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2024-04-25 05:05杨建毅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生命线政治思想

张 婕,杨建毅

(1.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200;2.西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思想政治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认识,塑造人的精神,统一人的意志,坚定人的理想与信念的一种重要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生命线工程加以推进,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探索与现实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清醒与坚定,使之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并得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对这一理论概念的理解与推演,体现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在具体阶段和具体条件下的特殊重要性的认识,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过程[1]。

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仍然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梳理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认识的历史演进,总结其历史经验,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也为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生命线作用的提出

无产阶级政党在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活动的现实活动中提出、形成、发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最先使用了“宣传工作”“鼓动工作”等概念,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提出,参加同盟的每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2],这里的“宣传工作”实质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十分注重开展理论教育工作,1890年,恩格斯在给左尔格的信中明确表示,革命发展最快的地方,“当然是一部分无产阶级已经组织起来并且受过理论教育的地方”[3]。列宁除了沿用宣传工作等概念外,还明确提出了“政治教育”这一概念,认为:“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4]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在不同时期采用的具体表述有所区别,使用的概念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成立初期开展思想工作、发动工人运动时,就曾使用过“宣传工作”“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工作”等多种说法。1951年,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但未固定使用。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直至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之后,“思想政治工作”才成为统一用语。

“生命线”本被喻为维持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而以“生命线”来比喻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其在党的各项工作中起极端重要作用的生动阐释。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生存条件异常艰苦,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一度蔓延,组织建设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比喻为“生命线”就是因为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当时的中国,只有拥有先进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同一切敌人和困难做斗争才能赢得胜利,才能保障各项事业的发展。1937年,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道:“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5]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呈现出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建设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凝万众于一心,将全党全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对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1978年,随着全国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热潮,思想政治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通过解放人民群众的思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我们更加需要坚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使政治同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向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迈进。

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历史发展与重要作用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它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时刻体现着党的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生命线”一词首次出现于1932年7月中共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闽赣两省委的信中,但在此之前,党关于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已见诸各种会议和文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局面,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以赢得革命的胜利,解放全中国。此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围绕启蒙群众、唤醒群众、统一思想、增强战斗力等方面展开,促进了中国革命发展,保障了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提出了党的宣传工作的任务,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需要遵循的根本准则。党在第一届领导机构中就设立了宣传委员一职,专门负责宣传工作,随后又设立了中央宣传部和地方各级宣传部,正式建立了党的宣传工作机构。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建立了专门开展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为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在造就革命军队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大革命失败后,鉴于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革命武装的政治工作受到了全党的高度重视,也成为这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第一次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架构在军队中建立起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在古田会议召开前的较长时间里,红军内部就政治工作在军事斗争中的地位作用问题上出现了较大分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鉴于党内出现的诸多问题,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古田召开了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第一篇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成,为其在党内发挥“生命线”作用奠定了基础。1932年7月,党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指出“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6],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后来又对这一论断进行了阐明,标志着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此后,这一论断被广泛应用于党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二)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的时代和形势,党的中心任务便由革命战争转移到了国家建设上来,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毛泽东明确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7]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经济工作之间的本质联系,为“生命线”理论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1951年,刘少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一词,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生产劳动,掀起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高潮,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开启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新局面。期间,毛泽东多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涵、性质等进行了深入阐释。1956年,毛泽东全面总结了建党建国以来我国的各项建设,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明确了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作用,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全社会、全体人民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观点。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见解和深刻、透彻的语言阐述了当时开展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并获得了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8]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领域,这是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论断的创新与发展。此外,在与经济工作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政策,力求把握二者的平衡,反对出现因重视经济工作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也反对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视经济工作的错误倾向。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改革向更深的阶段发展、开放持续扩大的实践背景,党又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进一步丰富了“生命线”的理论内涵,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十六大以来,党站在新的高度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探索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以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领域工作的内在联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领域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了“生命线”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新阐释。

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历史进程,积极总结相关经验,能够为今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借鉴与保障,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一)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能否得到发展,自身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新时代开展相关工作,更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方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愈发受到重视,而这一工作及其相关任务的贯彻落实,最终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来完成的。因此,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这一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就要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这就要求既要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又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通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守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田”。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充分肯定党的领导尤其是党对这一工作领导的核心作用,抓好其在党员、群众中的落实,以思想引领群众,不断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一方面,要重视抓好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不受思想指导的行动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则是盲目的实践,人民群众若不学习先进理论,就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认识就会出现偏差,社会发展也会因此偏离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尤其是理论建设,先后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建国初期整风整党运动、1957年整风、1983年整党等多次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人将党的建设和理论学习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尤其是近期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都是持续落实理论学习制度的典型表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强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认识,重视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才能使党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将党的领导作用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来,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群体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及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中的严峻挑战,我们更加坚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员干部群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仅表现在将人民群众作为重点对象,也表现在重视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若党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偏差,则整个国家的各项工作必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工作应付了事、方法滞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员干部中的作用,要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帮助党员干部认清形势,保证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上的先进性。同时,还要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工作保障,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能。

其次,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青年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到国家战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0]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用正面事例教育指导人、用合适方法教育塑造人、用实际行动教育影响人。

最后,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中的重要思想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自创立起,首先就是为红军服务的,是红军的生命线。中国强军梦的实现,仍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保持我国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中的作用,制定新形势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坚定培养革命军人的思想政治意识,在实践中创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观意识,提高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三)在实践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新的时代形势对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新时代坚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相关工作者在坚持党的工作传统与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要创新工作理论。首先,要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解放思想,使其以自身思想打动、影响他人。实践决定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勇气打破已有的思维规律与思维活动局限,有决心摒弃工作中生搬硬套的思维模式或不考虑实际、超越现实的工作方式,从实际问题出发,并最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次,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性。服务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属性。当前,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交织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不断强化为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意识,增强内向聚合力与外向吸引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最后,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创新工作内容要注重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紧密结合群众日常生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工作理论,针对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既要做到“高大上”,也要做到“接地气”。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还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一方面,要在坚持原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走群众路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中的开展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思想理论宣传是否真正深入群众心中,群众是否真正接受并落实为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学习、领悟群众路线的内涵,深刻把握群众路线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联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同时,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采取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才能在思想上引导群众,在实践中赢得群众。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工作对象也具有更明显的思想反差与时代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要坚持从实践出发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我国国情与发展阶段,从实际出发,积极运用网络科技手段,作出符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回答,将人们从僵化的思维体制中解放出来,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斗争中不断总结奋斗经验、概括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融入具体时代要求所得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更应重视生命线作用,将其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创新研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蕴含的制度优势,将其转化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治理效能。

猜你喜欢
生命线政治思想
除险清患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