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民间游戏 助力幼儿成长

2024-04-18 03:53白蕾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民间幼儿园

白蕾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集本土性、趣味性、实用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文化存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幼儿教育中。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例如斗蟋蟀、捉迷藏等,它们往往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民间游戏的深入研究和实地观察,探讨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民间游戏因其随时随地可开始、与幼儿的生活高度吻合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发挥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文性强,有助于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民间游戏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乡土生活经验,它往往融合了当地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幼儿在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乐趣,更能间接地接触和了解家乡的故事,增进对地方生活习俗的了解。首先,许多民间游戏的玩法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模仿农田劳作的“过家家”游戏能让幼儿对农业生产有初步了解,增进对乡村生活的认知。其次,民间游戏中往往融入了本地的语言和方言,幼儿可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习,有助于保持和传承地方语言。不仅如此,民间游戏中常常伴随着地方特有的歌谣和舞蹈,幼儿可在唱歌跳舞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种亲身经历能让幼儿与家乡文化紧密关联,无形中培养他们对乡土生活的关注与热爱。除此之外,民间游戏也具有社交性,有的游戏需要多人合作和竞争,这种集体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他们感受到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的快乐和凝聚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与本土文化建立了联系,为未来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打下了基础。

(二)经济性高,有助于缓解幼儿园经费紧张的问题

民间游戏通常简单易行、材料易得且易于组织。这些游戏对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均有积极作用。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民间游戏,可有效缓解幼儿园经费紧张和提供优质服务之间的矛盾。首先,民间游戏多数不需要昂贵的材料或专业设备。许多游戏如“跳房子”“抓鬼”“丢手绢”等,仅需要简单的生活用品作为道具,或不需要做任何物质准备。这能使幼儿园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開展多样化的活动。这种低成本、高参与性的游戏模式,无疑帮助幼儿园缩减了经费开支。其次,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教育价值。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娱乐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互动中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这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游戏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社交技能和道德观念。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通常不需要专业教师,一般教职工或家长都可作为指导者。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不仅深化了家-园-社区的联系,也为幼儿创造出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不仅能在不增加经费负担的情况下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而且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加强对社会文化的传承。

二、幼儿教育中高效应用民间游戏的路径分析

(一)整合游戏与领域知识

在将民间游戏融入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重要一步是将游戏与领域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巧妙设计游戏场景和规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增进认知,获得相关领域的学习经验。如通过民间游戏引导幼儿练习数数、比大小等;设计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这样不仅能提高领域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此外,通过将民间游戏与领域内容有机结合,教育者还能创造出更具趣味性的学习体验。这种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富有成就感。

(二)关注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

民间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场景,通过高效应用这些游戏,可有效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育者可设立合作任务,鼓励幼儿共同解决问题、实现游戏目标。这样的社交互动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了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同时,高效应用民间游戏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沟通能力。在游戏中,他们需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愿、理解他人的需求,这促使幼儿在社交互动中更好地使用语言。这对他们日后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交环境有积极的影响。

(三)创设适龄挑战与反馈机制

高效应用民间游戏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龄的挑战与反馈机制。教育者应确保游戏的难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使其既能充分参与,又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适当的挑战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认知和技能的发展。另外,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也是高效应用民间游戏的重要环节。及时的正面反馈可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继续参与游戏。同时,通过构建在失败中学习的机制,教育者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品质。

(四)提供多样化的游戏体验

为高效应用民间游戏,教育者应着力提供多样性的游戏体验。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例如,身体协调类游戏可以促进粗大动作技能的发展,而角色扮演类游戏则有助于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的培养。通过多样性的游戏体验,幼儿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全面发展。此外,多样性的游戏体验也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如一些幼儿可能更喜欢竞技类游戏,而另一些可能更享受合作类游戏。通过对不同类型游戏的灵活应用,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教育的效果。

三、幼儿教育中组织民间游戏的阻力

(一)教育体制的规范与限制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面临一系列限制。教育机构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和标准,这使得民间游戏的组织存在一定的阻力。由于大多数民间游戏缺乏正式的课程框架和评估标准,教育者会感到难以将这些游戏有机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从而民间游戏面临推行艰难的困境。此外,一些教育决策者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新颖的民间游戏持保守态度,使得组织这类活动变得更为困难。

(二)家长观念的影响与担忧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他们对民间游戏的认知局限可能会成为组织活动的一大阻力。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有些家长认为民间游戏相对一般的学校教育,缺乏实质性的学习内容。这些观念的存在可能导致幼儿园在组织民间游戏时面临家长的反对或担忧,从而增加了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

(三)资源匮乏和安全考虑

组织民间游戏还可能受到资源匮乏和安全风险的影响。一些民间游戏需要特定的场地、道具或工具,而幼儿园可能面临场地不足或相关资源匮乏的问题。此外,对于一些需要较大空间或涉及一定风险的游戏,安全问题可能成为活动的拦路虎。教育者需要在教育效果与资源投入、安全风险之间进行权衡,这可能导致一些原本有益的民间游戏被搁置或调整,以适应实际的资源和安全限制。

四、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融合的思考

(一)教育体制与规范方面

在面对教育体制的规范与限制时,今后教育者在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重与五大领域的融合。教育者可深入研究幼儿发展领域,将民间游戏与相关领域目标相对应,创造性地将这些游戏融入教育计划。同样重要的是:教育者需要与决策者进行有效沟通,说明民间游戏在促进综合素养和创造力方面的重要性,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通过这样的努力,促使教育体制更为灵活地接纳和支持民间游戏的开展。

(二)家长观念与合作方面

面对家长观念的影响与担忧,教育者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在组织民间游戏前,教育者可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详细介绍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强调对幼儿综合发展的积极影响。随后还可提供详尽的活动计划、教育目标和成果展示,有助于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这些活动。此外,建立家园合作的平台,鼓励家长参与民间游戏的组织和观摩,可以有效增进家长对这类活动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他们的担忧。

(三)资源和安全管理方面

針对资源匮乏和对安全问题的考量,教育者需注重有效的资源规划和安全管理。在策划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实际场地和资源情况合理选择游戏类型,确保所选游戏既能达到教育目标又符合可行性。此外,还可以积极寻找社区资源、合作伙伴和赞助,以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在安全管理方面,制定详细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培训教育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游戏。通过细致的计划和有力的资源整合,可以更好地克服资源和安全方面的阻力,使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得以顺利展开。

五、结语

通过对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探索与梳理,我们不仅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游戏的多重教育价值,也总结出一点教育实践的经验与策略。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应充分借鉴和应用民间游戏的元素,促进幼儿在认知、社交和运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一研究为开阔幼儿教育领域的视野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幼儿教育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冬梅.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中华少年,2017(20):215-216.

[2] 娄小韵.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1):25-29.

[3] 吴文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华章,2011(8):212.

[4] 刘青.挖掘教育资源,传承民间文化:谈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化教育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152.

猜你喜欢
教育者民间幼儿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