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维生素D对妊娠早期血脂的影响*

2024-04-18 08:26王子琴刘菁郑丹鲁杨王楠兰王惠群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胆固醇血脂维生素

王子琴, 刘菁, 郑丹, 鲁杨, 王楠兰, 王惠群**

(1.贵州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25; 2.贵黔国际总医院 产科, 贵州 贵阳 550024; 3.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孕产保健科, 贵州 贵阳 550003)

维生素D(vitamin D)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调节钙磷代谢、参与细胞分化、维持骨骼健康等,同时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1-2]。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从5%~84%不等[3-5]。血清25-羟维生素D3[serum 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由于其稳定性好、在血液中的半衰期长,是目前公认的检测人体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可靠指标[6]。妊娠期为了满足自身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孕妇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比非妊娠女性高1~2倍,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风险人群,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增加母体患妊娠期糖尿病、感染等的风险,还会引起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哮喘等的发生[7]。妊娠期由于母体激素水平的改变,孕妇体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会呈现生理性的增高以满足胎儿发育和生长需要[8-9],而这种生理性的变化往往导致对脂代谢异常的忽视,因此妊娠期关注女性血脂水平非常重要。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脂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血液脂质代谢紊乱[10],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0.40%[11]。血脂异常除了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关外,研究表明也与维生素D缺乏存在相关性[12-14]。本研究旨在了解妊娠早期血清维生素D以及血脂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妊娠早期血脂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1年5—11月在某市妇幼保健院建档立卡进行产检的妊娠早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共257名妊娠女性进入研究并进行血脂和血清维生素D检测。纳入标准:(1)孕周≤12周;(2)在该医院建档立卡进行规范化产检;(3)为贵阳市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以上);(4)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及心脑血管疾病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沟通困难无法配合调查者;(3)正在服用影响血脂(如他汀类药物等)和血清维生素D代谢(如氢氧化铝等)的药物。

1.2 调查方法

妊娠早期女性在孕产保健科门诊进行产检时,采用面对面问询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获取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状况。使用立柱式身高仪测定研究对象身高,并询问怀孕前体质量。排尿后躺平,用软尺绕脐1周测得妊娠女性腹围,用软尺测量耻骨联合处的上缘中点到子宫底的距离即为宫高。静坐5 min后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被调查者前晚至次日早晨禁食8~12 h,由医务人员于早上抽取静脉血5 mL,置于4 ℃冰箱冷藏,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冻存于-80 ℃冰箱中待检。

1.3 观察指标

1.3.1一般资料 收集妊娠早期女性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居住地、身高及孕前体质量等资料,并通过身高体质量计算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宫高、腹围及血压指标。

1.3.2血脂检测 采用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早上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根据美国国家脂质协会推荐,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15]:TG≥1.70 mmol/L或TC≥5.18 mmol/L或HDL-C<1.04 mmol/L或LDL-C≥3.37 mmol/L。

1.3.3血清维生素D检测 采用罗氏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维生素D浓度。诊断标准按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16]:血清维生素D>75 nmol/L为维生素D充足;血清维生素D50~75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血清维生素D<5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有医学背景的人员,调查问卷问询前统一对调查员进行培训,问卷采用电子化问卷录入采集,并对问卷统一编码进行复核,数据录入采取双人双录入的方式。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妊娠早期女性平均年龄(29.93±4.60)岁,其中年龄>35岁者37人(14.40%),血脂异常者84人(32.68%),其中高胆固醇者13人(15.48%)、高TG者50人(59.52%),高胆固醇伴高TG者15人(17.86%)。妊娠早期不同血脂水平与年龄、孕前BMI、腹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妊娠早期女性不同血脂水平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n blood lipid levels in early pregnancy

2.2 妊娠早期血清维生素D与血脂异常状况

妊娠早期女性平均血清维生素D浓度为43.25(28.88,58.63) nmol/L,其中维生素D不足者85人、占比33.07%,维生素D缺乏者153人、占比59.53%。妊娠早期女性中,血脂正常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0.75(26.50,56.13) nmol/L,血脂异常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9.88(31.45,62.13) nmol/L,血脂异常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血脂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9,P=0.028)。

