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幼儿自主学习, 顺利做好幼小衔接

2024-04-18 10:09杨健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幼小情绪意识

杨健

根据《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示,幼儿园教育应当克服和纠正“小学化”教学问题,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从而保障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幼儿园需贯彻以幼为本的教育原则,针对幼儿的实际学情,为其提供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同时,幼儿园及小学教师还应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认真参考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认知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方案,强调幼儿自主学习,从生活中积累学习经验,顺利适应两个学段的变化,进而助力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一、放手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意义

1.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

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会更加重视幼儿的学习体验。教师不会全盘安排教学课程,而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学习喜好自主做出课程选择。由此,可以减轻幼儿的抵触心理,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

2.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在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将幼儿视为学习的主体,不会要求幼儿听从教师的想法,被动服从课程要求,而是会支持幼儿主动思考,对活动提出个性化的建议。由此,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3.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往往有更多机会与教师、同伴交流,不仅有助于形成轻松浓厚的学习氛围,也能逐渐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在应用中主动习得沟通的技巧,掌握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方法,这对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幼儿的决策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幼小衔接,能有效增强幼儿的决策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需要盲目听从教师的意见,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胆作出决定,这能锻炼幼儿的判断能力,提升幼儿的学习自信。

二、放手幼兒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幼,生活经验不足,在自主学习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缺乏时间意识

大多数幼儿尚未形成时间观念,无法判断什么时间段内可以完成什么事情。同时,幼儿普遍没有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意识,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时间,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个人事务。

2.自理能力不足

许多幼儿在家中习惯一切由家长安排代劳,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性。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往往不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失去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他们的生活就会变成一团乱麻。

3.学习选择困难

有些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而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需要参考生活经历,适当了解一些与数学、语文、艺术有关的课程。但由于幼儿习惯被动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容易出现选择困难的学习问题,无法做出良好的学习判断。

4.情绪容易失控

教师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核心,虽然给予了幼儿充足的自主决定权,但在无形之中也会给予幼儿一定的心理压力。有些幼儿会因为失去教师和家长的主导和帮助,而产生不适、恐慌等,进而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5.缺乏反思总结意识

在自主学习中,幼儿只有勤于反思,才能精进学习过程,为幼小衔接打好基础。但是,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幼儿的反思意识不足,容易遗忘或忽略新接触的经验、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三、放手幼儿自主学习的应对策略

1.管理时间,规律作息习惯

当幼儿具备科学安排时间的能力,就能更好地规律作息,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用适当的时间完成就餐、洗漱、入睡等活动。

首先,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制订作息计划表,说一说如何根据计划表安排一日生活活动,比如按时签到入园、提前做好餐前准备、计划好午睡前和起床后的活动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做好监督和支持工作,不擅自干涉幼儿的生活行为,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空间,并观察他们是否能自觉按计划实践。

其次,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可为每个活动环节自主分配时间。比如,洗漱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就餐需要使用多少时间,教师要提醒幼儿尽量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由于任务时长由幼儿决定,故幼儿不会产生被逼迫的感觉,而是能以轻松的心态完成任务。

最后,幼儿可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时间规划表进一步拓展,尝试应用在家庭生活中。借助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幼儿在家也能落实时间表计划。比如:在家中放置沙漏、定时器,为每项活动任务规划好时间,并让幼儿养成查看计时工具的习惯,使其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计划。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意识,也能让幼儿在充分利用时间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管理生活,提高自理能力

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指导幼儿的学习,不会再像幼儿园老师一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因此,幼儿必须提高自理能力,妥善安排自己的个人卫生、个人空间。

首先,幼儿园可为每名幼儿预备一个独立空间,放置好床铺、图书角、衣柜、鞋架等设施。在入园之后,可鼓励幼儿独立做好以下内务工作:(1)整理好衣物和鞋子,将其整齐摆放在相应位置上。(2)叠好被子,妥善处理床铺周围的卫生。(3)将看过的图书和玩具有序摆放。为填补幼儿生活自理经验的不足,教师可提前示范或播放一些整理床铺、图书角、衣柜、鞋架的视频,鼓励幼儿自主模仿学习,从而逐渐提升其自理能力和生活的条理性。

其次,针对就餐、喝水、如厕等重要的生活环节,教师可在相应位置贴上示范图片,让幼儿在操作中反思和调整,逐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同时,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按需拿取饭菜和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全面做好自我服务与管理,保障个人卫生。

其三,要让幼儿学会妥善保管个人物品,遵守基本的社会秩序。比如:入、离园时养成检查物品是否有遗漏的习惯,盛饭时要有排队意识,洗完手后会自觉关闭水龙头,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检意识与秩序性。

3.管理学习,自主选择课程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可适当接触小学的学习内容。但教师需谨记,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将小学的学科知识强行灌输给幼儿,而是要将知识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巧妙结合,以更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意识,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课程。

以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为例,教师预先设计了以下趣味活动:(1)语言领域:老房子,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老房子的故事。(2)音乐领域:建筑之歌,主要是学习与建筑有关的歌曲。(3)美术领域:奇特的街道,参观并表征一条设计新奇的街道。(4)数学领域:逛超市,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的超级市场,并尝试用现金购买商品。上述活動,教师可先让幼儿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流程,再组织投票,最终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意愿确定下来。

4.管理情绪,保障心理健康

3~6岁幼儿年龄尚小,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刺激突然情绪失衡。若此时没有初步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调节能力,将很有可能会影响小学阶段的人际关系发展。由此,幼儿需学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能以平和的心态与他人交流,保持情绪稳定、积极。

一方面,幼儿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情绪管理的绘本故事,如《爱哭泣的汤姆猫》《我的情绪小怪兽》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情绪的产生、种类,以及如何处理情绪,从而能正确认识情绪,尝试控制和调整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如果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谈判会的方式,让发生矛盾的双方分别坐在谈判桌两边,各自陈述发生矛盾的缘由,鼓励他们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情绪降温作用,抚慰幼儿的心理,让其逐渐学会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未来小学学习与生活的挑战。

5.管理评价,培养反思习惯

针对自主学习中幼儿缺乏反思习惯的问题,教师需指导幼儿做好自我评价,从反思中了解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使其逐渐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比如:可定期组织“茶话会”,为幼儿提供谈天说地的机会。幼儿一边享用美食一边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近期的学习感受,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同时,在茶话会中幼儿可自愿即兴表演,其他幼儿担任评委,进而将幼儿的自评与互评巧妙融合,帮助幼儿做好评价反思。

幼小衔接是儿童教育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帮助幼儿平稳度过该阶段,将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与家长、小学通力合作,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思路,敢于放权,鼓励幼儿自主管理时间、生活、情绪、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猜你喜欢
幼小情绪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