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对胃癌照顾者的影响

2024-04-17 01:11薛茗予徐艳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团体胃癌量表

梁 赛,薛茗予,徐艳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根据流行病学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生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占比[1]。近年来,由于临床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生存率有所上升。然而,临床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不高,加之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治疗期间产生负性情绪和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有研究显示,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同样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其对患者的照顾能力[3]。所以,在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应对其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高度关注。团队自我表露指的是将自己的信息、想法和感受告诉别人,然后在某种程度上,对别人进行激励,并帮助其缓解负性情绪,以改善心理适应性[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对胃癌照顾者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新的指导方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收治的140名肿瘤科胃癌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国胃癌放疗指南(2020版)》[5]中的诊断标准,同时经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②照顾者照顾时间≥2个月;③照顾者年龄≥18周岁,且为健康人群。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②照顾者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③照顾者为保姆或护工等其他付费工作人员;④照顾者存在听力或表达障碍。根据单双号法将所有照顾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名。对照组男28名、女42名,年龄29~54(48.21±6.7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9名,高中27名,大专及以上24名;工作状态:在职21名,离职18名,退休12名,无19名;与患者关系:父母21名,配偶32名,子女17名。观察组男27名、女43名,年龄27~55(47.98±6.8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7名,高中28名,大专及以上25名;工作状态:在职25名,离职17名,退休10名,无18名;与患者关系:父母19名,配偶31名,子女20名。两组照顾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照顾者均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且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6]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住院后,对患者及照顾者解释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②通过图片、视频、现场演示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整个治疗过程的健康教育。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评估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安排管床护士对照顾者进行治疗期间的访视,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模式,鼓励照顾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表达自己希望达到的预期治疗效果。④向照顾者讲解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治疗期间耐心解答照顾者对治疗的疑惑。观察组采用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团体自我表露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肿瘤科护士长、主管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4名,心理咨询护士1名,同时由责任护士为主要照顾者提供咨询。②实施过程将每9名照顾者划分为1组,由干预小组开展团体干预。团体干预活动每周开展2次,每次≤1 h。并进行阶段性心理干预。a.初始阶段:此阶段为干预开始的第1周,主要是团队内患者、医护人员进行相互认识。并由护理人员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照顾者提出对疾病的困惑以及内心的感想。确保照顾者与护士之间的正常顺畅交流。b.第二阶段:此阶段为干预开始的第2周,邀请团队成员分享经历,并鼓励照顾者说出对患者病情近阶段的担忧和态度,且由专业的医师或者照顾者本身讲述患者成功康复的病例,帮助照顾者树立信心。c.第三阶段:此阶段为干预开始的第3周。团队照顾者分享为患者康复做过的努力,以给予鼓励并增强其信心,同时针对其错误的认知进行委婉地解释和纠正。了解家属在患病后对照顾者生活的影响。指导照顾者可以通过唱歌或者放松训练等形式来缓解压力。d.第四阶段:此阶段为干预开展的第4周。请照顾者总结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鼓励其分享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聆听照顾者的想法,以赞赏和鼓励的形式贯彻照顾者整个陪护过程,并肯定其取得的进步,同时给予团队成员建议,鼓励主要照顾者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两组照顾者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表露水平:干预前后采用痛苦自我表露指数量表(DDI)进行评定,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对其评分,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最低分值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最高5分(表示非常满意),满分为60分,分值越高说明其自我表露水平越明显。量表的重测信度是0.979,效度是0.782。②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每个量表均为20个条目,评分越高反映心理状态越差。SAS重测信度是0.958,效度是0.779。SDS重测信度是0.976,效度是0.761。③照顾能力:根据照顾能力量表[8]评定照顾者干预前后的照顾能力,该量表共包括5个方面,共25个条目。量表最低0分,最高50分,分值越高说明照顾者照顾能力越差。量表的重测信度是0.971,效度是0.752。④心理负担: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9]评定照顾者干预前后的心理负担。量表包含22个方面,满分为88分。总分越高说明心理负担越重。量表的重测信度是0.983,效度是0.78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DD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D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照顾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照顾能力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ZBI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ZB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目前,胃癌作为消化系统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同时,由于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认知程度不高,导致其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因此,患者及照顾者的认知和态度,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报道发现,随着肿瘤患者疾病的进展,其对照顾者的依赖不断增加,影响照顾者的生活质量[10]。因此,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改善照顾者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将团队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应用于胃癌照顾者中,干预效果满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DD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可提高照顾者的自我表露能力。究其原因:在团体自我表露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每名照顾者都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则会聆听和理解这些表达,并给予反馈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每名照顾者都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建立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关系。同时,通过在团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要,并得到护理人员和同伴的接受和支持,可使照顾者更加自信和充实,进而使其得到提升和成长,并提高其自我表露能力[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可改善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在团体自我表露的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及照顾者之间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了解和关注照顾者之间的情绪状态,同时照顾者也能够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且在此过程中,照顾者能够得到其他成员的倾听、理解和支持,进而缓解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照顾能力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可改善照顾者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在自我表露的过程中,照顾者能够通过团队成员分享经历,帮助其他成员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同时,在护理人员对其错误的认知进行委婉地解释和纠正后,能够有效促进其问题解决的能力。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干预后,两组ZB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可降低照顾者的心理负担。究其原因:在团体自我表露的过程中,团体成员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感受、思想和需要,这种自我认知和理解能够提高照顾者对自己的认同和信心,进而降低其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将团队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应用于胃癌照顾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照顾者的自我表露能力和照顾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负担。然而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中未探究干预前后患者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干预时间较短,因此仍需要后期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以确保结果具有真实性、客观性。

猜你喜欢
团体胃癌量表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