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视角下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研究

2024-04-15 06:20刘泽海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官方语言东南亚双语

刘泽海

(1.吉首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2.吉首大学 国别与区域营商环境研究所,湖南 吉首 416000)

将东南亚作为一个“区域” 整体来看待, 并将这种称谓固定下来, 以及这个新概念被人们广泛地接受、 采纳和统一使用, 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在1511 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该地区前, 东南亚处于东方文明的边缘地带。 据史书记载,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始于秦朝, 自汉武帝以后, 中国人将该地区称为“南海” “海南诸国” “南洋” “西洋” 等。 西方入侵后, 对它的称谓, 一般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系, 主要依据其在印度以东而泛称其为“东印度” “远印度” “季风亚洲” “热带亚洲”,有时也称为 “远东” 和 “东亚”, 这样就 “把东南亚地区看成是印度向东的延伸或者看成是远东地区的赤道分支”[1]87。 1946~1950 年期间, “东南亚” 这个名称被广泛地接受。 东南亚各国语言国情不一样, 实施的语言文字政策也不同, 主要实施单语制或双语制的语言政策。 在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方面, 东南亚国家实施的政策各有特色。 从国家利益角度研究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视角上有新意, 研究东南亚各国推广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对我国进一步完善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有重要借鉴。

一、 东南亚国家的官方语言文字概况

东南亚国家包括位于中南半岛上的泰国、 越南、 缅甸、 老挝和柬埔寨, 以及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文莱和东帝汶6 个海岛上的国家。 东南亚国家的语言存在广泛的多样性, 在其近5.5 亿居民中, 人们讲的母语多达1487 种,官方语言有15 种之多[2]128, 语言生态复杂多样。 语言数量最多的印度尼西亚有726 种语言, 最少的文莱也有12 种语言。 具体情况如下: 印度尼西亚语言数量居世界第二, 它的官方语言是印尼语; 文莱的语言数量在东南亚国家中最少, 官方语言是马来语; 东帝汶有16 种语言, 官方语言是德顿语和葡萄牙语; 柬埔寨有19 种语言, 官方语言是高棉语;新加坡有21 种语言, 官方语言有四种——英语、华语、 泰米尔语和马来语; 泰国有75 种语言, 泰语是其官方语言; 老挝有82 种语言, 官方语言是老挝语; 越南有93 种语言, 官方语言是越南语;缅甸有135 种语言, 官方语是缅甸语; 马来西亚有139 种语言, 马来语是其官方语言; 菲律宾有169种语言, 官方语言是菲律宾语和英语。 从语言源流来说, 这些官方语言 (不含外语) 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的不同分支语族, 语系比较复杂[3]66。

二、 东南亚各国官方语言文字政策演变历程中的国家利益

东南亚国家语言生态复杂多样, 各国官方语言文字沿着一定的历史轨线不断演变。 封建帝王时期各国官方语言文字开始逐步产生, 殖民时期宗主国的语言对各国语言文字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 独立后各国将确定官方语言文字视为展现国家利益的重要议题, 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各国官方语言文字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挤压。

(一) 以宗教语言为主: 封建时期三大宗教对东南亚封建王朝语言文字书写系统的影响

公元11 世纪后的古代封建帝王时期, 东南亚各王朝宗教派别复杂多样, 不同宗教信仰的王朝在官方语言文字选择上区别明显, 体现出宗教对各王朝官方利益的影响。 ①柬埔寨、 老挝、 泰国、 缅甸主要信奉佛教, 各国官方语言虽归属不同语系, 但在文字上深受梵文影响, 均使用婆罗米文字。 ②越南是儒教国家。 在古代, 越南的文字主要以汉字、喃字为主; 到了近代, 越南语在文字上逐渐开始使用“国语” 罗马拼音文字。 ③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文莱、 新加坡 (马来裔) 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它们选用马来语作为官方语。 ④菲律宾主要信奉天主教, 它的语言比较复杂, 多种族群语言相互牵制, 加上岛屿众多, 相互隔离, 没有形成一种有较大影响的本土语言。

(二) 以殖民语言为主: 殖民时期殖民统治对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的影响

自1511 年开始, 东南亚国家 (除泰国外) 先后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 沦为殖民地。 殖民统治对东南亚国家的官方语言文字的推广和传播产生一些消极影响[4]97。 ①马来西亚 (1786~1957)、 新加坡(1819~1957)、 缅甸 (1886~1948)、 文莱 (1888~1984) 先后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语成为殖民时期除了原有本土官方语言之外的另一种主要语言, 主要运用于行政管理、 法庭事务及学校教育中, 同时也在社会生活中被加以使用。 本土官方语的使用空间受到挤压, 社会交往功能被弱化。 ②越南 (1847~1956)、 柬埔寨 (1964~1953)、 老挝 (1867~1957)先后沦为法国殖民地, 法语成为殖民时期统治者的主要语言工具。 学校教学语言用法语, 普通平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受法语教育, 因此这些国家的民众识字率很低。 ③荷兰1511~1949 年间长期占领印度尼西亚, 荷兰语成为殖民统治的语言工具, 也是部分学校的教学语言, 而统治者对印度尼西亚本土官方语言马来文和爪哇文的发展极不重视。 ④西班牙 (1565~1898)、 美国 (1901~1946)先后殖民统治过菲律宾, 西班牙语和英语对菲律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菲律宾本土官方语一直不受重视, 没有得到很好发展[5]758。 ⑤东帝汶在历史上遭受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葡萄牙对东帝汶本土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一直不重视, 导致东帝汶本土官方语发展滞后。 ⑥泰国虽然没有直接受到殖民统治, 但在近代时期, 泰国王室致力向西方学习, 推崇学习外语, 尤其是英语; 同时泰国比较重视泰语的自身发展。

