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旅游业碳排放量估算及分析

2024-04-23 08:29李闰春杜玉英
绿色财会 2024年2期

李闰春 杜玉英

摘要:双碳战略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采取行动致力于行业低碳化发展。旅游业是旅游城市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目前针对旅游城市的碳排放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为研究样本,采用“自下而上”法对乐山市旅游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运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对2005~2020年乐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情况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乐山市旅游业存在碳排放量逐年升高且增速较快的情况,旅游交通中公路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压力较大,旅游活动中休闲度假方式产生的碳排放量较高,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为推动乐山市旅游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旅游业低碳化  “自下而上”法   碳排量测算

一、引言

旅游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体量大、发展快、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但是,旅游业也会产生碳排放,且增速较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环境规划署的研究报告显示: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9%,由此形成的温室效应约占全球总效应的14%,并以2.5%的增速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旅游业碳排放量将突破65亿吨[1-3]。科学度量旅游业碳排放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出应对之策,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碳排放量测算、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碳排放的效率分析和旅游业“双碳”目标实施路径四个方面。刘媛媛[4]王凯等[5] 采用“自下而上”法,采取先分解后加总方法对旅游业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杨名扬等[6]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宁夏2013~2017年能源消费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发现在宁夏能源消费碳足迹中,天然气的消费碳足迹最多,其次为煤炭消费;赵盼月等[7]构建了STIRPAT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了人均收入水平、能源强度和区域人口等因素对成都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徐琼等[8]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9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再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Markov链,科学预测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发展趋势;乔向杰[9]提出通过智慧旅游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模型,发展旅游碳汇经济,助力实施旅游业“双碳”战略;吴承照和欧阳燕菁[10]提出从科学的研究框架、健全的法规政策和严格的监测与计量体系三个方面来落实“双碳”目标下旅游业的环境责任,推动全行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任洁[11]提出通过绿色发展、低碳文化和碳汇补偿等方面来进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重塑,通过政策引领、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来实施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只是针对整个旅游业绿色发展相关的宏观研究和相关省份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具体的旅游城市的碳排放量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旅游城市四川省乐山市为研究样本,采用“自下而上”法和Tapio脱钩指数模型对乐山市的旅游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旅游业碳排放量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推动乐山市旅游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二、 旅游业碳排放量估算及分析方法

(一) 采用“自下而上”法测算旅游业碳排放量

本文拟将旅游业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归纳为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并借鉴有关文献[12],结合乐山市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采用“自下而上”法计算乐山市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即先核算三个方面的碳排放量,再进行汇总,得出乐山市旅游业的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13]如下:

式(1)中的C为乐山市旅游业的碳排放总量;C1为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C2为旅游住宿的碳排放量;C3为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

式(2)中的i表示乘客乘坐的交通工具,i=1 表示公路运输,i=2表示水路运输;表示采用第i种交通工具的周转量;表示采用第i种交通工具的游客比重;表示第i种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因子。

式(3)中的Q表示乐山的年接待旅客人数;T为旅客在乐山的平均停留时间;β为每张床每晚的碳排放因子。

式(4)中的j表示旅游目的,j=1表示旅游目的为观光旅游,j=2表示旅游目的为度假休闲,j=3表示旅游目的为出差、开会和商务,j=4表示旅游目的为探亲访友,j=5表示旅游目的为其他目的,这里将文娱、体育、健身、养生、保健和疗养及其他旅游目的归纳为其他旅游目的;表示为j旅游目的的旅客人数;表示為j旅游目的的碳排放因子。

(二) 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程度

碳排放脱钩效应是在保障经济增长基础上,研究经济增长与排放的温室气体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要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逐渐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当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小于0或者小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时,表明经济增长不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种情况视为脱钩。本文以Tapio脱钩模型来衡量乐山市的碳排放脱钩效应,以乐山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衡量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5)中的I表示基期旅游收入;C表示基期碳排放量;表示本期旅游收入与基期旅游收入之差;表示本期碳排放量与基期碳排放量之差。

根据Tapio[14] 、黄国庆和汪子路[15] 对脱钩效应指数范围的划分,将脱钩效应分解为脱钩、连接和负脱钩三种类型,以0,0.8和1.2为基础对脱钩效应系数进一步细分为八种类型,如表1所示。

三、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及其副本、《乐山市统计年鉴》、《乐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乐山市十四五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05~2021年的相关数据。

四、 乐山市旅游业碳排放量估算及结果分析

(一) 乐山市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测算

利用“自下而上”法计算乐山市旅游业碳排放量,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

2005~2020年期间,乐山市旅游业碳排放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除了2006年有短暂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处于增长状态。旅游交通、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三个部分的碳排放量的变动趋势与碳排放总量基本保持一致。在碳排放总量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占比最高,达到了83.67%以上,旅游住宿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最低,不到1%。下面具体分析旅游交通和旅游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

1. 乐山市旅游业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分析

2006~2020年乐山市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增速趋势如图2所示。

在图2中,2013~2019年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增速虽呈下降趋势,但总体维持着8%以上的增长速度。乐山市旅游交通产生的碳排放量分为公路和水路,公路产生的碳排量占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95%以上。故在减污降碳过程中,乐山市需重点关注公路产生的碳排放。

