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信的内涵、 意蕴及提升路径

2024-04-15 06:20梁嘉萱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

梁嘉萱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5这个论断不仅在史册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且已经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行动指南。

一、 历史自信的深刻内涵

历史自信, 特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 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 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2]7

(一) 历史自信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顺应时势,把握先机, 始终秉承着初心与使命, 在血与火中淬炼, 在蒙昧中寻找方向, 依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各不相同的历史任务,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 实现了接续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 艰苦卓绝, 浴血苦战, 推翻了压迫国民身心的 “三座大山”, 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重拾了党和人民的自信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稳定社会秩序, 恢复社会生产,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实现了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积极发展社会生产力, 开创了中国发展新道路,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贫穷、 落后的生活境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书写了中国飞速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以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带领人民翻开了伟大复兴宏大历史崭新的一页,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7, 绘就了一幅更加精彩、 更加壮丽的时代画卷。 中国共产党的恢宏奋斗历程, 是党的成长历程, 也是历史自信的生成历程, 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从山河支离破碎、 人民流离失所到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安居乐业,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的高超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65一百年犹如白驹过隙, 中国共产党却能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用实际行动雄辩地证明党从未辜负人民的期望, 也从未辜负民族的重托。 我们充分肯定党的百年成就, 也充分坚信党的正确领导, 在未来我们还要更加坚定党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

(二) 历史自信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 涌现了一大批灿若星辰、 信仰坚如磐石的英雄人物, 他们呕心沥血、 不怕牺牲、 顽强奋斗、 忘我奉献,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系列伟大奋斗精神, 积淀于党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印里, 深深流淌在党、 国家、 民族、 人民的血液里。 这些宝贵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时空, 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为我们立党、 强党、 兴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力量, 是我们党历史自信的精神谱系。 百年沧海桑田, 在历史场景的几经转换中披荆斩棘、 奋勇前进, 在神州大地上谱写了中华民族壮丽的历史乐章。 “历史的道路, 不全是坦平的, 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 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4]279无论是在革命年代铸就的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抗战精神, 还是在和平年代铸就的“两弹一星” 精神、 抗震精神、 工匠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抗疫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系谱, 体现着党的崇高价值追求。 这些精神孕育于伟大斗争, 源自于伟大实践,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 让党经历百年征程而风华正茂, 饱经风雨磨难而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 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 开创伟大事业。”[5]我们坚定历史自信, 既要认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也要正确认识党的奋斗精神, 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弘扬。

二、 历史自信的价值意蕴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 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 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6]。 只有坚定历史自信, 获取一往无前的勇气, 才能书写国家、 政党、人民更加绚丽的历史, 交出时代满意的答卷。

(一) 国家维度: 提升大国的自信, 走好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 就要从中增强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咬定青山不放松, 风雨无阻向前进。”[2]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 建设、 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 脚踏中华大地, 传承中华文明, 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 契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历史的选择中坚定了道路自信,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通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培元固本, 形成了彰显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中国精神的理论, 在历史的辨析中坚定了理论自信, 看清我们坚持的理论是灵的。 植根本国土壤, 矢志不渝, 积极探索, 建立了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 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 在历史的实践中坚定了制度自信, 坚信我们遵循的制度是好的。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正本清源, 守正创新, 铸就了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历史的沉淀中坚定了文化自信, 支撑我们前行的底气是足的。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进史炼就的自信, 贯穿于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的始终, 为坚定“四个自信” 提供了历史启迪,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不惧 “行路难”, 摆脱陈旧的思想束缚, 不拒外面世界的精彩, 不惧西方世界的渗透,始终坚定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色彩, 以更加夺目的自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咬定青山、 风雨无阻, 逆转性地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今日的中国山河日新, 国力日强, 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引领和影响世界。

(二) 政党维度: 坚定政党的自信, 保持发展的定力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峥嵘岁月里, 改变了中华儿女的命运, 改造了中国的万里山河, 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版图。 我们党将在历史自信的激励下, 自觉汲取前行智慧和奋进力量, 开启历史新征程, 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的充分肯定, 必须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激励党继续推进社会革命,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必须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激励党继续坚持自我革命, 使其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秀品质, 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风雨兼程, 大浪淘沙,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 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 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 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7]22。 总结党的历史才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历尽磨难而愈奋愈强、 历经考验而长盛不衰” 的原因, 正是党在进行自我革命时, 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历史主动性, 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的独有的清醒与自信。 “当今世界, 要说哪个政党、 哪个国家、 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 那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2]6世界纷扰, 独善其身已不再现实,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党要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把握主动权, 保持清醒, 坚定自信, 获取一往无前的勇气。

(三) 人民维度: 增强人民的自信, 汇聚发展的力量

“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 ”[8]42人民有自信, 前行才更有力量。 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任人宰割、 受人欺凌, 人民的自信遭受严重打击, 但是中国人民的自信心从未失去。 百年风华,人民史诗, 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 浴血奋战, 历经万千磨难见证了崭新共和国的诞生, 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 自力更生、 锐意进取,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 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 不忘初心、 自信自强, 踏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苍海”, 正如毛泽东所言: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 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 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9]1467今日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 自强,这一份坚定的自信源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中国共产党。 人民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是国家力量的根本保障, 是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 要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性, 发挥人民主体精神, 坚定不移听党话、 跟党走, 汇聚共同创造历史的磅礴力量。

