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应对

2024-04-22 21:09毛婉婧
传播与版权 2024年7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人工智能高校

毛婉婧

[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具有超强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ChatGPT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提高思政工作效率、推动思政教育个性化和智慧化,促进传统思政工作变革。然而,ChatGPT引发的创新能力弱化、信息安全和信息误导等问题也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考验。对此,在ChatGPT的使用过程中,高校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快本土化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将ChatGPT的技术优势转变为思政建设的工作优势。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高校;思政工作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美国OpenAI在2022年11月推出的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模型[1]。与传统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不同,ChatGPT通过大规模预训练和深度学习技术,能够理解上下文语义关联并创造性地生成自然语言,从而实现准确、连贯的实时对话。ChatGPT一经发布便迅速引领了新一波技术热潮,类似的人工智能聊天产品更是在国内外竞相涌现。在国外,谷歌推出了Google Bard、微软推出了NewBing等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以期与ChatGPT抗衡;在国内,百度推出了“文心一言”、 阿里推出了“通义千问”、360推出了“360智脑”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以推动相关技术的国产化和本土化创新[2]。

现今,0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成长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善于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获取信息,倾向于在虚拟世界分享观点、倾诉情感、释放真实自我。因此,ChatGPT一经推出,大学生群体便迅速成为其活跃用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基于ChatGPT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ChatGPT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简称思政)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ChatGPT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提高思政工作效率、推动思政教育个性化和智慧化;另一方面,ChatGPT引发的创新能力弱化、信息安全和信息误导等问题也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考验。

一、ChatGPT为高校思政工作帶来的机遇

(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育人。育人工作取得实效不能靠强制灌输和重复说教,而应靠以理服人。高校要做到以理服人,既要讲好学术之理,又要讲好事实之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4]。因此,高校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使思政教育深入人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精力和教学资源所限,其开展的思政教育往往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案例,教师有理讲不清、有理辨不明,最终影响思政工作效果。

ChatGPT具有强大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理论知识查找相应的现实案例,并提供新闻、图片和视频等素材资料,从而极大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ChatGPT将枯燥的思政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由被动说教转为主动信服,从而更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不断融合,使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教学体验中心等教学场地的出现重塑了传统教学环境;慕课、微课、云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的出现使思政教学摆脱了时间束缚;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教学组织形式的兴起使思政教学打破了空间限制。这些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使思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也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灵活性,极大地提升了思政课程的吸引力。然而,新媒体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运用同样存在弊端。首先,新媒体信息技术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管是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还是在线教学,师生之间无法面对面沟通,教师难以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直接评估[5]。其次,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的降低还将导致学生学习精力难以集中和学习兴趣减退。再次,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会降低,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社交隔离。最后,学生对新媒体教学形式的喜爱大于教学内容本身,对理论问题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容易导致理论教学浮于表面。

ChatGPT具有良好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沟通能力,可以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充当助教角色。首先,ChatGPT具备回答专业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解答学生提出的理论问题,还能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ChatGPT能够基于教学内容生成相应题库,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教学测验,ChatGPT还可以分析学生是否掌握薄弱的知识点,由此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指导[6]。其次,通过实时对话交流和智能提醒,ChatGPT能够在网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此外,ChatGPT还可以通过创设竞赛游戏等方式建立智能引导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最后,ChatGPT能够建立虚拟讨论小组,并在讨论小组中充当组员角色,强化学生的课堂社交观念。

(三)提高思政工作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除了课程思政教育,思政工作还包括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安全教育、风险防控等工作。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力军,前者负责在思政课程中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后者负责实时关注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价值引领。不管是思政课教师还是辅导员,他们的工作都需要深入每一个学生。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数比约为1:171[7],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约为1:350,因此他们的工作量无疑是极其巨大的。

