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只为你

2024-04-16 03:45王芳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天才气球土地

王芳

1

她上台时,我有点心不在焉。毕竟,课前五分钟演讲,只是我设置的上语文课之前的一个环节。我要求学生每天轮流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阐释性讲述,目的当然还是盡可能让学生了解高考可能涉及的话题,借此打开思维与视野,也帮助学生多多积累、临阵不怯。高二课业负担重,为这似乎与高考无关的演讲而精心准备者寥寥,原本可以非常精彩、值得期待的“课前五分钟”,显得有些鸡肋,我慢慢地也只能妥协。

高二重新分班,使好不容易认识并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学生分散到各个班级。放眼望去,新班级又大部分是陌生面孔,我心中一阵窘迫:于我而言,记面孔容易,记名字委实困难。每一年都要接触大量的新名字,还要与面孔连线对应,真是比“连连看”游戏还难。每每我叫不出学生名字,只能“这个”“那个”地叫,都觉得气氛尴尬得能在地板上抠出一个洞来。

吸取教训,接手新班后,我要求学生第一次演讲时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有故事的也可以说说故事,再开始讲正题。

任务安排下去,前面二三十人,完全没有新意,大抵都是寡淡的自我介绍,便直奔主题了。青春期的学生不喜欢做人群中的“显眼包”,都宁愿隐匿。

然而这天,一个相貌平平、身材瘦小得如同小学生的姑娘上台了。她上台时,我不知怎么走了一下神,等我回过神来时,就不知不觉被她深深吸引了——

“我叫谌丽雅。”声音清晰洪亮,气息平稳,仿佛有一股气吊起来,笼罩住她。

“我个子矮小,长相一直是同学们的‘槽点。不过,我在高一做了两件惊人的事:一是早恋,且很快就失恋了;二是参加主持人竞选,但落选了。”她语气是调侃的、自嘲的,丝毫看不出有什么伤感、不快,班上一阵哄堂大笑。

我心中暗惊,对于一个正处于情感最敏锐年纪的女生而言,相貌中等、失恋、失败,这些可都不是什么小事,可她竟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轻松地说出来。这小小的身躯里,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

我目不转睛地听她讲下去。原来,失恋是因为一场没来由的网恋,对方一开始对她穷追不舍,等她开始有所回应、投入感情时,对方却销声匿迹。而在学校主持人大赛中,她明明是评分第一,却因为外在条件远不及他人而不能顺利当上学校元旦晚会主持人。

她娓娓述说时,一直在笑,学生们也跟着她笑。但仔细看,她的笑中有泪光,随着她的眼波流转闪烁,直到演讲结束,一直被她硬生生含着,和着说不尽的无奈与委屈,咽下去了。

掌声随着她下台、坐下,经久不息,无言而温暖。

谌丽雅,这个小个子姑娘,从那一刻起,被我牢牢地记住了。

2

不久后的一个夜晚,亮如白日的灯光下,疲惫的我埋首于一堆周记本中,被那些程式化的枯燥文字弄得不胜其烦。漫不经心地又翻开了一本周记本——《3号土地》,这个标题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我一下子就精神抖擞起来。

字迹马虎,但文字如同精灵,舞出了一种极为独特的气质。她写某天在街道橱窗里看到一个气球,这个气球会说好听的话,能陪伴孤独的她,但需要她不断地吹气养着。后来,她因为这个气球而变得面黄肌瘦。当她再也没有力气吹气的时候,那个气球便飞走了。她的眼泪流成了湖泊,在3号土地上,又有了3号湖。最后她发现,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数字的土地与湖泊,而气球总是会重新找到能为它吹气的人。

从构思、语言,到思想、情感,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无一字写孤独和心痛,却处处都是从骨头深处发出的绝望呐喊。这种超凡的想象力与隐喻力,这种情感体验,既属于他们这个年纪,又不太像这个年纪,隐约有点卡夫卡的味道。

凭着写作者的直觉,我知道,这是天才的气息。不敢相信,就在我的班上,在这群日日沉浸于题海的孩子里,会有这样的写作天才!我赶紧看签名——谌丽雅。

又是她!写评语时,我的手抖了。身为写作者和教师的我,在茫茫教学生涯里,遇到同类的晚辈以及显而易见的天才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那种激动,可以用近乎窒息来形容。