2 .乐山市旅游业旅游活动碳排放量分析

2005~2020年乐山市旅游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如图3所示。

2005~2020年乐山市旅游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占乐山市旅游业碳排放总量的10%~15%。在图3中,各类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排序为:度假休闲>探亲访友> 商务活动≈观光旅游>其他目的。除了度假休闲外,其他旅游活动碳排放量总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度假休闲碳排放量约占旅游活动碳排放总量的26%~72%,且波动很大。

(二) 乐山市旅游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情况脱钩情况分析

基于Tapio脱钩模型测算出2006~2020年乐山市旅游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指数,具体如表3所示。总体脱钩状态由波动较大转为增长连接,再转为增长负脱钩状态,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与排放量之間的关系由不稳定转向稳定,从性质上有向好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改善。

2006-2020年乐山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脱钩效应指数趋势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2006~2020年的脱钩效应指数波动较大,最小为-1.66,最大为4.76,说明乐山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非常不稳定。其中,2016年在旅游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碳排放量的增速急速下降,2016年的脱钩效应指数急速上升。

同时,可以看出从2013年开始到2019年,旅游收入和碳排放均为正向增长,旅游收入的增长率要高于碳排放的增长率,说明乐山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源使用合理,为旅游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奠定基础。但旅游业碳排放增速不断上升,表明乐山市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

五、 乐山市旅游业碳排放量结论分析与建议

(一) 结论分析

本研究利用“自下而上”法对乐山市2005~2020年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乐山市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从旅游业碳排量来看,旅游交通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据较大比重,其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增速不断加快。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目前高铁运输情况的相关数据由发改委相关部门管理,乐山市没有将高铁运输的相关数据单独整理,而是将其归为公路中统计;二是近些年来,到乐山旅游的游客中本省游客居多,大多采用自驾的方式或者乘坐高铁的方式,使得旅游业公路排放量较高且增速不断上升。

(2)旅游活动中的度假休闲方式有较高的碳排放压力,其次是探亲访友。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休闲度假旅游更注重安全、宁静、优美的环境、可以缓解紧张的生活节奏,因此选择此种旅游方式的游客较多,同时也增加了碳排放压力。

(3)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不明显。从2.2部分的分析结果看,脱钩效应指数整体波动频繁,脱钩程度不佳,说明乐山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能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碳排放压力较高。

(二)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具体的旅游业的“双碳”目标,并做具体规划,强化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核算工作。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双碳”目标实施的重点在发电、制造业等高碳排放行业,对于旅游业的碳排放没有足够重视。建议建立健全“目标——规划——核算——方案——执行反馈”的“双碳”目标系统化流程,从制度规则上控制,从核算数据上监控和反馈,在执行中不断改进,最终促进旅游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2)普及智慧旅游,加强行业之间的节能减排合作,共同建设低碳化的生态系统。旅游业涉及行业较多,比如公路旅游碳排放量较高,可以与交通部门合作;旅游景点可以根据旅游APP上的节能减排数据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门票优惠券、优惠券换购等等);交通部门也可以跟根据旅游景点的相关数据制定交通行业的优惠政策(通行费优惠券)。一方面,用优惠政策引导游客的节能减排行为,另一方面游客的行为也能推动行业间完善合作规则。

(3)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开发低碳化的、与旅游业相配套的休闲娱乐活动。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旅游碳排放量,推动乐山市旅游经济与碳排放的强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UNWTO, UNEP. 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R]. Madrid: UN, 2008: 23-45.

[2] UNWTO. Towards a low carbon travel and tourism sector[R]. Davos,

Switzerlan: World Economic Forum, 2009:3-36.

[3] Lenzen M,Sun Y Y,FATURAY F,et al.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global

tourism [J]. Nature Climate Change,2018,8(6): 522-528.

[4] 刘媛媛. 重庆市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2.

[5] 王凯,余芳芳,周晓冰,等. 中国旅游业碳减排潜力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2,38(3): 112-119.

[6] 杨名扬,冯骁,徐浩.宁夏能源消费的碳足迹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20, 41(3): 291-294.

[7] 赵盼月, 郭婷婷, 陈曦,等.成都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能源

与节能, 2022(10): 1-4.

[8] 徐琼,程慧,钟美瑞.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趋同演变及其趋势预测[J].

生態学报, 2023,43(9): 3417-3429.

[9] 乔向杰. 智慧旅游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 旅游学刊, 2022,37(02):10-12.

[10] 吴承照, 欧阳燕菁.“双碳”目标下的旅游业环境责任[J]. 旅游学刊,

2022(5):8-10.

[11] 任洁.“双碳”目标下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 旅游学刊, 2022,37(5): 12-13.

[12] 韩苗苗.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与达峰预测[D]. 大连:东北财经大

学, 2022.

[13] 石培华, 吴普.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J]. 地理

学报, 2011, 66(2):235-243.

[14] 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 [J]. Transport policy, 2005,12(2): 137-151.

[15] 黄国庆, 汪子路,时朋飞和周贻. 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测度与

空间分异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1, (4): 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