2.3 妊娠早期不同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各指标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各组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降低,TG水平降低,各组间TG、HDL-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妊娠早期不同维生素D水平血脂的变化[M(P25,P75)]Tab.2 Changes in blood lipids at different VD levels in early pregnancy[M(P25,P75)]

2.4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血脂是否异常为因变量,在校正年龄、BMI、腹围等因素后,血清维生素D的OR(95%CI)为1.037(1.003~1.071),P=0.031,提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将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组后再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随着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维生素D不足组OR值略微升高(P=0.048),提示维生素D不足者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较低。见表3。

表3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3 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erum VD levels and abnormal blood lipids

3 讨论

维生素D以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形式最为常见,前者由酵母菌或麦角中的麦角固醇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后形成,后者由贮存于皮下的胆固醇衍生物(即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而成。由于皮肤光照合成以及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D不具有生物活性,需要到其他部位激活才具有生理作用。首先通过肝脏的D3-25-羟化酶合成25(OH)D3,再通过肾脏25-(OH)-D3-1羟化酶激活,形成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即1,25(OH)2D3,该物质与细胞核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从而实现维生素D的生物学功能[17-18]。根据《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将血清维生素D低于50 nmol/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此次研究共调查了257名妊娠早期女性,血清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43.25(28.88,58.63) nmol/L,维生素D充足者仅占7.40%,而维生素D缺乏者高达59.53%,表明该地区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问题比较突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研究一致[19]。

血脂异常可能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关,但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完全明确,血清维生素D影响血脂的机制既包括直接作用于维生素D受体参与脂肪代谢从而达到调节脂质的作用,还包括通过钙离子或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影响血脂[20]。目前关于妊娠期血清维生素D与血脂的横断面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巴西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妊娠早期维生素D不足与整个妊娠期的血脂、TC与HDL-C比值的变化趋势显著相关,妊娠早期女性的TC、LDL-C、TC/HDL-C值明显低于整个妊娠期[21]。一项妊娠中晚期调查结果表明,妊娠中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TG相关,但与TC无关,妊娠晚期维生素D水平与TC、TG水平均无关[22]。另一项妊娠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的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仅在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血清维生素D与脂代谢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23]。本研究提示,随着妊娠早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TG水平也随之降低,校正年龄、BMI和腹围等因素后,此相关性依然存在。虽然此次研究并未观察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TC之间的相关性,但结果表明,随着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TC呈现升高趋势。造成本研究与上述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本研究纳的样本含量偏少,且大部分调查对象均为城市户口,其文化程度和保健意识强于农村居民。

既往研究发现维生素D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维生素D激活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还通过增加细胞内钙水平,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途径刺激的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24-26]。分析表明血清维生素D与血脂、不良心血管预后之间呈负相关[27-28]。但是本研究发现妊娠早期血清维生素D与TG呈正相关(r=0.205,P=0.001),这可能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妊娠期孕激素和黄体酮的分泌增多,肝脏、脂肪等组织对孕激素敏感性增加,加强了胰岛素抵抗,抑制了脂蛋白活性,从而导致脂代谢紊乱,黄体酮增加引起胆固醇的合成增多,研究显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人外周血颗粒细胞的胆固醇生成,在胆固醇合成的调节中发挥作用[29]。妊娠晚期女性体内血清TG浓度比非妊娠期女性高1.5~2倍,并且在外周血中持续保持高水平,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导致肠道中乳糜微粒增加和脂肪组织酶活性降低,从而使得循环中TG的清除减少[30]。此外,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31],部分血清维生素D通过简单扩散运送到胎儿体内,导致母体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而母体自身激素水平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对脂质代谢产生影响,导致血液中TG水平的下降。

本研究通过分层分析,在校正了年龄、BMI等混杂因素后,比较客观的阐明了妊娠早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但是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并且此次研究仅在一个城市人群中开展,样本量较少,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后续研究。同时,此次研究未分析妊娠早期女性的饮食习惯、民族等对血脂指标的影响,可能造成混杂偏倚。

猜你喜欢
胆固醇血脂维生素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你了解“血脂”吗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