ChatGPT应用于思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ChatGPT可以在备课环节协助思政教师搜集教学资源、撰写教案等;可以在上课环节协助思政教师组织教学语言、回答学生问题等;可以在课后环节协助思政教师设计教学测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等[8]。另外,ChatGPT也可以协助辅导员处理日常思政工作。在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ChatGPT可以生成相应调查问卷,实时评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协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在党建工作方面,ChatGPT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上培训资源和考核测试,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入党的引路人和把关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ChatGPT可以预先收集学生需求并协助辅导员进行校园活动设计,提升校园活动的吸引力。在安全教育方面,ChatGPT可以为学生普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网络安全等相关安全知识。此外,ChatGPT还能够针对特定工作提供相应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参考,协助辅导员处理复杂的工作事务。总之,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应用ChatGPT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成本,还可以显著提高思政工作质量。

(四)推动思政教育个性化和智慧化

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共性,也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然而,由于学生数量多加之教师精力有限,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情感需求。ChatGPT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并基于此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案[9];ChatGPT也能够成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职业建议、技能拓展和求职技巧等服务[9];ChatGPT还可以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予以解答。因此,ChatGPT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和智慧化。

二、ChatGPT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创新能力弱化

ChatGPT可以针对各种学术问题做出专业解答,学生能够快速获得答案,因此受到大学生群体青睐。一项来自美国Study.com网站的调查显示,有89%的美国大学生使用ChatGPT写作业,有48%的大学生使用ChatGPT考试[10]。我国也有不少大学生利用ChatGPT完成课后习题和课程论文[12]。ChatGPT的強大无可否认:美国北密歇根大学学生使用ChatGPT撰写的课程论文得到全班最高分;ChatGPT顺利通过了美国司法考试和商学院考试[11]。正是因为ChatGPT的学术能力出色,大学生可能会直接照搬ChatGPT提供的答案而不加以思考。而这不仅涉及作弊、剽窃和侵权等学术不端问题,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弱化。

(二)信息安全问题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科研机构,不仅拥有大量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还掌握大量科研数据、学术论文和课程资源等知识产权信息。这些信息是高校的重要资产,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轻则发生网络诈骗、骚扰和信息冒用,威胁学生和教师的人身财产安全;重则发生核心机密外泄,不仅影响高校的学术竞争力,严重时还将威胁国家安全。

ChatGPT能够将用户输入的内容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导致用户个人信息和对话内容存在泄露风险。目前,中文版ChatGPT相关平台资质不一,尤其是存在大量个人搭建的ChatGPT镜像网站,其合法性和安全性都存在较大争议。如果用户在使用时不加甄别,一些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这些镜像网站收集用户个人隐私、实施网络钓鱼和木马攻击、窃取用户机密数据。此外,ChatGPT作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聊天工具,需要预先进行大规模数据训练。高校将ChatGPT应用于思政工作,必然需要预先输入大量思政工作信息,这也对高校的数据隐私和知识产权带来一定风险。

(三)信息误导

ChatGPT虽然不断升级和完善,但是其提供的输出信息仍存在一些理论错误和事实错误[13]。比如,有人检索了ChatGPT生成的参考文献,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杜撰出来的[14]。ChatGPT具有强大的论证能力,通过对输出文本进行“合理论证”,从而彰显文本的“可靠性”,因此其输出内容极具迷惑性。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由ChatGPT创建的论文摘要被提交给同行评议人员时,他们只能发现63%的虚假内容[15]。ChatGPT输出的虚假内容对专业人员尚且具有如此之高的欺骗性,可以想见,其对学生的欺骗性只会更强。尤其是当ChatGPT的输出内容超过学生认知范畴时,学生无法判断是否合理,更容易被ChatGPT误导。

三、ChatGPT介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风险应对机制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ChatGPT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融合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如何应对ChatGPT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好地将ChatGPT的技术优势转变为思政教育的工作优势,是高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加大监管力度

当前,ChatGPT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如上文所分析的,ChatGPT在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因此,ChatGPT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

首先,高校应加强技术监管,对ChatGPT的算法模型和服务器进行安全监督,针对ChatGPT存在的安全漏洞予以修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漏。其次,高校应加强文本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ChatGPT生成的违规语言。再次,高校应制订合理的应用规范,将ChatGPT的应用严格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学术侵权、剽窃等问题的发生,防止师生对ChatGPT产生依赖。最后,教育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ChatGPT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及时追责,创建风清气正的ChatGPT应用环境。