三、 历史自信的提升路径

(一) 深化历史认知以提升历史自信

古人云, 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历史自信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力量, 要深化历史认知, 树立正确历史观, 筑牢历史记忆, 在新的历史征程继续保持这种坚定而又持久的历史自信, 不断增强我们前进的底气。

坚持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全面、 完整、 综合地看待党的历史, 树立大历史观, 完善历史认知的理论基础, 夯实历史自信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树立大历史观, 从历史长河、 时代大潮、 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 增强工作的系统性、 预见性、 创造性。”[10]14大历史观是一种在空间上、 在时间上都以宏观总体历史思维来考察、审视历史问题的重要方式, 是一种科学的思维。 从贯通古今的视角审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将党的历史放在连续的、 发展的历史中考察,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主流本质”[10]24, 同时又关注着它所呈现出来的历史特征, 在全面认识完整历史进程的同时又洞察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如此便可领会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知晓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秘诀。

坚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以形式各样的方法教育党员、 干部及人民, 筑牢历史记忆。 如果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 历史自信自然会在心中生成。 在百年的光影流变里, 记录了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奋起、 从苦难到辉煌的复兴图景和伟大传奇。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 有资格、 有底气向世人讲清党的过去、 现在、 将来。必须强化历史认知, 铭记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牢记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把党的奋斗历史学好, 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 “学史可以看成败、 鉴得失、 知兴替。” 通过党史学习回顾来时路, 深化历史认知, 了解党从何出发, 体会党一路的发展历程, 明白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 怎样走好我们的路, 才能继续坚定初心, 坚定历史自信, 在新时代继续推动党的建设, 砥砺奋进新征程。

(二) 增强历史自觉以提升历史自信

马克思指出: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1]92历史自信正是历史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追求, 蕴含着主体的自觉、 意志和信心。 而历史自觉表现为人类对社会历史运行规律深刻领悟的能力、 主动营造历史发展前景的水平, 把握好党的历史发展进程规律, 总结好党的历史发展经验, 是我们获取这种高超能力和发展水平、 增强自信的重要路径。

自觉把握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 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 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增强创造历史的信心。 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即社会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每一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性状态。 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 审时度势, 抓住机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战略方针, 为中国社会的发展铺设道路, 从封建走向现代、 再走进新时代, 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推进中国社会合乎规律地向前发展, 这都是党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 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 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2]6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所带来的动荡变革, 要继续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 以高度的自觉把握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规律和当今时代发展趋势, 以巨大的勇气引领历史大势, 探索历史道路, 在危机中把握先机占据有利时机, 在变局中开创新局面。

要自觉总结好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 历史不是单纯的时间流动和堆砌, 它蕴含着未来的基因和密码, 是我们对未来的自信, 是探索历史、 书写历史的必然要求。 建党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着从成功经验中寻找前进方向,在失败教训里总结经验, 从历史中把握规律并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进一步深化革命认识, 推动社会建设, 带领人民获取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 “重视历史、 研究历史、 借鉴历史, 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 把握今天、 开创明天的智慧。”[12]8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勤于探究历史规律, 这是我党优良的传统, 必须继承好、 坚持好。 在新的起点, 要认清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增强历史自觉,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保持历史清醒, 形成科学理论, 把党的历史自觉推向新高度, 确保党在任何时候都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 掌握历史主动以提升历史自信

历史主动体现了历史主体高度的自觉、 强烈的担当、 伟大的创造, 是历史自信在实践过程中的深刻体现。 新时代伟大实践中, 只有坚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强化党的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才能牢牢把握历史主动,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要坚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强化党的建设, 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提到,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其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内含着革命性的要求, 要求共产党人要不断自我革命, 是增强历史主动的强大支撑。 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 坚持 “自我净化”,过滤一切杂质, 清除一切病毒, 割除一切毒瘤, 纯洁党的队伍建设, 保证党的肌体健康; 坚持“自我完善”, 弥补不足, 补齐短板, 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时刻保持党的战斗力, 以提升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坚持“自我革新”,破除一切陈旧思想观念和落后体制机制的束缚, 当今世界机遇与危机并存, 唯有与时俱进, 准确识别、 主动求变、 勇于创新, 才能抓住机遇, 有效应对挑战; 坚持“自我提高”, 自觉学习、 锤炼品格、提升境界, 增强执政本领。 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 世界和中国每天都在快速地发展、 变化, 在历史发展大势面前不能被动地应对, 应该顺势而上、主动作为, 唯有主动在自我革命中淬炼, 才能以更加坚定、 更加自信的步伐走上新征程。

坚持人民至上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以人民为中心, 凝聚群众, 汇聚民心, 增强信心。 唯物史观认为, “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3]287, 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科学阐释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毛泽东认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4]797, 并且进一步强调,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4]1031。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和创造的, 党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伟业, 实现了社会的接续发展, 要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 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也是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保障, “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因此, 掌握历史主动, 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坚持为人民谋福利, 解决好人民所思所想, 走好群众路线,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掌握历史主动, 要紧紧依靠人民, 坚持“一切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植根人民, 把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 万众一心向前推进, 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