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保温策略在全身麻醉患者体温管理中的应用

2024-04-17 01:11阴玉娇王丽娜杜迎杰毛旭杰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体温保温手术室

阴玉娇,王丽娜,杜迎杰,毛旭杰

(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新乡453100;2.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

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自主调节系统被抑制,致使全身麻醉后1 h内平均核心体温下降1.6 ℃,极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不仅降低组织器官代谢率,还抑制患者免疫功能[1]。有研究显示,全身麻醉患者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我国约为44.5%,但国内护理人员对于低体温预防方面管理措施较为局限,传统的护理干预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综合效果并不理想,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进行主动保温的意识[2]。基于此,制订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提高麻醉质量、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感是手术室麻醉护理的重点内容[3]。前馈控制是一种管理学概念,核心在于预判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通过控制事件影响因素达到控制事件结果的目的,进而将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4]。2023年1月1日~8月31日,我们将前馈控制保温策略应用在55例全身麻醉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于本院手术室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全麻手术适应证,且为择期手术者;②年龄≥18周岁者;③术前无体温异常者;④预计手术时间在30 min~3 h者。排除标准:①术前有精神障碍者;②严重感染症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③高血压、糖尿病等未得到有效控制者;④体外循环等需主动降温的手术者;⑤术中出血>10%者;⑥影响腋窝粘贴温度感应器的手术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24~67(47.66±7.42)岁;手术时间1.0~2.5(1.91±0.54)h;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9例,Ⅱ级29例,Ⅲ级7例。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8~70(47.73±6.86)岁;手术时间1~3(1.96±0.47)h;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31例,Ⅲ级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护士及麻醉医师共同完成,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中无输血和死亡病例,且患者手术体位均为仰卧位。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保温护理,主要包括将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4 ℃左右,湿度在50%~60%,常规应用iThermonitor无线体温监测器监测体温变化,使用被子、保暖服、保暖靴套等进行被动保温,将术中所用液体加温至37 ℃。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前馈控制保温策略,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由手术室护士长1名及手术室责任护士6名组成护理小组,责任护士需有2年以上护理经验,且均为护师及以上级别。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前馈控制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全麻手术患者低体温风险评估、体温监测及主动保温措施等,加强护理人员体温保护重要性的意识及前馈控制应用方法。②分析全麻手术低体温危险因素:由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低体温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收集和整理体温管理失效因素,并针对常规护理流程及措施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制订相应的防范计划和措施。小组成员总结体温管理失效因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a.患者自身因素。术前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较为严重。b.环境因素。手术室等候区、手术室及恢复室温度较低,患者裸露皮肤较多,散热较快。c.主动保温措施不足。缺乏复温措施及制度等,复温医疗设备不足。③具体保温措施:a.加强术前心理干预。患者进入手术等候室后,护理人员时刻观察患者情绪并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进行减压放松。可通过播放轻音乐舒缓患者情绪,或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让患者在呼吸过程中感受身体变化、放松焦虑心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于麻醉前可指导其手握减压球,放松情绪。b.加强环境管理。手术等候室、手术室及手术恢复室均在患者进入前将室内温度设置在24~25 ℃,手术开始后,将手术室温度调节为22~23 ℃,采用温度在40 ℃左右的消毒剂对患者进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尽快完成消毒操作。c.复合主动保温措施。加强患者体温监测,常规每30 min记录1次体温,在患者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并根据患者体温变化调整加温毯参数。充气式加温毯:根据不同患者术前体温情况,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将充气式加温毯进行参数设定,包裹患者躯干和下肢,提高患者体表温度,减少热量散失。湿热人工鼻: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并连接人工湿热鼻,吸气时气体经过湿热人工鼻,以湿热温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CO2加温:使用全自动气腹机将CO2加热至人体体温。集中操作:患者手术结束后尽量集中各项操作,注意遮盖裸露部位,注意保暖。持续保温:患者术后转送至病房后,应每隔15 min测量1次体温,保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若患者的体温<36 ℃,应进行人工复温,保证保温措施延长至手术后24 h。④护理阶段性评估:护理小组对全麻手术患者体温管理措施进行动态评估,记录体温管理护理效果,对于有效的护理措施应制订为长期措施进行实施,对于有缺陷的措施应及时改善,避免下一阶段再次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1 h、术毕及术毕1 h体温情况。②苏醒质量:包括完全苏醒时间、恢复室滞留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体温、寒战、躁动)。③热舒适度:参照Perl的方式进行,0分代表最差,10分代表最优,在向患者解释说明后根据其反馈进行量表评分记录。④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技能、服务态度及手术室环境3个方面,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体温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体温情况比较

2.2 两组苏醒质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苏醒质量比较

2.3 两组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体温调节依赖温度感受器、中枢体温调节和传出效应,全身麻醉后患者多处于肌肉松弛状态,丧失体温的生理性调节,因此加强体温管理是维持体温的重要途径[5]。以往研究显示,围术期低体温不仅会导致麻醉苏醒时间延长,还会造成手术切口感染、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凝血功能下降等不良结局[6]。有研究指出,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可能在于:术中应用液体药物静脉滴注、手术创口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皮肤裸露时间延长、手术室温度较低等[7]。因此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温措施尤为重要。前馈控制是对危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的一项措施,能够避免护理反馈控制时间滞后这一缺陷,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还能有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制度[8]。

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手术开始后1 h、术毕及术毕1 h,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前馈控制保温策略能维持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平稳,减缓患者术中体温下降程度,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前馈控制能将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中,有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及麻醉护士对于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护知信行现状存在不足,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需加强相关培训、完善设备并制订围术期体温护理的标准流程[9]。基于此,本研究首先通过组建专业化护理小组并进行低体温及前馈控制相关知识的重点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低体温预防意识、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其次,结合前馈控制理念,结合最新相关文献分析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风险因素,总结体温管理失效的因素主要在于: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主动保温措施不足,结合临床实际分别从这三方面入手,制订综合性低体温预防措施,实施复温干预方案及做好监督和落实,明显提高了患者术中体温,且减少了低体温、寒战及躁动的发生[10]。以往研究显示,前馈控制属于管理学中主动积极的控制方式,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提前预估,开展有效的控制措施,属于事前控制的一种,能防范于未然[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及恢复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加强全麻手术患者体温管理,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有利于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恢复室滞留时间,与郭越等[12]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提示我们前馈控制保温策略能够有效减少全麻手术患者体温丧失,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需在术前调节室内温度及保温毯加热,及时观察患者情绪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并在术中加强体温监测和主动保温,才能有效减少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热舒适度得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前馈控制保温策略能有效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热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往研究显示,在围术期有关热舒适度的记忆能够影响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体验评价。本研究在前馈控制理论下应用复合主动保温措施,使用预充式可调控温毯进行主动保温,不仅具有保暖效果好、舒适度高等优点,还能根据患者体温情况及时调节参数,且安全性较高,并结合湿热人工鼻、CO2加温等保温措施,对患者皮肤及外周组织等进行加温处理,提高患者机体热储备,从多方面增加患者热量,不仅能减少低体温的发生,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热舒适度体验[13]。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前馈控制保温策略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从多角度提高护理质量。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微血管收缩,影响回心血量及微循环,患者散热时间延长、体温丢失,本研究应用的前馈控制保温策略以人文关怀理念为指导,加强患者术前心理状态评估,并应用转移注意力、呼吸训练等进行情绪放松指导,不仅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还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体温保温手术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能“保温”的雪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