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而有道“接”续美好

2024-04-18 10:09冯文丽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我园幼小实验学校

冯文丽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关键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重要部署,为推动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美的教育,办美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更是新时代教育人的梦想和追求。根据《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新吴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我园和新华实验学校作为区级幼小衔接实验校(园),基于“美好教育”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多样态、多层级、多维度的幼小协同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力求幼小科学衔接的育人格局、课程实施、多元评价等精准落地。

一、以人为本,构建联盟,形成育人美好格局

我园和新华实验学校形成了一所幼儿园对应一所小学的联盟模式,我园以“让美好成就美好”为办园宗旨,新华实验学校以“日新 生华”为校训,共同立足于“美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探索新时代以美育人的路径,以美启智,以美润德,以美成才,努力形成美好教育同向育人格局。

1.提高专业素养,打造“嘉友”育人队伍

我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新华实验学校均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并根据目标定期更新。通过分层定标和多元培养机制分别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经验教师、骨干教师进行提升培养,提高他们成长的内驱力。以“嘉·榜样”教师评选活动为例,首先,我园和新华实验学校分别通过评比、考核选出榜样教师,然后再组织双方榜样教师交流学习,彼此访问、交流,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以保证教育改革的措施切实可行;通过“嘉友书会”平台,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使教师彼此沟通阅读心得,交流教育经验,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新吴区新教师“3+2”特培计划,建立青蓝师徒结对工程,让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结为师徒,彼此互相学习,密切联系,以提高幼小衔接的紧密度;通过新吴区“6+N”项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锻炼其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园校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嘉友好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团队育人力量。

2.立足儿童立场,创设“嘉美”育人环境

我园和新华实验学校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与之对话,注重环境对他们的熏陶,重视环境的育人作用,创设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小衔接环境。首先,积极为幼儿创设充满尊重、信任的精神环境,树立新时代好教师形象,让他们获得温暖、安全、可依赖的情感体验,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共同成长。其次,参照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班级布置,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模拟小学课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差异,助力幼儿适应能力的提升。最后,师幼共同创设幼小衔接的相关班级环境,将幼小衔接活动融入环境,将幼儿学习生活的过程与环境创设有机结合。如引导大班幼儿和一年级新生一样每天按时入园、写名字自主签到,锻炼前书写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让大班幼儿了解1分钟的秘密,探索在1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让一年级新生探索10分钟的秘密,有效规划课间的10分钟,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布置在“我的一日生活”墙面上。再比如通过参观小学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增进大班幼儿与一年级新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在教室布置“你好,小学”“我上小学啦”等主题墙面,发挥环境的隐形价值,师幼、师生共同创设可诉说、可倾听、可动手、可操作的幼小衔接环境。

3.秉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育人策略

我园和新华实验学校皆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为前提,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基于“美好教育”理念,聚焦于“人”的发展与成长,依托“五育并举”,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以游戏为基础,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玩,寓教于乐,实现德智体美劳之间有效融合、协同互补。如:每周安排一次升旗及主题式国旗下演讲与相关主题表演,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结合传统节日、节气及重大节日,开展“六一嘉年华”“为祖国妈妈庆生”“喜迎冬至”等活动,帮助幼儿感知节日的意义,激发其热爱传统文化、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情感;定期开展“我是嘉园小能手”系列活动,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春季学期开展“嘉嘉诗歌节”,秋季学期开展“嘉嬉秋趣”主题展示活动,在表演、劳动中进一步有效推进“五育融合”,培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二、共享经验,联合教研,实现课程贯通培养

1.依托问题现场,共探教研路径

联合教研旨在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衔接,从而对彼此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园与新华实验学校根据现有的课程需求,制定了“四机制→四行动”教研路径,在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中探索幼小衔接的有效机制及教育生态,共同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2.聚焦资源价值,探寻课程脉络

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性,幼儿园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旨在培养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小学教育则有一定的学习任务,无论是从一日生活作息,还是儿童的学习上都趋向规范。为了使幼儿提早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我园尝试立足于幼小衔接四大准备,即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通过身边环境与资源帮助幼儿建立物我关系,从对幼儿说来最重要也最容易被接受的“美好自然”“美好社会”“美好自我”三个维度入手,结合生活实际与他们共同探寻从资源到课程的实践脉络,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小衔接课程,架好幼小衔接的桥梁。

