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新闻实现融媒体传播的路径探索

2024-04-22 09:54张雪霏陈雪峰
传播与版权 2024年7期
关键词:传播力

张雪霏 陈雪峰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融媒体时代随之而来。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须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基于此,文章针对传统新闻实现融媒体传播展开探究,通过分析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提出传统新闻实现融媒体传播的有效路径:紧跟时代潮流,构建智能传播平台;发挥差异化优势,开辟全新传播渠道;提升数据素养,促进传播数字化;深度融合服务,落实传播范围全覆盖;强化舆论引导与监督,保证传播客观与公正,以提升传统新闻的传播力,推动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新闻;融媒体传播;传播力

当前,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融媒体是较为新颖的媒体形态,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其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效果,为传统新闻传播创造了发展机遇。在融媒体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新闻媒体应该充分整合、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速推动传统新闻的融媒体传播。

一、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需求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1],变得更为便捷,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在各种平台上获取新闻和发布信息。这种变化对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新闻媒体要更加注重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往往要满足大众化的需求,面向广大受众进行传播。然而,在融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受众开始分化,呈现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新闻媒体要更加精准地定位受众群体,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制作和传播。第二,新闻媒体要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往往是单向的,受众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但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是双向的,受众能够参与新闻传播的过程,如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转发和分享等。因此,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和更新新闻内容,有助于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高受众的参与感,从而增强受众黏性。

(二)传播互动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这种互动性不仅体现在受众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点赞和转发上,还可以使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通过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新闻媒体能够快速获取受众的反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及时调整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提高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往往是单向的、线性的,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然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是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新闻信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新闻讨论,甚至影响新闻报道的走向。此外,这种互动性还加强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联系,便于新闻媒体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新闻内容,增强和提高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三)内容兼容性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新闻媒体不再局限于运用传统的文字和图片形式,而将新闻内容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受众。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新闻媒体还通过运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让新闻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基于这种内容兼容性的特点,新闻媒体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和受众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新闻传播,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例如:在微博平台上,新闻媒体可以采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和图片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在微信平台上,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进行新闻传播;在新闻节目中,新闻媒体可以采用实时的视频和音频形式进行新闻传播。

二、传统新闻实现融媒体传播的有效路径

(一)紧跟时代潮流,构建智能传播平台

当前,传统新闻传播受限的根源在于新闻媒体因互联网冲击而与受众连接失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现代新闻传播的主阵地[2]。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下,融媒体成为大势所趋。例如:“今日头条”在短短4年内累计下载用户数逾4.5亿,仅客户端的日活跃用户数就超过4500万,促使一些传统媒体在该平台上的热点新闻阅读量也超过数百万。可见,新闻媒体可以通过相关平台根据受众特征、场景和文章类别进行内容个性化推荐,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有效解决信息过载与受众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实现传统新闻融媒体传播,新闻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构建智能传播平台,重建受众连接。

1.以受众为中心

在融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受众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新闻信息,而希望能够主动参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新闻内容。新闻媒体只有以受众为中心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和偏好,提升受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然而,当前部分新闻媒

体在构建智能传播平台时只是基于自己能做什么融媒产品,而不是以受众为中心,尚未践行“受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

2.以技术为驱动

正如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所言:“真正的传播革命,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既往是技术。”新闻媒体构建智能传播平台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应调整传统思路,改变简单的“内容+”,树立倚重技术的价值取向。例如,新闻媒体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受众需求和行为习惯,研判新闻传播的趋势;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推荐,为受众提供更精准的内容服务;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和分析受众的语言,形成更自然的语音交互方式,增强受众的交互体验。

3.以人才、资金为支撑

在构建智能传播平台的过程中,人才和资金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人才是推动智能传播平台发展的动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编辑人才和运营人才能够为智能传播平台的研发、运营和维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新闻传播。因此,新闻媒体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和培训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除了人才支撑,资金也是构建智能传播平台的重要因素。充足的资金可以为智能传播平台的研发、运营和维护提供保障。因此,新闻媒体要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获取相关资金支持。

