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建设路径

2024-04-22 09:54丁亚玲
传播与版权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丁亚玲

[摘要]文章聚焦教育元宇宙核心技术,结合沉浸式理论,分析高校图书馆建设沉浸式学习空间的作用以及高校图书馆沉浸式学习空间建设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建立沉浸式学习空间机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提升馆员服务能力的高校图书馆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建设路径,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元宇宙;沉浸式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

在2022年5月召开的“元宇宙与虚实交互前沿系列论坛—天堂的具象:图书馆元宇宙的理想”论坛上,赵星指出,当前图书馆可重点研究“线上虚拟场馆与场景建设”等五个应用场景[1]。尽管目前图书馆在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图书馆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早有实践。2006年11月,联盟图书馆系统(ALS)与联机图书馆活动(OPAL)合作,在虚拟世界“第二人生”上建立了名为“Cybrary City”的信息岛,为学习者提供图书馆服务[2]。2008年9月,我国首个交互式虚拟数字图书馆系统—“国家图书馆虚拟现实系统”上线。随后,各高校图书馆陆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正在向第三代图书馆发展,沉浸式学习将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一、沉浸式理论概述

在《设计的法则》一书中,立德威尔将“沉浸式”这个概念解释为“心流”或者说“流体体验”[3]。张文超等认为,沉浸式学习指学习者完全投入学习活动,这种学习状态也被称为“心流状态”[4]。基于此,沉浸式学习可定义为“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提升为反馈结果的学习方式”。学习者通过沉浸式学习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并不断激励自己提升学习能力,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在沉浸式学习的过程中,沉浸感的形成大多基于学习者的多重感官体验以及他们主观上的学习意愿。

二、高校图书馆建设沉浸式学习空间的作用

沉浸式学习空间具有四个典型特征:沉浸式体验、交互性、构想性、具身性。第一,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指高校图书馆通过克服现实世界的物理限制,为学习者创建一个区别于单一、扁平化现实世界的虚拟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习者能够从感官沉浸转变为行为沉浸,从而获得较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第二,交互性。交互性指学习者通过在沉浸式学习空间中构建自己的“第二人生”,强化与学习环境的协作互动,从而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此外,高校图书馆借助3D、VR等技术建设沉浸式学习空间,还能够与学习者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第三,构想性。構想性指在沉浸式学习空间中,高校图书馆通过结合学习者的认知,为学习者提供非结构化的学习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年龄、兴趣、爱好等多重因素,其在沉浸式学习空间中将会获得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第四,具身性。具身性指学习者需要全然投入沉浸式学习空间,利用该空间所提供的触觉反馈、体积捕捉技术以及动作传感技术等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同时,沉浸式学习空间也可以帮助学习者重新构建感知,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基于上述这四个特征,沉浸式学习空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第一,拓展学习空间。沉浸式学习空间能够使高校图书馆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计算机图像建模技术,构建真实世界中无法想象的、完全共享资源的图书馆场景。第二,增强学习效果。沉浸式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感知获得知识,形成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对知识理解更加彻底、更加深入,且记忆也更加牢固。第三,降低建设成本。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图书馆收集齐所有文献信息资源存在较大难度,即使能够实现,也将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而通过建设沉浸式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储备的同时,降低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三、高校图书馆沉浸式学习空间建设存在的困境

(一)沉浸式学习空间建设机制不完善

目前,沉浸式学习空间在技术、应用、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挑战。沉浸式学习空间建设涉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触觉反馈等技术,是支持学习者在沉浸式学习空间开展智能化学习、AR可视化学习、模拟社交的前提。但是,当前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且设备成本较高。虽然Alphabet等设备龙头公司推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VR设备,但是这些设备价格高昂,这对一般高校图书馆来说难以承担,且高清晰的全景三维显示技术等还处在研究阶段。此外,目前沉浸式学习空间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完整的运行机制,使沉浸式学习空间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潜在的知识产权以及隐私泄露风险

由于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数字内容,且这些数字内容来自不同的网络端点,因此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基于此,如何确保这些数字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安全性,如何减少或避免盗版、抄袭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维护和平衡内容创作者、使用者和提供者的权益,都是高校图书馆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此外,在数字化时代,隐私泄露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沉浸式学习空间需要面对的另一项挑战。罗格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AR/VR头盔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利用并窃取敏感信息,从而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

