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发展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4-04-25 12:24邹俊中王凯刘莉
今日财富 2024年10期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体系

邹俊中 王凯 刘莉

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未来产业创新体系是技术创新体系,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一脉相承。通过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转换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快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构建专项扶持政策体系等路径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未来产业内涵

2021年,“未来产业”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正式文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由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前沿科技引领,在重大国计民生领域交叉融合应用,且以大数据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形成以“融合与共享”为特征的商业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体系。未来产业的创新体系,是指由知识、技术、政策法规以及组织等因素综合构建的复杂体系,对未来产业孵育、成长、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创新生态系统。未来产业创新体系的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所、政府机构等。未来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因此,高效的研究机构在未来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未来产业市场主体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依赖制度环境支持,但是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政策支持也各不相同。通过法治手段形成制度形式,减少知识产权主体间的沟通障碍,可促进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为产业创新体系各部分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精神和制度保障,包括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习俗、社会网络、营商环境、创业氛围等软要素,以及基础设施、金融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和经济存量。这些要素都会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和完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不仅依靠市场机制,还要发挥基于市场精神的政府的积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丰富的内涵,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黄贤海(2021)通过与传统制造业进行比较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表现为:较高的创新能力、高生产效率、供应质量以及绿色发展水平四个方面。李英杰(2021)基于产业层面开展了研究,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供需体系和要素体系的共同发展,包含优化产业结构、高效生态系统、增效提质。唐晓华(2021)研究认为,创新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通过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制造业整体质量转型、效率转型、动力转型。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要素升级、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心,改革开放至今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制造业配套产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可以实现低端产品的生产,也可以进行中端产品组装,同时在高端制造方面也正逐渐走在世界前列。2011~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18.9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3.5万亿元。2021年占全球制造业比重接近30%,比2020年增加了9.8%。在主要工業产品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有四成以上种类位居全球第一。中高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无人机、航天技术、水下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视、智能手机等产品的产量达到全球第一。

2011~2020年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值整体同样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1年为149615.3亿元,2020年为169079.5亿元,年均增速2.18%。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为4.14万家,较2020年增长2.98%。2020年我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为6.8%, 2019年为8.4%,2018年为11.9%。从污染治理来看,2021年,我国为治理工业污染完成投资额454.26亿元,2019年制造业能源消费折合标准煤为26.84亿吨,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5.03%。

(三)存在的问题

1.资源依赖性思维阻碍转型发展

我国制造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形势和国家发展阶段的变化,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和支撑经济发展。传统的外向性、低成本、高资源投入等惯性思维和路径阻碍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虽然这些路径在一定时期非常成功,但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所以应通过立体思维和综合分析,将制造业转型与发展结合起来,探讨新思路、新路径。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受传统思维影响,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面对转型中的种种困难,不愿进行转型。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因素,对高质量发展预期不足,影响了技术创新、投资和生产消费。

2.产品同质化严重,与国际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升级不够及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表现形式为向社会或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技能的产品和服务。但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大部分能满足常规的功能需求,原有的产业分工呈现固化趋势,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地位,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利润小。产品能达到基本规格要求,表现为同质化,在质量水平、功能特性、技术性能和产品精度、品牌知名度以及产品差异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产品存在明显差距。我国优质高端的制造业产品仍是不足状态,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品牌方面同样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3.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区别于高速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动力主要来自自主创新,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是,现阶段能够提供物质以及技术基础的高端装备制造,还不能够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精度设备和能力大部分处于中低端领域,配套的软硬件、各种功能系统协调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些关键技术、高端设备还主要依赖于进口。从企业方面而言,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粗放式发展、资源式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制造业需求的突破式创新、颠覆性创新能力的不足,未来产业发展受制或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能形成很强的发展动力,从而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互联网技术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能够提供的资金支持更多,为制造业科研投入、转型升级、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资金保障。

产业结构调整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法规从强制力方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通过环境法规和政策强制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技术创新,其能够培育和形成未来产业,带动和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外,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产业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四、未来产业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高端产业发展进入“无人区”,超前部署、发展未来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产业支撑。以未来产业为引领,探索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摒弃传统的依赖资源要素发展思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技术创新培育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综合利用新兴技术、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从而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建设协同产业创新体系

目前的高端制造业是由曾经的“未来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来,需要在各领域不断培育未来产业,因此必然需要技术创新系统作为支撑,需要政府、企业经营者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系统改造。

目前,从低端要素投资驱动向高端技术要素驱动转变,应加强对创新驱动、协同共生、核心平台、产业融合的系统构建,加快构建协同产业创新体系,加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从而摆脱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陷阱,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围绕“协同创新、绿色转型、品牌建设、服务支撑”的链条,整合制造业产业链,建立创新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互相交融、互相支撑的一体化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重大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未来产业,通过整合产业链,提升制造业在国际制造业体系和价值链中的水平和地位。

(二)转换制造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高素质人才是制造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坚持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建立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助力人才成长。同时形成人才利用的最优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建立充分展示人才能力的科学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打通产业间人才发展、流动的合理途径。

(三)以未来产业为核心,加快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探索集群赋能路径是一条重要路径。首先,构建产业集群供应链平台,创新集群转型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协同数字化应用,提升产业集群数字化融合水平。

其次,扶持优势企业有条件地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以聚焦高特新技术产业为主,建设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不断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环境和服务,规划并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良的配套设施,以发展高端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吸引高端制造业企业集聚,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

最后,对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支持聚焦于优势企业,扶持潜力企业,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的潜力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一批潜在的高质量制造业企业。

(四)构建专项扶持政策体系

构建系统的扶持政策,完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投融资一体化的政策体系,有利于提升未来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

首先,整合现有的产业支持政策,逐步构建要素聚集、产业资金、财税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框架,尤其关注未来产业的共同政策需求以及特定领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资金配置,扩大产业资金规模。同时加强税收引导和财政激励,严格执行企业的研发费用附加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最后,制定颁布政策支持性法规,做到支持措施有法可依,重点企业重点支持,形成要素集聚效应,增强政策支持体系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单位:1.哈尔滨商业大学 ;2.黑龙江东方学院)

通讯作者:王凯,1980年出生,女,汉族,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绿色技术创新促进黑龙江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研究(23GLB061)。

猜你喜欢
制造业高质量体系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