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2E”管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4-04-17 01:11陈小燕王艳娜陈妙琴关咏茵魏衬云赖款群罗炼清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情护理人员评估

陈小燕,王艳娜,陈妙琴,关咏茵,魏衬云,赖款群,罗炼清

(东莞市人民医院 广东东莞523000)

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室功能障碍、体液失调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病情较严重,不仅伴有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还存在心肌纤维化及心脏结构受损或功能性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1]。心力衰竭因病情易骤变且进展迅速,临床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对症救治和护理,但常规护理缺乏主动性、全面性、预见性及针对性,且对心力衰竭病情评估准确性低,极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转归[2]。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不仅需予以对症救治以控制病程,还需实施更全面、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护理服务可行性,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中显得十分重要[3]。“3S2E”管理护理模式的护理属于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其中“3S”系指服务意识需强化、业务技能需提高及护理安全需保证共3个方面,“2E”系指心功能评估和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吞咽障碍、重症肺炎等领域获得满意效果[4]。2020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日,我们对77例心力衰竭患者实施“3S2E”管理护理干预,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数据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5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5]的诊断标准者;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者;③年龄40~80岁者;④病程>6个月者;⑤处于病情稳定阶段,各项生命指征基础平稳者;⑥认知状态良好,听力、视力及阅读理解能力均处于正常水平,能配合本研究要求完成干预和随访者;⑦临床资料完整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②患有其他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肌炎者;③存在除颤病史者;④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⑤合并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存在器质性病变者;⑥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⑦恶性肿瘤、身体残疾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由电脑Excel表格中RAND BETWEEN函数产生随机数字,去掉相同数字后,由第三方揭盲,即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观察组男42例、女35例,年龄(62.12±8.15)岁;病程(4.12±1.21)年;NYHA分级:Ⅱ级40例,Ⅲ级37例;受教育程度:小学18例,初中32例,高中或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8例。对照组男46例、女31例,年龄(62.65±8.46)岁;病程(4.21±1.32)年;NYHA分级:Ⅱ级42例,Ⅲ级3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20例,初中35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进行抢救处理,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药物指导及心理干预,动态检测病房环境,及时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备好抢救器械和药物,以防患者突发不良事件。

1.2.2 观察组 实施“3S2E”管理护理干预。

1.2.2.1 成立“3S2E”护理小组 成立“3S2E”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1名、医生3名(中级以上职称)、主管护师3名及护师10名,由护士长制订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并负责对所有成员进行专项内容、护理技巧和疾病知识等培训,所有成员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1.2.2.2 “3S”管理 ①提升业务技能(skill):包括理论培训、现场演示及技能考核共3个方面。a.理论培训:涉及医院规章制度、心力衰竭概念、心功能评估、生命体征监测、紧急抢救措施、各类评估量表使用方法及患者心理状态等。b.现场演示:由主管护师演示护理操作技巧,如各类抢救设施基本操作、如何协助医生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指征、清除呼吸道分泌、各类常用药物用法用量、氧气支持护理、吸痰操作、翻身按摩技巧等。c.技能考核:每周五14:00~16:00对所有成员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考核,由2名及以上主管护师或医生制订考核内容,下周五则对所有成员进行新内容培训和考核,如此循环4次,确保每名成员均考核合格后上岗。②培养服务意识(service):由护士长对所有成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培训,培养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帮助护理人员端正服务态度,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时刻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明确自身护理工作目标以提升护理质量为主。③保障护理安全(safety):a.病情预警分析。入院后,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估并分析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包括呼吸频率(0~3分)、心率(0~3分)、体温(0~2分)、收缩压(0~3分)及意识(0~3分)5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b.病情风险分级和护理安全实施。对MEWS为0~3分者:病情危险系数低,使用蓝色身份识别卡标记,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将患者转运至普通病房,每4 h评估1次分值。对MEWS为4~7分者:病情危险系数较高,病情较严重,使用黄色身份识别卡标记,增加护理人员人数和巡房检查次数,至少确保1名护士或医生在场,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消除家属顾虑,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告知患者疾病危险程度、护理要点,在护理人员陪同下将患者转至专科病房护理,每1 h评估1次分值。对MEWS≥8分者:病情危险系数很高,存在极大意外事件风险,使用红色身份识别卡标记给予危重症护理,配备1名主管医师和1名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随时备齐急救器械和用品,在20:00~24:00时段应加强警惕和巡视,密切监测患者心功能,此时患者极易出现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异常则立即上报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确保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护理干预,每30 min为患者按摩、翻身1次,以防发生肺栓塞;对症状表现不典型却突发疾病者,应注意观察新症状和体征,及时补充体液,输注液体以葡萄糖注射液为主,注意输注速率和输注量,切勿大量输注生理盐水;控制每日摄盐量<5 g,严格执行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纤维、低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以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每1 h评估2次MEWS分值。

1.2.2.3 “2E”管理 ①心功能评估(evaluation):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主动询问患者主观感受,一旦出现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立即上报医生实施抢救处理。②健康教育(education):制订健康教育记录单,涉及病情评估、健康教育实施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依照患者不同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社会地位等情况,对其实施预见性健康教育指导,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视频如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患病原因、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用药重要性、自我管理技巧以及心理干预视频如注意力转移、音乐疗法、家属关爱、成功案例分享等,视频时间20 min,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分享给每例患者,并由家属监督观看。

1.3 评价指标 ①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上述2个量表均由20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评估分值均应用Likert 4级计分法(1~4分),总分20~8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②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该量表由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及经济负担3个维度、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应用Likert 5级计分法(1~5分)进行评分,总分10~50分,评分≥20分表示患者存在自我感受负担,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测评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物质生活(16~100分)、躯体功能(20~100分)、社会功能(20~100分)、心理功能(20~100分)4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④不良事件:记录两组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肺栓塞、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PB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PB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类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一旦病情危重,极易出现肺水肿、心脏骤停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预后[9]。由于心力衰竭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此类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可增加发病风险,不仅患者自身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预后较差,而且患者本身缺乏对心力衰竭的系统性认知,存在焦虑、抑郁、自我感觉负担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医嘱依从性,从而增加护理难度[10]。常规护理干预范围较广泛,在护理过程中缺乏目标明确性和流程规范化,护理人员缺乏对危急事件的警惕性和风险预见能力,而心力衰竭具有病情进展迅猛、危急等特点,护理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护理技巧和职业素养仍有待提高,从而导致患者的救治效果不尽人意[11]。因此,在开展心力衰竭护理工作时,应加强观察患者病情、体征及心功能等,做到及时、准确的评估,积极发现潜在风险,制订预警性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在临床中十分重要[12]。“3S2E”管理护理模式注重护理的全面性、针对性、预见性及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对专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专业技能,并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具有预警性的分层级护理干预,积极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和心功能,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AS、SDS、SPB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究其原因:在“3S2E护理模式中,“3S”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护理服务技巧,护理人员更能主动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在不同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患者观看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视频,能及时缓解负性情绪,保障护理安全。使用改良预警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风险分级并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可进行分级护理,有效预防不良事件,促使各项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能满足不同风险级别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护理安全提供保证;同时在“2E”管理中,积极监测患者病情、心功能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做好救急处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并加强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和治护流程的理解能力,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和自我感觉负担,有利于病情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GQOLI-74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3S2E”管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侯倩等[14]报道可证实,将“3S2E”护理管理应用于84例ICU重症肺炎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证实本文论点。有研究报道,将改良预警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42例心力衰竭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与本文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将“3S2E”管理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病情护理人员评估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评估依据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