(1)美好自然

我园根据科学领域核心经验的相关要求,积极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情感,提供有趣的探究工具,鼓励和支持幼儿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调查、比较、思考、猜測等,帮助他们在试错、纠正、开放性的提问和良好的师幼互动中初步发展探究能力。这种在实际锻炼中习得的能力,将会为其进入小学探究新领域提供帮助。以班本课程《探路者》为例,幼儿通过合作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并主动执行,在探究、交流中尝试整理、归纳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积极发现、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观察、对比、探究等,绘制幼儿园平面地图、游戏地图,将具体经验、象征符号和图像建立关系,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探究精神、空间思维,为小学数学、科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带领幼儿走进嘉城社区、走进新洲生态公园等,通过观察、欣赏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引导幼儿用语言、符号表征等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看法,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其小学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美好社会

我园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积极捕捉幼儿共同生活中的契机,关注个体差异,开展各类适宜的活动,并充分挖掘家庭、社會等资源,帮助幼儿了解与掌握交往的基本方式和礼仪,体验交往的快乐,同时丰富幼儿的社会体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进入小学,幼儿就需要独立交友、自主生活,因此幼儿园阶段就应该提早重视和锻炼,使他们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同时,也应在幼儿园阶段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通过自主游戏、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互协商、合作互助、轮流交替玩等交往技能;在参观消防队、参观小学、走进超市、竞选班干部等活动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积极协商,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能自觉遵守、互相监督,使其更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各种规章纪律。

(3)美好自我

我园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帮助幼儿以美好之心,绽放美好自我,创造美好人生。如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规划运动场地,根据需要组合体锻器械,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游戏,帮助幼儿发展动作技能,锻炼走、跑、跳、投、钻、攀、爬等基本动作,感受机体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美好;开展“万物花开,诗心绽放”嘉嘉诗歌节,通过丰富的服装、道具,采用唱诗、吟诗、演诗等多种表演形式亮化诗歌节,赋予幼儿无限的张力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举办“国旗下讲话”“为你读诗”“推普周”“交通安全伴我行”“童说节气”等活动,为幼儿大胆表现、遇见美好自我创造机会。上述活动都有助于挖掘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提高自信心,使其在进入小学后,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或凭借自身才能成为班干部,或凭一技之长赢得他人的尊重,进而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三、持续跟踪,紧密联动,充分发挥档案价值

1.健全个体发展成长档案

我园各班以发展的眼光、互动的思维、全面的视角,为每一个幼儿建立系统化、多样化的电子成长档案。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成为成长档案的创作者、记录者和维护者,在“我的小秘密”“这是我的成长足迹”“活动轨迹”“我的家庭时光”“素质评价”等专栏中,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幼儿的想法意愿、认知经验、表达表征、自我经历、活动掠影、习惯表现等,进行了持续、动态、完整、立体、全方位的呈现,真实地反映出幼儿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变化,注重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健全《嘉城幼儿园发展评估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幼儿成长档案,有利于教师针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将教育落到实处,帮助小学阶段教师快速地了解学生,使幼小衔接的工作更具针对性。

2.建立个体爱心追踪档案

我园和新华实验学校共同发起了幼小衔接儿童跟踪记录及结对共育行动,使大班幼儿的成长档案延续到小学一年级,并对幼儿入小学后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幼儿园“送一程,再送一程”,小学“接一站,再接一站”,小学教师联合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通过线上分享、共商方案及跟进指导等途径,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建立追踪档案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小学教师提前了解幼儿入学前的发展情况,也让幼儿园教师能够获悉其入学后的适应情况,从而为帮助更多幼儿实现幼小顺利过渡提供借鉴。

“幼小衔接”是涉及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的系统工程,涉及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多方卷入,需要顶层助推、教研助力、课程落地、评价推进,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影响个体一生发展的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当全力推进,共赴幼小衔接美好前程,让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我园幼小实验学校
户外厨房诞生记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绵竹实验学校
大英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