旅游者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济源市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蓟州牡丹园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济源市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牡丹园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济源市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