(二)发挥差异化优势,开辟全新传播渠道

在激烈的竞争中,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需要具备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以吸引和留住受众。新闻媒体可以发挥差异化优势,开辟全新传播渠道,探索更多与受众互动的方式,塑造和突出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特色,并形成差异化竞争,从而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在构建智能传播平台后,新闻媒体应致力于开辟全新传播渠道[3]。在泛娱乐化的当下,随着受众对特定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闻媒体应结合自身独有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一两个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专业化的内容生产。也就是说,新闻媒体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在科技、财经、民生等热门领域中打造特色品牌,通过提供专业、深度的内容,满足特定受众群体的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4]。

例如,在广西深化与东盟成员国开放合作的大背景下,南宁广播电视台根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高站位谋发展,着手建设“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该项目是广西首个新媒体对外传播平台项目,面向海内外受众规划建设多语种版本的“云上丝路”网站、手机App以及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Tiktok等海外新媒体账号,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以适应国际传播的新趋势、新需求。目前,“云上丝路”中文、英文、泰文网站日均发布内容近100条,总浏览量达3500万人次;海外社交平台“魅力南宁”账号共发布图片、视频、直播帖文量近8000篇,总计浏览量达1亿人次,互动量达600万人次,吸引东盟成员国及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海外网友的关注;Facebook、Twitter、Tiktok上的相关账号全方位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旅游文化等内容,其中Facebook上相关页面浏览量达400万人次、Tiktok平台相关内容总播放量超过1000万人次,多条短视频浏览量突破1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三)提升数据素养,促进传播数字化

新闻媒体提升数据素养,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趋势,促进传播数字化,实现精准传播和个性化推荐。首先,新闻媒体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从各种渠道采集、获取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行为数据、内容点击率、评论互动等相关数据,监测和评估新闻传播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数据,挖掘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为新闻生产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5]。其次,新闻媒体需要建立一支具备良好数据素养的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和新闻编辑等。他们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具备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最后,新闻媒体需要将数据素养融入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从新闻选题、内容创作到传播策略的制订,充分发挥数据的支撑作用,全力促进新闻传播。

(四)深度融合服务,落实传播范围全覆盖

新闻媒体可以有机整合渠道和平台,通过深度融合服务,落实传播范围全覆盖。一方面,新闻媒体需要注重跨平台的融合,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优势,深度融合服务,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渠道传播。例如,新闻媒体在制作城市形象片上可以采用“1+4+15+”的创意融合传播模式,即以“1部宣传主片+4部宣传短片+

15个以上微视频”的组合方式,突破传统城市形象片的制作和传播的常规套路,既满足新闻推介和受众需求,又精准推送内容,适应年轻受众的传阅习惯,适配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更重要的是,15个以上的微视频可以随拍随推,能够让宣传片的拍摄制作变成城市形象的宣传过程,从而扩大城市形象宣传范围,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新闻媒体需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相融合。除了线上新闻传播,线下活动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方式。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展览等活动,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力。

(五)强化舆论引导与监督,保证传播客观与公正

强化舆论引导与监督是传统新闻实现融媒体传播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传统新闻融媒体传播则是强化舆论引导与监督的必然结果。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进一步加快和拓展,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新闻媒体通过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新闻报道和分析评论,可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从而为传统新闻融媒体传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强化舆论引导与监管,新闻媒体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角色。例如:有些新闻媒体以深度报道和调查报道见长,可以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些新闻媒体以贴近民生的新闻报道为特色,可以在反映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新闻媒体需要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结语

文章分析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探讨传统新闻实现融媒体传播的路径。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应积极寻求改变,锐意突破与创新,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挖掘、凸显自身的作用,使传统新闻实現融媒体传播,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为新闻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引平.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与挑战[J].西部广播电视,2023(22):82-85.

[2]罗盈.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与思考[J].新闻文化建设,2023(20):59-61.

[3]宋文雅.融媒体下如何提高传统媒体新闻质量[J].中国报业,2023(10):102-103.

[4]杨春光.智媒时代提升新闻传播工作效度的实践进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8):123-126.

[5]李歆.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力提升策略[J].记者观察,2023(23):24-26.

猜你喜欢
传播力
产品性与媒介性之争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影响深度科技报道传播力的因素探析
《苍梧晚报》:多元跨界的空间与效益
山东《支部生活》:党刊如何提升“四力”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利用新媒体提升电影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