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农机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4-22 10:41瞿济伟张宝峰奚小波张翼夫张瑞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机考核

瞿济伟,张宝峰,奚小波,张翼夫,张瑞宏

(扬州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涉农院校的工科专业,是农业院校培养工程人才的重要部分。工程实践是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1],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中,生产实习是必修实践环节,其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可使学生熟悉农机生产应用,锻炼操作技能,使学生加深对农机行业现状与发展水平的认识,培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强劲,但研发出的先进技术在生产应用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机人才培养与生产脱节、缺乏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3-4]。因此,面向当前农机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农机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才能够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农机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1 农机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机行业对农机人才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以往注重农机的应用和管理,随着农机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如今逐渐向高质量农机设计制造与研发方向发展,农机人才的主要流向是农机装备相关的企业[5-6]。然而,当前部分涉农院校的生产实习环节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学生虽然在理论课程中学习过农机装备设计、制造、维修保养等相关知识,但实际生产实习中较少涉及这些知识,难以真正培养和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7-9]。以下是当前该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视度不足

在农机生产实习中,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通过生产实习较好地锻炼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产生以上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足,没有明确生产实习到底要做什么、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才能有良好的实习成效,对生产实习重视程度低,最终导致参与度不高,难以保证实习效果。

1.2 缺乏高水平指导教师

农机生产实习环节和理论课程区别较大,指导教师虽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参与生产实践的时间有限,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不了解,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当前在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仍是主体,不少年轻教师虽为博士毕业,但在生产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同时对于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也还存在盲区。部分农业院校的生产实习只有一周,在短时间内要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师的生产实践指导水平要求较高。缺乏实践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是当前农机生产实习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原因之一[10]。

1.3 实习内容不深入

在农机生产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受限于实习场所安全管理要求的限制,学生实习只能局限于观摩和操作;另一方面,当前的教学形式以农机机型、使用过程参观及相关理论介绍为主。因此,学生实习的内容十分有限,难以了解到农机装备产品创新、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实践知识,未能认识到当前农机装备生产状况,对于面向农机设计、制造、应用的综合工程能力难以产生深入认知,进而降低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1.4 组织形式较松散

在农机生产实习中,一般是专业全部学生集中在一起实习,每个实习环节都是全部学生共同听教师现场讲解,生产实习教师较少,当学生人数较多时,难以有效组织和管理,无论是现场观摩还是实际操作,受限于实习场地、机具、时间等方面因素,不少学生没有机会近距离参观或者动手操作;生产实习的组织形式较松散,学生难以获取有效的工程实践知识和技能。

1.5 实践考核缺乏针对性

目前,部分院校在评定学生生产实习成绩时,都是以学生的实习报告为主要依据,再根据出勤情况进行综合给分;对于生产实习考核,实习报告必不可少,但是主要依据实习报告进行评定,则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实习的质量与深度,部分学生虽然没有真正参与具体实践环节,但也能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使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完成实习报告,忽视工程实践锻炼。由于实习条件、安全要求等因素的限制,有时候实习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现场考核[11]。因此,考核缺乏针对性也是农机生产实习中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一大阻碍。农机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现状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农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问题框图

2 教学改革思路

2.1 挖掘学生内在动力,使其提高重视程度

学生对农机生产实习的理解与重视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兴趣和动力。因此,农业院校在实习条件方面要给予保证,应选择配备有智能农机装备、农机设计与制造、生产应用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先进的农机装备和制造理念,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体会到实习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益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农机装备的内在动力。农业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竞赛,将其作为考核加分项之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农业院校可以介绍实习基地相关农机应用的成功典范,邀请农机优秀企业家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农机生产实习乃至本专业的认知,提高其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

2.2 聘请企业导师,提升指导水平

在生产实习环节,农业院校可以聘请基地的企业技术人员或工程师作为兼职导师,现场示范并指导学生的实践,包括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以及农业机械生产工艺等。企业导师长期在生产一线,对于农机装备的设计、制造、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均具有深入的认识,在生产实践方面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同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工程知识。在此基础上,实习带队的教师再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详细剖析和补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工程实践知识与技能。

2.3 结合行业需求,拓展实习内容

农机生产实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农机生产相关专业知识,并提升学生对农机装备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于其在未来从业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12]。因此,生产实习要面向农机行业设计、制造、应用需求,若不结合当前的行业人才需求特点,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在生产实习中,农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实习企业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学习当前农机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先进加工工艺等;让学生参加企业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相关技术管理部门的实习,了解农机企业运行机制以及农机的操作使用、维护、调整等内容。通过实习内容的拓展,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契合当前农机行业人才特点。

2.4 细分实习计划,优化组织形式

学校要与实习企业合作,在确保顺利生产的前提下,细分实习计划,保证实习效果。在学习形式方面,充分借助企业导师资源[13],细分教学内容和学生分组,进行轮岗实习,企业导师现场对每组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和实践培训,对零部件和整机产品的功能分析、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装配质量要求等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产制造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生产实习,提升学生对农机装备制造和装配过程的认识,同时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农机的使用、操作和维护过程,学生工程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以分期进行实习,比如人数太多可以分两期进行,不仅便于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参与度。另外,指导教师须每天检查各组学生的日记,进行交流、总结,形成现场实践与课后复习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总结实践中的工程知识。

2.5 优化考核内容,提升考核实效

当前,农机生产实习以实习报告和出勤进行成绩考核,降低了考核的实效性[14]。为此,教师在进行生产实习成绩评定时,除了以平时出勤和实习报告优劣为准外,还要纳入实践考核成绩,该部分成绩可以由企业导师给分,考核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依据学生在具体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工程知识学习情况、农机生产实践知识掌握情况等,可以较为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生产实习整体效果;同时,该项考核促使积极性较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此外,在分组轮岗实习过程中,小组成绩也要纳入实习成绩中,可使小组内部成员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农机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改革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农机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策略框图

3 实践成效分析与评价

3.1 学生实习效果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扬州大学农机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明显提升。首先,学生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加深,该专业学生通过生产实习,提升了学习农机的兴趣和热情。在生产实习中,通过对农机设计、制造、应用等方面的详细了解,结合企业导师、带队教师的专业讲解和引导,学生了解了现代农机的先进性能,逐渐产生了未来从事与农机相关工作的想法。其次,通过生产实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在实习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每个实习环节,和企业导师互动,让学生对于现代农业装备的基本原理、设计制造、生产应用以及质量管理有全面的认识,部分学生还提出了对于当前生产的一些建议,说明实习带动了学生对于生产实际的思考,提升了其创造性思维、工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细分实习计划、优化组织形式和考核内容等措施,学生认真参与每一个实践环节,实习结束后整体考评成绩也较以往有一定提升,提高了学生整体实习效果,较好地实现了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

3.2 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且建立了密切的师生关系,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实习指导教师从教学实习和讨论中获得启示,逐渐摸索新的、更有效的实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对于提升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3.3 毕业论文质量

为了分析改革成效,本文对改革后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了跟踪,扬州大学农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有一个必要环节是撰写生产实习报告,通过和以往生产实习报告对比,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生产实习报告质量明显提升,整体评分高于改革之前;不仅如此,不少学生将生产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本科毕业设计,如农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等,使学生的作图水平和工程思维有了明显提升,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

4 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工程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实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剖析了当前生产实习在课程理解、实践内容、师资水平、组织形式、考核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通过生产实习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促进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未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面向现代农业装备行业的生产需求,由原来的侧重农机田间应用、管理、维护以及推广的技术人才培养,逐渐转向注重农机创新设计、制造、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机考核
沃得农机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内部考核
不一样的农机展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