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4-04-17 01:11汪云慧于鹏威蔡允娇叶露露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循证手术室证据

汪云慧,于鹏威,蔡允娇,叶露露

(1.海警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2.嘉兴市中医医院)

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然而,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着多种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如手术类型、时间、风险、技术、设备等,导致手术室护理存在盲目性、随意性[1-2]。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还影响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专业水平,容易导致护理差错和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是当前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循证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护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和职业满足感。本文旨在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手术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25~70岁,男女不限;②接受择期或急诊手术治疗者;③手术时间30~180 min;④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接受微创或大型手术治疗者;②伴有心理或生理疾病影响手术和护理者;③不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者;④不愿意参与本研究或不遵守本研究要求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60例。循证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4.3±8.7)岁;手术类型:胸外手术18例,泌外科手术15例,腹部手术12例,骨科手术10例,其他手术5例;手术时间(120.5±15.3)min。常规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5.6±9.2)岁;手术类型:胸外手术20例,泌外科手术14例,腹部手术13例,骨科手术9例,其他手术4例;手术时间(121.4±16.2)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按照医院的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护理实施,不使用腹带,不进行循证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检索、评价、综合和应用等步骤。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根据循证护理六步骤[4]进行护理实践,具体如下。a.提出问题:根据患者的临床问题,使用PICO格式构建明确的临床问题,如“对于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腹带与不使用腹带比较,对于减少切口并发症和促进康复有何影响?”b.检索证据:使用关键词“腹部手术”“腹带”“切口并发症”“康复”等,在国内外主要的医学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检索相关的文献,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c.评价证据:使用约翰·霍普金斯护理循证实践模型[5]中的《证据评估工具》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级,包括证据水平和质量等级。d.综合证据:使用约翰·霍普金斯护理循证实践模型中的《单项证据总结工具》和《综合与建议工具》对评价后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证据强度和质量给出相应的建议意见。e.应用证据:根据综合证据和建议意见,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手术前后实施。具体包括:术前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腹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其积极配合;术后立即给予患者腹带固定,并根据其生命体征和切口情况调整腹带的松紧度;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活动等康复训练,并监测其切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f.评价结果:使用结局指标评价工具评价护理方案的效果,主要包括: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裂开、血肿等)、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分)等。所有指标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测量,并与常规组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SAS和SDS进行评估,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周进行测量,计算两次评分的差值。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溃疡,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循证医学是一种以最佳可得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偏好,制订合适的诊疗方案,并持续评价其效果的医学模式[6-8]。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获取最新的科学证据,为护理决策提供依据。②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时间、风险、技术、设备等因素,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并与患者沟通和协商。③在手术前、中、后分别实施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如心理干预、生命体征监测、切口护理、并发症预防等。④记录、评价循证护理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质量控制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P<0.01),说明循证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有积极作用。究其原因:①循证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教育、咨询、支持等活动,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手术前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手术恢复情况[9]。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本研究中,术前1 d和手术当天,循证组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评估和咨询,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性情绪激发、认知重构、自我暗示等,心理干预方法可缓解术前紧张和焦虑,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因此,循证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②循证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沟通和协商是指通过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偏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征求患者的意见,取得其同意。在手术室护理中,沟通和协商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本研究中,在术前1 d和手术当天,循证组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沟通和协商,向患者介绍手术类型、时间、风险、技术、设备等因素,使其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和手术过程,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担忧,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循证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1),表明循证组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和认可。③循证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与循证护理中的预防性护理有关。预防性护理是指根据临床经验和科学证据,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室护理中,预防性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生命体征监测:通过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b.切口护理:通过使用无菌材料和消毒液,对切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以防止切口感染和出血。c.并发症预防: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风险因素,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止血剂、镇痛剂等药物,以预防感染、出血、疼痛等。本研究中,在手术前、中、后,循证组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预防性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如生命体征监测、切口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这些预防性护理可减少或避免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其安全性和舒适度。因此,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1),说明循证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循证护理措施不够全面等,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猜你喜欢
循证手术室证据
《循证护理》稿约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