(二)加快本土化创新

ChatGPT是由西方社会主导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这也决定了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应用中的局限性。在算法设计方面,ChatGPT基于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維习惯,对中文语言存在一定的理解和表达偏差。在预训练方面,ChatGPT基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互联网数据库,意识形态偏向资本主义。在安全性方面,由于ChatGPT尚未面向中国用户开放,因此国内用户使用ChatGPT主要依赖各种镜像网站和私人代理平台,这些网站和平台无法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因此,我国加快ChatGPT的本土化创新势在必行。

虽然我国已出现了由国内公司开发的“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国产化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但其与ChatGPT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土化创新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16]。对此,高校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科研攻关、开展多校合作等方式,集中科技力量奋起直追,打造世界一流的本土化ChatGPT。高校可在算法设计中融入东方思维和语言习惯,打造出更适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本土化ChatGPT;在预训练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使本土化ChatGPT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3]。ChatGPT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全新变革,但无论怎么变,思政工作始终是一项“人的工作”,思政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在工作理念上,思政教师要坚守思政教育目标,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ChatGPT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融合应围绕如何使用ChatGPT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而不应围绕如何减少教师工作量。在工作模式上,面对ChatGPT带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弱化问题,思政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比如,面对学生通过ChatGPT撰写论文的情况,思政教师可以将课后论文考核转为课上考试考核,或者允许学生利用ChatGPT生成课程论文,但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对ChatGPT生成的论文进行学术评析等。在工作内容上,思政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大学生只有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面对ChatGPT潜在的信息谬误、信息模糊,大学生只有经过批判性思考才能做出理性判断,才能做到不偏听、不偏信。

四、结语

作为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最新科技产物,ChatGPT的出现和应用必将引发新一轮的教育变革。对此,高校和思政教师应充分把握ChatGPT带来的发展契机,科学审视ChatGPT潜在的安全隐患,制订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顶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与忧[N].科技日报,2023-02-16.

[2]趣解商业.谷歌发布大模型,国内“百模大战”鏖战正酣 [EB/OL].[2024-02-22]. https://36kr.com/p/2551946111721606.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4-02-22].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6/1208/c1024-28935841.html.

[4]“‘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

[5]韩奕.ChatGPT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应用性路径研究 [J].林区教学,2023 (07): 18-21.

[6]于浩,张文兰.ChatGPT技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03): 260-267.

[7]人民网. 教育部: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24.08万人 师生比1:171 [EB/OL]. (2022-03-17)[2024-02-22]. http://edu.people.com.cn/n1/2022/0317/c1006-32377382.html.

[8]戴岭,胡姣,祝智庭. ChatGPT 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方略[J].开放教育研究,2023(04): 41-48.

[9]朱永新,杨帆.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 机遇、挑战以及未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23 (07): 1-14.

[10]Productive Teaching Tool or Innovative Cheating? [EB/OL]. [2024-02-22].https://study.com/resources/perceptions-of-ChatGPT-in-schools.

[11]搜狐网.学生用ChatGPT拿下全班最高分,教授惊呆!全美高校打响AI反击战 [EB/OL]. (2023-02-04)[2024-02-22].https://www.sohu.com/a/637303120_130887.

[12]每经网.调查|国内高校已有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杰作”快赶上老师了!“AI作弊”怎么防?[EB/OL].(2023-02-09)[2024-02-22].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3-02-09/2662851.html.

[13]李会春.ChatGPT的智慧生成特征及对高等教育的挑战[J].江苏高教,2023(08):1-12.

[14]南方都市报.用chat破解ChatGPT,高校和AI斗智的这四个月[EB/OL].(2023-03-28)[2024-02-22].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0328776864.html.

[15] THORP H. H. ChatGPT is fun,but not an author[EB/OL]. (2023-01-26)[2024-02-22].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7879.

[16]第一财经.我们离OpenAI还有多远?“代差”不止几个月,试错成本仍较高[EB/OL]. (2023-05-29)[2024-02-22].https://m.yicai.com/news/101769025.html.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人工智能高校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创新思政工作,提高人才素质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