(三) 单语制与双语制并存: 建国初期国家建构对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的影响

二战后, 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 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建国道路。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语言国情,制定了不同的语言政策, 包括中央同化模式的单语制和多语共生的双语制或多语制。 在制定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政策上, 东南亚国家主要有两种类型: 实施单语制的国家普遍选择一种国内使用最广的语言作为国家官方语言; 推行双(多) 语制的国家选择一门外语(如英语) 和国内使用最广的语言作为国家官方语言。 具体而言, 确定以一种语言为国家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对应的语言有[6]106: 缅甸的缅甸语, 柬埔寨的柬埔寨语 (又称高棉语), 老挝的老挝语, 泰国的泰语, 越南的越南语, 印度尼西亚的印尼语, 文莱的马来语, 马来西亚的马来语(马来西亚建国初期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作用保留十年, 十年过渡期后英语不再作为教学语言);确定两种或多种国家官方语的国家及其对应的语言有: 菲律宾的菲律宾语 (又称他加禄语) 和英语,新加坡制定了以马来语、 英语、 华语、 泰米尔语四种语言为官方语言的语言政策, 东帝汶制定以葡萄牙语与德顿语为官方语言、 英语与印尼语为工作语言的语言政策。 建国初期, 东南亚国家制定了旨在推广国家官方语言的语言政策, 夯实国家利益的语言基石, 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奠定重要基础。

(四) 以英语为主: 全球化时期推广国际官方语对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的影响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 东南亚国家语言政策发生了转变, 从关注国家官方语转向关注国际强势语种。 一方面, 全球化改变人们交流中语言处理方式, 以英语等强势语种为国际官方语; 另一方面, 全球化和区域化对语言政策产生的另一个效果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复兴。 “少数族群” 问题已经促成许多关于语言人权的书籍出炉。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东南亚国家在总结建国初期加强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提升推广国家官方语言的重要作用。 首先, 要实现各国人口在语言上的统一, 如实施了“老挝化” “泰国化” “缅甸化” 语言政策, 尤其重视在少数族群聚居区进一步加强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教育, 提高少数族群学习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成效, 并将此政策提高到国家治理高度加以实施。其次, 为了迎接全球化挑战, 也是为了满足参与东盟事务的要求, 除了新加坡和菲律宾实施双语制的国家外, 东南亚其他国家纷纷重视英语教育, 如马来西亚制定的新的语言政策规定, 从2003 年起,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和科学课程使用英语授课; 文莱的语言政策规定, 从小学四年级起, 数学和科学课程使用英语教学[7]68; 其他国家先后将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提前至小学一年级(如缅甸) 或小学三年级(如越南、 柬埔寨、 泰国等)。 尽管全球化给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带来一定挑战, 但东南亚国家经过几十年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努力, 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

三、 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要途径

东南亚国家在推广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建构上重视语言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在推广形式上单语制与双语制并存, 同时语言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

(一) 学校教育是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主阵地

东南亚国家法律法规中对有关语言政策有明确的规定, 这为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提供了重要的法理依据。 这些法律法规有: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法》 (越南国会38/2005/QH11 号决议通过)第一章“总则” 中第七条规定, 越南语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正式语言。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法》 (修订本) (2007 年7 月3 日第六届国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四部分“课程” 中第三十三条“教育中使用的语言” 规定, 老挝语和老挝文字是各学校、 教育中心、 高等院校使用的官方语言和文字。 《1999 年泰国教育法》 第四章 “国家教育方针” 中第二十三条规定, 掌握数学和语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强调对泰语的准确运用。 《柬埔寨教育法》 第五章“教育质量和效率” 中第二十四条“教学语言” 规定, 高棉语是官方语, 而且是普通公立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私立学校应将高棉语课程作为基本课程。 《文莱教育部战略规划》(2012~2017) 第三章 “过去、 现在与未来的方向:变革的基础” 中“面向小学的扫盲计划(马来语和英语)” 规定, 2009 年文莱引入面向小学的有关马来语和英语的扫盲计划, 以之作为在所有公立小学内实施系统的扫盲计划的一种尝试。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教育法》 (2003 年第20 号) 第七章 “教学语言” 中第三十三条规定, 国民教育的教学语言必须是作为国家语言的印度尼西亚语。 《马来西亚教育法》 (1996 年) 第一部分 “序言” 中规定,“国语”, 指联邦宪法第152 条所规定的马来语。

