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警示血袋标签在ICU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17 01:11刘素珍李林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血袋标签血液

肖 钺,刘素珍,李林华

(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 江西赣州342400)

输血是ICU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在高风险、高次数的输血治疗中,任何失误均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影响输血治疗,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在整个输血流程中,通常是医生传递输血需求后,护士使用取血单在血库取血袋,运输至ICU核对血袋信息与患者信息后实施输血操作[2],但由于临床护士接收信息较多、工作内容繁杂,且患者资料复杂,加之血袋自带标签为黑白标签且字迹较小、关键信息不突出,故护士在核对时易产生视觉疲劳,发生信息核对错误等事件,导致血袋取错、信息核对错误等输血差错事件,降低输血效率及输血安全[3-4]。2022年7月1日~11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30例ICU输血患者使用自制警示血袋标签,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60例ICU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ICU患者;②年龄>18岁者;③于本院接受输血治疗者;④符合临床输血指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者;②合并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尿毒症、高钾血症等无法输血治疗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9.46±9.17)岁;住院时间(10.41±2.39)d;原发病类型:低血容量休克8例(26.67%),严重创伤性疾病7例(23.33%),心力衰竭5例(16.67%),其他10例(33.33%)。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0.77±9.25)岁;住院时间(9.96±2.18)d;原发病类型:低血容量休克9例(30.00%),严重创伤性疾病6例(20.00%),心力衰竭6例(20.00%),其他9例(30.0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输血流程,即在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按照常规备血、输血操作流程进行临床输血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核查、取血:护理人员采用双人交叉检查核对方式,核对输血医嘱、采血执行单、血型与配血条码及试管、血袋标本信息等,并核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血型等基础资料,与患者或家属确认无误后采取血液标本,再次采用双人交叉检查核对信息,并在采血执行单上进行签字,将血液标本送至护士站扫描检验条码确认后,送至输血科进行血液分配后通知护士统一取血。②输血:护理人员再次采用双人交叉模式核对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输血医嘱、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交叉结果、血液种类(全血、血小板、血浆等)、血量、血袋条码、医嘱、血交叉单等,确认信息符合一致后,携带血袋、输血执行单、输血记录单等物品到达患者床边,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并与患者或家属确认,确认无误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血袋标签后开始输注血液,依据输血双人核对制度,由2名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在输血执行单、输血记录单、医嘱上签名。

1.2.2 观察组 输血流程同对照组,血袋标签使用自制警示血袋标签。自制警示血袋标签使用6.0 cm×3.5 cm可粘贴标识,以横线将其分为4行,每行分别填写制订内容,不可交叉混乱填写。第一行宽度设置为0.7 cm,用于填写患者床号;第二行宽度设置为0.7 cm,用于填写患者住院号;第三行宽度设置为0.7 cm,用于填写患者姓名;第四行宽度设置为1.4 cm,用于填写血液种类。不同血液种类使用不同颜色表示,以黄色底的红色五角星作为冷沉淀、血小板的警示标识,表示该血袋中内容需尽快输注;以黄色底的深红色三角形作为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警示标识,表示该血袋中内容在无特殊情况时,需以第二个输注的顺序进行输注;以红色底的绿色圆形作为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的警示标识,表示该血袋中内容在无特殊情况时,需以最后输注顺序进行输注。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医嘱更换输血顺序,待护士取血完毕后,需按照医嘱要求将自制警示血袋标签粘贴在对应血袋上并标注患者床号、姓名、血型,且粘贴前后均需再次核对血袋内容及血袋标签,护理人员输血前、输血期间、输血后均需反复核对血袋信息及患者信息,并在回收血袋时再次核对。

1.3 评价指标 ①输血耗时:比较两组备血时间、输血时间,护理人员开始核对医嘱至血液样本扫码完成为备血时间;护理人员从血库取得血袋至建立输血通道开始输血为输血时间。②血液输注率:比较两组血液取回后30 min输注率、取回后4 h内输注率。③输血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分类血型不合、输血不及时、输血量错误、输入质量不佳血液总发生率。④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使用问答方式采集15名输血操作护士对自制警示血袋标签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由输血操作护士直接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备血时间、输血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备血时间、输血时间比较

2.2 两组血液输注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输注率比较

2.3 两组输血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输血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在人体心脏和血管中,血液将氧气和各类营养物质通过循环输送至全身组织器官,还可参与机体体温调控及体液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结构[5-6]。当患者存在急性大量失血、难治性贫血或大面积烧伤等,需及时给予输血治疗,通过输入全血、血浆等不同成分血制品以维持机体血容量,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故如何保障临床输血流程的安全性及规范性是临床研究热点。

护士是输血过程的主要执行者,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监督把关作用,输血安全至关重要,可能直接影响输血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命安全,输血不及时、信息核对失误、输血顺序差错、分类血型不合等均会影响治疗,因此,临床需研究合适方法提高输血效率,保障输血安全[7-8]。常规输血流程是护士双人交叉检查核对血袋信息、患者信息,虽然可提高信息核对正确度,但所需核对信息较多、患者工作繁杂,加之血袋自带标签字体小,无醒目特征,易导致护士检查血袋、核对信息时可能出现审美疲劳,看错或看漏部分信息,导致输血出现差错,可能影响输血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9-10]。自制警示血袋标签是通过自制警示标签以不同颜色强调血袋重要信息,达到提醒护士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备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取回后30 min、4 h内输注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自制警示血袋标签用于临床ICU输血患者治疗中,可提高输血效率,降低输血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原因在于自制警示血袋标签相较于血袋自带标签,具有字体大、有醒目颜色记号警示等优点,在输血操作护理人员核对血袋及患者信息时,可避免过小字体导致检查耗时增加及看不清楚等,且对血袋中不同内容物给予不同颜色醒目提示,护理人员输血检查操作时,血制品类型清晰明确,护理人员可直接根据标签颜色进行排序选择,不同标签避免每次输注时再次核对血袋内容,且避免输注顺序错误等差错发生,因此,可有效缩短输血时间,并提高输血效率,且自制警示血袋标签将患者不同基本信息如姓名等划分固定位置填写,患者信息清晰、规范,可避免由于信息交叉混乱描写导致输血差错事件[11]。但由于临床输血流程中,护理人员双人交叉检查核对模式会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本次纳入例数较少,因此,两组输血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直接受到信息核对是否方便等因素影响,血袋自带标签由于确认醒目提示,且字体较小,导致护士核对信息时需要耗费较多时间精力,因此,满意度并不高[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自制警示血袋标签用于临床ICU输血患者治疗中,可提高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究其原因,通过大字体、不同颜色醒目提示有利于护士查看信息,可避免护士核对信息时黑白小字体导致的审美疲劳,提高输血效率,缩短时间,从而提高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13]。

综上所述,将自制警示血袋标签用于临床ICU输血治疗中,可缩短输血时间,提高30 min、4 h内输注完成率,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输血操作护士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袋标签血液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利用一次性托盘承托血袋进行二次包装的技术优势
多彩血液大揭秘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神奇血液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标签化伤害了谁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