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4-04-12 12:21黄坤绍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课堂教学

黄坤绍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新课标和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探索转换课堂教学的重心与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来提高教育成效,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新的生机.

1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即新的学科课程标准,其针对现代教育需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由教育部门设立的一套教育教学规范.从总体上来看,相比传统的课程标准体系,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强调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鼓励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素养,从而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1].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做出以下转变:一是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逐渐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被鼓励积极探索提问,参与课堂互动.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者和辅导员的角色也更为突出,不再仅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角色,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和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教学目标和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方面,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科学素养的形成.而教学方式上,新课标中实验教学、趣味教学、互动教学等要素更为突出,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三是课程设计要求的转变.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学生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俱佳,从而在课程设计上既要具有全面性又要具有趣味性,既要根据难度合理排布,也要围绕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进行优化.

2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1 提高教学内容的设计质量

在教学内容排布上,突出与新课标目标和要求的一致性.一方面,教学内容设计要有潜在联系,循序渐进,全面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把握和处理物理知识,将课堂知识点科学排布以帮助学生及时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构建;另一方面,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通过情境设置、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物理思维,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另外,在表现形式上要尽可能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兴趣偏好,结合影、音、图、文等载体和现代化、年轻化、口语化的表达,配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展现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步纳入课堂思政、科学道德等正确观念的元素,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和潜移默化的正确观念培育来加深学生对物理魅力的体会与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综合效能.

2.2 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知识而不是单纯灌输,通过实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学习物理知识,而非单一的知识灌输.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实施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来观察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来探究重力的概念;在学习电学时,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来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此外,小组讨论也是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一物理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集体智慧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2].

2.3 融合信息技术

融合信息技术有利于丰富传统的物理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互联网资源和模拟实验软件,能够使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例如,通过动画展示力的作用效果或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互联网资源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各种在线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科学论坛和在线课程,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物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拓宽视野.另外,模拟实验软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极为重要.部分教学实验难以在学校实验室内进行,而模拟软件可提供一个安全且便捷的替代方案,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重复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变量的影响,加深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2.4 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能力,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学习和成长.在实施差异化教学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包括学习能力、兴趣点、学习风格等,可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基础知识讲解和练习,而对于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材料和挑战性任务.此外,差异化教学还包括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同时,利用技术工具如教育软件和在线平台,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自适应的学习路径[3].

2.5 凸显动态评估和优化

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其本身的难度,相对更容易产生学生群体之间学习进度的分化和教学设计与现实情况脱节的风险,这就更体现出精准评估与动态优化的重要性.其一在于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提高精准性.这需要在评估手段上多元化,不局限于传统的考试和测试,同时包括观察、访谈、课堂记录等多元方式,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也需要在评估主体上多元化,除教师以外,引入同学、学生本人、家长等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更需要在评估目标上多元化,不单凭成绩论成败,而是综合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实践技能等要素尽可能提高评估的精确程度.其二在于反馈和优化的及时性.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具有指导性的反馈,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优势与短板,进而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其三在于评估与优化的持续性.构建师生之间畅通的双向沟通渠道,形成健康持久的师生互动关系[4].

3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1 案例概况和教学准备

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章节的第一堂课教学为例.章节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五节内容.针对这个章节,教师为该部分内容教学进行了课程设计,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并基于这堂课建立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基本认知和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收集并整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影片、PPT等教学资源,准备水槽、三棱镜、激光笔、平面镜以及配套的试剂等实验器材.在课堂前,教师为学生提供预习单,内容包括“光在任何条件下的传播路径都是一条笔直的直线吗?”“我们观看池塘,看上去是实际的深度,还是更深、更浅?”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的兴趣并主动思考.

3.2 教学过程与策略应用

实际课堂开始时,为学生播放生活中的光现象视频,展示海市蜃楼、林中的光线、彩虹等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课程导入.接下来,关闭教室灯光、拉上窗帘,由教师演示激光笔在空气中的光路、激光笔在遇到平面镜、三棱镜和水中的光路变化,为学生直观展现光的直线传播.自制正方形教具如图1,配合皮尺、手电筒将其阴影投射到黑板上,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测量手电筒到教具、手电筒到黑板的距离,描绘阴影的大小,结合二者的比例并测量其面积,使学生通过数学方式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加深印象和认知.

图1 投影实验教学示意图

在学生基本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后,进一步导入其他小节的知识和实验.例如光的折射部分,采用绘有同向箭头的纸片与水杯,以注水后折射率改变,水杯形成凸透镜的原理展现箭头方向变化的现象,如图2,并同步设置随堂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释现象.

图2 凸透镜成像趣味实验示意图

在讨论结束后,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总结.在作业布置方面配合“请观察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等开放性题目,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反馈难点和疑惑,交流建议.

3.3 教学效果分析与反思

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基于学生作业、反馈和自身授课体会,对课堂教学成效进行评估与分析.围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和态度等多元指标进行考量,并针对性地在下一节课程之中进行优化,促进教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4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全体教师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实践.既要把握课堂整体教学目标,也需要将目光聚集到每一位学生个体,既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也要注重动态优化以确保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新课标物理课堂教学
只因是物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不是教物理的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