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2024-04-17 01:11张金霞程碧珠邵丽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张金霞,程碧珠,邵丽娜

(都昌县人民医院 江西都昌332600)

在临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较常见,由于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和高碳酸血症等,会导致其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出现缺氧、休克等。临床通常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1]。然而由于COPD患者呼吸衰竭反复发作,预后较差,常规护理模式忽视患者的心理支持,且护理过程存在护理系统性欠缺等诸多问题,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2]。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而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以尊重患者、尊重特性、尊重本质为基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并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护理缺陷并进行改进,使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缺陷趋向于“零”,提高医护人员护理水平,将医疗质量提升至无缺陷状态[3]。2021年6月1日~12月1日,我们对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4]者;②合并呼吸衰竭者;③意识清晰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伴有免疫系统障碍者;③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27例(67.50%)、女13例(32.50%),年龄(57.26±8.9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35.00%),高中及以上26例(65.00%);病程(3.11±0.86)年。对照组男29例(72.50%)、女11例(27.50%),年龄(59.61±9.1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37.50%),高中及以上25例(62.50%);病程(3.04±0.9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包括健康教育、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重症监护相应护理、脱机后相应护理指导等。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具体内容如下。①以人为本:在ICU治疗时,向患者介绍相关设施并讲解COPD发生原因、治疗过程及相应注意事项,使其拥有知情权;同时全方位评估患者病情、肺功能、缺氧程度及家庭状况,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给予患者积极心理护理,与其多交流,了解患者所需,使患者感受被关心、被照顾。②零缺陷护理干预:a.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患者姓名、药物、呼吸机参数等,保证治疗安全;在通气治疗过程中,一对一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让患者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 h进行1次翻身、叩背、排痰处理;耐心倾听患者治疗感受,了解通气治疗中不舒适状况,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呼吸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b.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往治疗经验,采取各项护理预防措施,如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胃胀气、吸入性肺炎或口咽不适等并发症,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适当饮水、禁止餐后立即使用呼吸机等预防措施;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护理缺陷并进行改进。c.当COPD患者肺功能恢复较好且处于稳定期时,对患者进行相应健康知识教育,讲解肺康复治疗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自我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日常活动训练、运动训练、持续氧疗和呼吸道管理,同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护理。

1.3 评价指标 ①肺功能: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肺功能,使用呼吸机检测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②心理状况: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5]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抑郁程度(13项)、孤独程度(8项)、总体心理状况(17项)3个维度,每项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情绪反应越强烈。③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6]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包括呼吸困难症状(28分)、活动受限程度(17分)、对日常活动的影响(55分)3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④不良事件:统计干预1个月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出现相应并发症及因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EV1/FVC%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EV1/FVC%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MSSN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SSN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GR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GR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3 讨论

由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肺部通气功能明显障碍,代谢功能、生理功能明显紊乱,故无创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使CO2潴留减轻,将酸碱失衡的内环境尽快恢复正常范围,减轻呼吸困难,使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两组FEV1/FVC%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在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中,患者接受通气治疗同时,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保证治疗安全;在治疗过程中,一对一指导患者呼吸,让患者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耐心倾听患者感受,消除通气治疗中不舒适等情况;在患者恢复较好阶段时,提供相应健康知识教育,指导进行肺功能锻炼,从而促进肺功能恢复。

由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入ICU治疗,对未知环境感到陌生,且无法与家属取得联系,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丧失治疗信心[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两组MSSN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治疗阶段时,向其介绍ICU相关设施并讲解COPD发生原因、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拥有知情权,消除患者对治疗设备、仪器的恐惧;以人为本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护理评估,了解肺功能、缺氧程度及家庭状况,制订详细护理计划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所需,使患者感受被关心、被照顾,消除孤独感,从而改善心理状况[9]。

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提倡关注、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权利,在进行护理、治疗时,让患者拥有知情权,提高治疗依从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两组SGRQ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在处于COPD稳定期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运动训练、持续氧疗和呼吸道管理,增强患者呼吸耐力和运动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气促,避免呼吸困难发生;同时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开展日常活动训练,减轻气促对日常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通过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消除存在的护理缺陷,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有效通气,提高呼吸机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以人为本的零缺陷护理干预,能促进其肺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