我回想当年与她同龄的自己,深觉远远不及。这么多年的热爱,我尚能走到今天,何况她这样的天才呢?如果她能足够热爱,并一直走下去,中国文学界将出现一个文豪也未可知。

“谌丽雅,你上来一下。”明晃晃的灯光下,她娇小苍白的脸上挂着一丝温暖的笑意,朝我走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被贬落凡间的天使,扇动着翅膀,自由自在地飞向我。那一刻,我对教育的爱,对文学的爱,对这个世界的爱,在长久波澜不惊的平静里,被她唤醒了。我感受到了内心的万顷波涛。

那一刻,我只想把所有对她的正面评语一字一句告诉她,让她知道自己有多么好,多么值得被这个世界好好对待。我想对她说:“谌丽雅,不要难过,不要悲伤,3号土地固然孤独贫瘠,但那永远是你一个人的土地,你可以养着它,让它富饶起来。”

那天,我知道了,她是传媒编导类专业的艺术生,她的专业是导演。我说:“学导演好,你适合做导演。你如此有创意,将来一定会是新一代导演里最能表现人性关怀的。”我只想对她表达发自内心的肯定,从未想过这样的评价对她意味着什么。

3

就在那晚,我将《3号土地》投给了《中国校园文学》。第二天,我便收到编辑老师的回复:“过审,近期刊出。”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国内高中生文学刊物里最好的杂志,每天收到的投稿数不胜数,采稿周期也是长之又长,能如此快速回复,可见编辑老师对此文的认可程度。

我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她微微一笑,有些宠辱不惊的淡定。

我原以为她对此并不在意,谁知道不久之后,她又陆续写出了“3号土地”系列的《食月之鱼》《冰砌之亭》。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她发现了一个从前并不了解的自己,便拧紧发条,一路狂奔。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她陆续写了十篇作品给我,篇篇令人惊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她为自己那无处安放的青春找到了依托地。

而我们的交流,围绕着文章,也渐渐多了起来。尽管如此,面对我,她也一直是拘谨的:跟我说话时,总是站得笔直,毕恭毕敬,十分专注地看着我,无数次鞠躬说着“谢谢”。

我不知道被发现写作天分对她意味着什么,直到她第二次演讲,直到她写出一篇题为《踮起脚尖》的作文,直到她指导我写出了人生第一个台本,直到她帮我拍摄了一段关于我的新书的宣传片,直到她高三参加集训后给我写了一封信,我才知道,她远远不只是“天才”这个词语可以简单概括的,她本人要比她的作品丰富得多。

第二次演讲之前,大家在新的班级里已经彼此熟悉,对她,便有了期待。那天,她穿着普通的校服,扎了个高高的丸子头,还带来了自己的相机和三脚架,请我一定要帮她录下这段视频。

演讲中,她讲到成长的无奈、痛楚,讲到对远方的向往。“生命的本质是一场旅程,我们都在同一列火车里。”她期待自己某一天能够拥有砸碎窗子的勇气,能够逃离漫无目的的状态。整场演讲下来,她就像在小剧场里进行了一场完成度很高的表演,特别投入,感染力极强。

当时我只感觉这姑娘心里有一团火,这团火照亮了她,也正在燃烧着她。如果她能突破外表的局限,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团火就能去照亮别人,照亮这个世界。

之后,我将她的演讲视频发到我个人的视频号里,竟然引起了好几位一线作家的注意、点赞和评论。当我转告她后,她的微笑虽然依旧淡然,却多了几分明媚。

在《踮起脚尖》里,她对自己身高的无奈和痛苦被彻底释放。我看到了一个因身高被嘲笑的女孩,在暴雨中,在泥泞中,在坎坷的山路上,不甘心地攀爬,一路爬,一路成长,遍体鳞伤,却日益坚强。

至于导演专业的她,教我写台本时的那份认真,拍攝时一遍又一遍跟摄影师提要求的那份严谨,无不令我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对她的认知。

后来,借我生日之机,她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才知道,她把我当成了她身处黑暗时的光:是我激发了她的潜力,让原本茫然无措的她,让原本自卑、总悄悄抹眼泪的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而她不知道的是,其实是她重新点燃了我对教育、对学生清澈的爱,让我正趋向一潭死水的教学生活重泛波澜。

爱是相向奔赴的,我与谌丽雅的际遇再次精准诠释了这句话。

我深深体会到,在教育中,怀有清澈的心才能行动,这样的行动才是爱。首先要有教育者的心灵解放,才会有被教育者的心灵解放,这才是教育中爱的终极结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

(插图:谭晓青)

猜你喜欢
天才气球土地
党天才
我爱这土地
天才or怪咖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找气球
气球
分土地
天才的童年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