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着后知后觉的美

2024-04-16 03:31李玉婵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闭环内心老师

李玉婵

近期,有关“教育闭环”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其大意是,教育具有长期性和迟效性,小时候,我们对读过的书,听过的道理,最初只能理解表层的意思,直到多年后,在经历某些场景的某个瞬间,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此时,教育的任务才算真正完成。

闭环,原是模拟电路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将系统输出量的测量值与所期望的给定值相比较,由此产生一个偏差信号,利用此偏差信号进行调节控制,使输出值尽量接近于期望值。

教育的完成也需经历一个类似的闭环过程。我们总是先接受知识,然后再去体验。学习人生道理和接受社会历练之间存在着固有的时间差,接受专业知识和正式参与社会活动之间也存在着固有的时间差。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学习过程是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践四个过程依次循环构成的环形结构。人们通过主动实践,对已获知识进行应用和巩固。只有在主动实践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那些在经验中反思提升而形成的抽象概念,才能像子弹一般击中自我,带来内心强烈的触动,学习过程才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于是,当我们在外求学,与家人一次次告别,才真正懂得了朱自清的《背影》里那沉甸甸的父爱与亲情;当我们遇见了爱情,突然就懂了舒婷《致橡树》中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这样彼此独立却又互相依靠的爱情,才是我们内心的追求;当我们历经艰辛,从考研和考编的大军中杀出一条路,才能真正体会《范进中举》的悲喜与辛酸……

原来,曾经读过的书、听过的故事与道理,早就把我们的人生讲透,只留给我们“初读不识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和“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无限感慨。

教育闭环的存在,源于教育研究的一个常识:教育具有前瞻性和迟效性。前瞻性,是指教育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在思想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而教育迟效性,则是说教育的社会功能一般要经过较长的周期之后才能得以显现。

作为老师,我更倾向于把教育的前瞻性和迟效性归结为:教育具有后知后觉的美。它是独属于教育的童话般的浪漫,也是我一次又一次从学生身上得到验证的结论。

前不久,读大二的学生小美发来微信:“老师,我今天不经意读到这篇文章,眼前总闪现着您的身影。我好想您,好想回去抱抱您。”我仔细一看,是几年前网上的一篇旧文——《天底下所有的老师都是单相思》。

文章写道:“老师常常面对这样的无奈情况:同一道题,讲八遍十遍,仍然有学生不会。刚考完的试卷发下来用心讲解,所有学生都表示听懂了,马上让学生考同一张试卷,满分的学生仍没多少,不及格的学生照样存在。最让人崩溃的是,很多学生和老师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老师着急,生气,顿足捶胸,暴跳如雷,但到了学生那儿,都如泥牛入海,全无作用。即便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好,得不到学生的任何理解和回应,身为老师的我们,却做不到对他们不管不顾。刚被气得‘咬牙切齿,再上课还是会耐着性子和颜悦色一遍又一遍地讲解。”

小美说:“老师,这不就是在说您吗?一模一样!可惜,我們的领悟还是晚了些,高中三年,都没能好好珍惜您为我们的付出。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您。”小美的话不多,但我深深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想念、感动,以及夹杂的几许心疼和愧疚。要知道,这个家伙,当年可没少给我添麻烦。

我告诉小美,生活中的觉悟,永远都不会晚。不管学生是在大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时,还是在毕业后走向不同岗位后,也无论他们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和职责,只要他们能学会替他人着想,反省自己的行为,体会到老师当初的良苦用心,老师的内心都会弥漫着欣慰与满足——那些在孩子们年少懵懂时埋下的教育种子,经过生活浇灌后终于开始发芽。

像小美这样“后知后觉”的学生并不少。我不时在某个时刻或某个日子,收到学生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或者一张贺卡。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分享内心对我曾经在课上或课下讲的某一个故事、一个片段甚至一句话的感触与顿悟。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路是漫长的,但往往在几个重要的路口转了弯。成长的路如此漫长,我们并不能预知哪个路口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希望通过自己的陪伴和指引,学生能在迷惘的路口转对弯,走在一条光明而坦荡的大路上。

身为老师,我们很清楚,教育不是童话。不是孩子内心有所触动,便能从此“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走上老师和家长所期待的正道。孩子成长的路是曲折的,成长脚印是零散的,这也就注定教育是琐碎的、反复的。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学生,也许是笨拙的、执拗的,也许是迷惘的、野气的,甚至是拒绝敞开心扉的。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热爱教育,仍然怀有一份坚定的信念,仍然相信教育有着童话般的浪漫。今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栽下了怎样的苗,明天就会结出怎样的果。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曾说过:“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身为老师,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明者”和“知者”,我们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预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充分应对措施,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学会以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教育问题,针对学生阶段性出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引导,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给予及时的警醒和帮助,以免他们走入成长的误区;我们要努力以高远、开阔的视野和大气、高贵的教育情怀,站在更高的层次,指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传递爱与美好,在我们看得到或看不到的某一时空里,学生真的在成长。他们以自己某一瞬间的成长和懂事,深情地回应着老师们曾经的爱与付出。

教育,有着后知后觉的美,是十分重要、十分动人的一个常识,也是我们坚守岗位的最美信念!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宪梓中学)

猜你喜欢
闭环内心老师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
一种基于全闭环实时数字物理仿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