(三)资源缺乏协调和融合

当前,高校图书馆尚未建立统一的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使“信息孤岛”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高校图书馆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在共建、复制、移植上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共享与交换。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处于较为独立的状态,不能有效地共享和交流、整合和融合,也降低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价值。此外,高校图书馆建设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成本高、难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沉浸式学习空间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发展。

(四)馆员面临新的职业挑战

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建设需要馆员的参与和引导,这对馆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术层面,馆员需要掌握沉浸式学习空间涉及的相关技术并能及时解决技术问题,保障沉浸式学习空间的正常运行;在教育层面,馆员需要具备在沉浸式学习空间中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能有效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服务层面,馆员需要具备及时收集、整理学习者的建议和意见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的能力。然而,当前部分馆员对相关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也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尚未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沉浸式学习空间中的教学活动,无法及时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四、高校图书馆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建设路径

(一)建立沉浸式学习空间机制

为了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建设中,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如图1)。

高校图书馆需要运用3D视觉、AI等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并建立一套能够实现交互性、共享性和具身性的虚实共生系统。该系统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图像显示技术等多种技术构成的复合体,为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全场域与多维度的支持[4]。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将学科主题与VR场景相匹配,利用开放可获取的大数据资源,应用技术工具,深入挖掘学习者所需要的知识,从过去以“馆藏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过渡,使学习者在沉浸式学习空间中既可以享受个性化导览服务,也能够开展休闲娱乐,获得沉浸式体验。

为了满足学习者沉浸式学习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还必须综合考虑物理空间区域大小、功能定位布局、缓冲区、障碍物以及沉浸式体验设备等多个因素来建设沉浸式学习空间,确保学习者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高校图书馆应当注意物理空间的适配,既要保证学习者在获得沉浸式空间体验时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走动,又要避免因空间过大而导致追踪信号丢失;在选择墙面材料时,高校图书馆需要考虑学习者在使用VR设备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加强家具设计、优化空间布局等多种方式来增强学习者对物理空间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相关立法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沉浸式学习空间的知识产权制度,明确沉浸式学习空间知识产权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沉浸式学习空间内容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流程与标准,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转让、保护等程序和条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第二,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举办知识产权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提高学习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第三,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沉浸式学习空间的技术优势,通过数字水印、数字指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沉浸式学习空间的内容进行标识、追踪、验证和保护,保障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协同育人的组织机构,通过搭建联盟、联合体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图书馆间的合作,加快共建共享资源服务平台,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功能、技术平台等的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也应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準、统一的资源服务平台、统一的数据管理制度,将各自独立的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馆之间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使学习者不仅能够跨越地域和时区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还能够在沉浸式学习空间中互相交流讨论,形成一个开放和共享的学习社区。

(四)提升馆员服务能力

第一,提升馆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培训、交流等手段,提升馆员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这包括加深馆员对虚拟现实技术概念的理解,拓宽馆员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场景的认知,使其具备VR设备维护的能力等。第二,提倡馆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优化图书馆传统服务。虚拟现实技术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拓展,使馆藏借阅、阅读推广等传统服务也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引导馆员主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第三,制订专门评价和考核馆员的机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一套针对馆员绩效评价的机制,综合设计馆员的新技术学习情况、工具应用、课程整合以及学习者满意度等多重评价指标。

五、结语

在教育元宇宙的框架下,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沉浸式的学习空间,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知识服务和阅读体验。这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增强学习者的使用黏性,也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洪晨,许可,张闯,等.元宇宙图书馆 一座看得见的天堂:“天堂的具象:图书馆元宇宙的理想”论坛综述[J].图书馆论坛,2022(07):1-6.

[2]杨新涯,钱国富,唱婷婷,等.元宇宙是图书馆的未来吗?[J].图书馆论坛,2021(12):35-44.

[3]张文超,袁磊,闫若婻,等.从游戏化学习到学习元宇宙:沉浸式学习新框架与实践要义[J].远程教育杂志,2022(04):3-13.

[4]徐铷忆,陈卫东,郑思思,等.境身合一:沉浸式体验的内涵建构、实现机制与教育应用:兼论AI+沉浸式学习的新场域[J].远程教育杂志,2021(01):28-40.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