(二) 单语制与双语制并存是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制度安排

东南亚国家的语言制度主要有单语制和双语制。 在东南亚, 那些民族构成、 语言文化复杂多样性比较明显的国家, 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 比较常见。 就语言政策而言, 实行单语制的国家一般选择主体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作为国家官方语言[8]117。比如在越南, 以越南主体民族京族使用的越南语为母语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7%。 在泰国、 老挝、柬埔寨、 缅甸、 文莱几个国家中, 使用官方语的人口所占比例都很高, 语言同质性特征明显, 属于比较典型的单语制国家。 但印度尼西亚的国语却不是主体民族使用的爪哇语, 而是使用人口较少的印尼语。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 二战后, 欧洲帝国纷纷败落, 东南亚各国 (泰国除外) 极力想摆脱英、美、 法、 荷兰等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 实现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因此, 多数国家选择单语制的语言政体。 实施单语制有利于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 然而, 像新加坡、 菲律宾、 马来西亚等国家受英语的影响很深, 于是继续采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或过渡语, 它们采取双语制或多语制。 在东南亚国家中, 新加坡采用多语制, 菲律宾采用双语制。 所不同的是, 菲律宾双语制中的另一种语言不是另外一种民族语言, 而是作为殖民遗产的英语。 这是殖民统治对东南亚国家在语言实践与语言教育政策上造成影响的一个缩影。 实施双语制的国家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难度比单语制国家要大很多。

(三) 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推广官方语言文字的实施策略

东南亚国家主要采用单语制, 但由于历史原因, 导致要严格实施单语制会遭遇一些阻力, 因此一些名义上实施单语制的国家在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以马来西亚为例, 马来西亚实施双轨教育制度, 设立 “国立学校” 与“国立型学校”。 “国立学校”, 指政府初级学校或政府资助的初等学校: ①向6 岁以上适龄儿童提供初等教育; ②采用国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 “国立中学”, 指政府中学或政府资助的中学: ①为刚刚完成初等教育的适龄学生提供五年制课程的中等教育; ②以国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国立型学校”,指政府初等学校或政府资助的初等学校: ①向6 岁以上适龄儿童提供初等教育; ②使用汉语或泰米尔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 ③国语和英语是必修课程。设立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 执行差异化的官方语言文字推广政策, 解决语言多样性问题, 展现语言政策灵活性。

四、 东南亚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东南亚国家针对各国语言国情所制定的语言政策,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充分服务国家利益, 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家官方语言政策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 以国家利益为重, 要有明确的推普方针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也是我国官方语言。 1955 年以来我国推普方针基本上都是侧重于普通话口语的普及。 而今, 普通话口语的普及率已超过80%, 推普方针也要适应语言生活的新态势,从重视普及普通话口语到“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推广普通话, 不只是学习它的语音, 更在于提高中文的口语和书面语水平。

(二) 实现国家利益, 要有可靠的推普队伍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 需要有一支专业可靠的推普队伍。 对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师资的培训是学校顺利普及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重要保障[9]167。 推普面向中华民族全体, 推普要从娃娃抓起, 因此幼儿园教师、 中小学校教师对于孩子说普通话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从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学就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要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从小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也要鼓励孩子学说普通话, 学写汉字。 所有这些语言活动的顺利实施都需要一支可靠的推普队伍来保障。

(三) 确保国家利益, 要有创新的推普措施

时代在不断变化, 我们面对的语言生活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网络多媒体等新媒体为普通话推广既带来便利, 也带来挑战。 现代语言技术为普通话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新手段。 普通话学习的APP 不断出现, 更加智能化的语音技术正在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野, 这些新技术新措施为新时代推普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 极大地提高了推普成效。 但新媒体也给普通话口语及书面语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因此, 我们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做好推广普通话的本体规划, 全民参与, 做规范使用普通话的实践者和推广者。

五、 结语

东南亚各国在推广国家官方语言文字方面根据各自的语言国情, 选择不同的语言制度,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障了推广国家官方语言工作的顺利进行, 强化了推广的执行力度, 提升了各国官方语言的普及率, 这些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国要大力搞好学校推普工作,同时, 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中青年劳动者进行普通话培训, 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城市工作中, 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巩固脱贫成果。 农民要不断提升其语言习得能力, 尤其是习得国家官方语言文字的能力, 并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 这是走向现代化的基础性语言能力[10]56。 高校要加大推普力度, 对大学生学习普通话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予以考核, 使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能够积极参与和支持推普事业, 承担推普重任, 使推普工作后继有人。

猜你喜欢
官方语言东南亚双语
推进高校教改发展加强英语人才培养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英语将不再是欧盟官方语言
美俄聚焦东南亚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语言的自由与限制:美国官方语言争议的历史学视角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