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2024-04-17 01:12曹照晴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家属

曹 慧,王 艳,曹照晴,张 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0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骨髓幼稚细胞及干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高热、全身多部位出血等,随着病情进展,会诱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1-2]。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儿童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发育,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但是由于儿童体质较弱,加上患儿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机体营养失衡,同时多数患儿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常规的临床护理极难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4]。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愈发重要。多元化护理是针对患者的个人实际病情,有针对性地从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一种新型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5]。临床研究表明,多元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尤其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获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6]。2020年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我们对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维持治疗的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满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者;②患儿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排除标准:机体存在其他脏器疾病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多元组和常规组各34例。多元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1~12(8.31±2.12)岁。常规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11(7.98±2.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情况及护理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儿及家属的问题,强化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提升治疗依从性。多元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7-8]。①加强病房日常消毒: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居住的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为其提供相对无菌且舒适的病房环境。②制订个性化的饮食及运动方案: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儿的营养状态,为患儿制订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在临床营养师的监督下,鼓励患儿多进食营养价值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提升患儿的免疫力,促进其健康发育。③重视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与家属沟通交流,使用亲切的语气与患儿交流,并与其建立朋友关系,拉近医患的心理距离。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患儿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儿的焦虑心理,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④注重患儿的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告诫患儿及家属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可通过使用软毛牙刷等进行口腔清洁,同时还可配合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⑤注重肛周护理:为减少患儿泌尿系统的感染情况,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及家属进行排便护理的健康教育。患儿排便后,可使用1.22%甲硝唑氯化钠溶液进行肛周清洗,而后使用无菌布清洁干净,保持肛周皮肤的干燥及清洁。

1.3 评价指标 ①炎性指标: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②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9]从生理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5个方面评价生活质量,得分与患儿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护理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心理支持、医院环境、信息支持和专业护理4个角度评估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得分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2.2 两组EORTCQLQ-C30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EORTCQLQ-C30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白血病目前的全球发病率为2.0/10万~9.2/10万,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中国的年增长量约为4万,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相关研究表明,白血病的发病主要与环境、遗传、化学物质及辐射等暴露密切相关,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骨关节的剧烈疼痛及机体器官出血,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10]。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中一类恶性的血液疾病,该病的治愈难度较大,复发性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多数化疗药物需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容易引发患者出现感染及胃肠道反应等多种并发症。其中儿童由于机体尚处于发育阶段,对该类疾病更为敏感,并发症的表现更为明显。同时患者由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易产生烦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整体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患者之间的疾病状态和个体营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平衡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因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多元化护理模式最早由美国护理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基于人道科学的护理理念,为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多方位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护理。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发展,该护理模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元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IL-6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P<0.01),表明多元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炎性状态。多元组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表明多元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多元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表明多元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疾病状态,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维持治疗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疾病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白血病淋巴细胞家属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小鼠脂多糖急性肺损伤后γδT淋巴细胞与肺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