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联合易术心理剧对伴有儿童期情感虐待患者的影响

2024-04-15 01:07郭璇周南南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儿童期心理剧韧性

郭璇 周南南

1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聊城 252000;2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病房,聊城 252000

儿童期虐待通常包括躯体、性与情感方面等各种形式的不同虐待行为〔1〕,其中情感虐待可分为主动行为和情感忽视的不作为行为两种,分别指养育者未能提供有利于情绪健康发展的适当环境和行为,以及有能力却不为孩子成长提供安全生存环境的失责〔2〕。据聚焦情感虐待的研究表明〔3〕,伴有情感虐待经历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直至成年期,均存在侵略性、社交能力较差以及自尊水平低下等心理病理学症状的潜在伤害。且由于童年创伤经历者的早期安全依恋关系建立困难,对内在关系及外部现实觉察能力受损,容易形成自卑、消极等负性的自我图式,使其产生焦虑/恐慌症、情绪调节与反社会的人格障碍〔4〕。易术心理剧即称为易术表达性心理治疗〔5〕,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融合道家哲学、艺术表达和中医理论,对自我内在深处进行短程高效的心理治疗模式。基于此,为帮助缺乏亲情和家庭关怀的弱势群体,本研究将探讨社会工作服务联合易术心理剧对伴有儿童期情感虐待患者的影响分析,为临床促进该群体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性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271例伴有儿童期情感虐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3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且入住院部接受治疗者;②无精神、语言沟通障碍;③能够理解与配合填写问卷;④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躯体疾病;②处于儿童青少年监护权者;③物质或酒精依赖着;④伴有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者。其中对照组男88例,女35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16±6.53)岁;生活状态:工作中23例,自由职业51例,待业中49例;婚姻状态:单身96例,已婚2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72例,本科学士32例;硕士及以上19例。观察组男102例,女46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33.07±4.84)岁;生活状态:工作中34例,自由职业54例,待业中60例;婚姻状态:单身112例,已婚3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86例,本科学士35例;硕士及以上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生活状态与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伦审办2023第(56)号〕。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特点分别以举办相关健康知识讲座、门诊现场和随访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针对性的疾病特征健康教育,并通过讲解临床真实案例减少患者对儿童期情感虐待的不合理认知,同时规范其治疗行为等以增加治疗和随访的依从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会工作服务联合易术心理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 由本院资历深厚的精神科主任医师、护士长各1名,具有专业技能水平的心理剧治疗师以及5名责任护士共同建立干预小组,均统一接受易术心理剧治疗目的与流程培训。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效果研究后,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以会议讨论模式共同就依恋理论对伴有儿童期情感虐待的患者缺失情感关怀问题进行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分析,进而向其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补偿式服务。干预期间小组成员可定期组织思维导图式分析与总结,针对不足与需完善之处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确保最大限度的满足伴有儿童期情感虐待患者的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求。

1.2.2社会工作服务构建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儿童时期缺乏的情感关怀、无法适应学校/社会环境、等问题,在发放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调查目的和意义,收集过程中由护士长监督是否依照伦理原则、规定时间内完成。结束后当场收回并保管,避免他人随意更改数据,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12份,收回有效问卷 107份,有效回收率95.5%。针对该真实需求以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介入患者心理、行为等方面,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系列活动,给予患者补偿式的情感关怀服务,并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每将各系统环境间进行相互联系与作用,促进其情感朝良性发展,见表1。

表1 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1.2.3易术心理剧 研究小组在参考文献与咨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探索出让患者在安全环境中更好将团体他人与自身连接,安全探索过去创伤事件、自由宣泄情绪、重建自我认知、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的治疗目标,由易术心理剧治疗师和由受训多年的精神科主任医师共同担任导演,治疗方案分4次进行,每次时间控制在40 min,每次结束后给予观察记录并评价,见表2。

表2 易术心理剧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韧性: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6〕对两组患者个体心理韧性程度进行评定,该量表以0.91的Cronbach α系数适用与中国人群,共包含25项条目,可分为坚韧、乐观与力量3个维度,以“很不符合”至“非常符合”的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为0~4分,总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心理韧性水平越低你,反之则良好。②总体幸福感:利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7〕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比,该量表共有18个条目选项,6个因子,本研究选取其中对情感的控制、对生活的满足、愉快的心境3个维度进行对比,每个维度以100为满分值,分值表示患者幸福感越低,说明干预效果较差,反之则越好。③应对方式:采用由Feifel H等人编制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8〕,该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其中以回避(7个条目)、面对(8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进行评比,采用4级评分法,哪条维度得分值越高,表示该组患者最常使用该应对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韧性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韧性评分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总体幸福感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幸福感显著提升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GWB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MCM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心理卫生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表明,遭受儿童期虐待的个体对其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特定或非特定的行为、情绪问题及精神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物品滥用障碍、焦虑愤怒、性功能障碍等〔9〕。情感虐待作为阻碍儿童心理情感或家庭环境需求的父母严重失责行为,与其他形式虐待相较,情感虐待对个体行为问题、身心健康及社会情绪适应或发展的伤害更大,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极端不利的风险因素之一〔10〕。据多位学者就躯体虐待与情感虐待的消极影响对比研究中发现〔11〕,情感虐待经历会对个体成年后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影响,而长期的不良心理会使患者社会、家庭、生理等功能均遭受损害,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

心理韧性属个体正性心理特质,有关研究表明〔12〕,心理韧性水平的发展为个体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持动态变化的过程,且不同程度影响因素其心理韧性水平波动量不同,有助于消除或缓解不良事件对个体的负面影响,维持和改善生活质量。故本研究通过建立专业护理小组,在由微观、中观与宏观该3个相互联系系统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13〕,在个体直接接触的小规模群体和社会群体中,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和需求,改善其对周围环境的错误认知,提升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增强互动交往能力,并建构长期稳定的关爱体。心理剧精神病学家莫雷诺首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14-15〕,其中的替身、角色交换、镜观和情绪宣泄等实用独特的技术。因此本研究护理过程中通过让患者处于情绪层面而非单纯理智层面,帮助其对过往创伤事件的“矫正性情绪体验”,打破既往现实生活中各种理智化的防御束缚,且充分地宣泄更容易重建个体认知。经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韧性评分有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体幸福感显著提升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以上具有长期和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在处理伴有儿童期情感虐待患者中的童年创伤、负性情绪,以及改善生活幸福感上发挥了专业和独特作用〔16〕。

综上所述,对伴有儿童期情感虐待患者采取社会工作服务联合易术心理剧措施,可有效提高其乐观、力量等心理韧性,在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中改善不良应对方式以提升总体幸福感,该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儿童期心理剧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