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复古思潮的倡导者——赵孟頫

2024-04-25 12:25田晶
收藏与投资 2024年4期
关键词:二王赵孟頫书风

摘要:赵孟頫是元代书坛中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他所倡导的复古思潮,不仅促进了元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而且还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化艺术。研究赵孟頫的复古思想,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界对赵孟頫的成就作更加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元代的文化艺术,这对推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国文化繁荣发展而言是极有价值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赵孟頫的复古思潮。首先第一章是人物简介与成就,是对赵孟頫的生平经历作一个大致的阐述,并辅以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介绍。第二章是复古思潮的兴起,是对赵孟頫复古思想的背景、兴起的原因、复古的内容以及赵孟頫在這种思想中提出的一些主张作了分析阐述。第三章作为总结,是从影响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包含赵孟頫的艺术风格以及成就所产生的影响,也包括他所提出的复古思想对当时元代的书坛以及后世学书之人的影响。本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赵孟頫的复古思想为重点研究对象,展开了分析和论述,希望可以推动赵孟頫专题研究朝着更加深化、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赵孟頫;复古;书法;影响

一、人物简介与成就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是宋太祖的十一世孙。赵孟頫是南宋晚期至元初的官员、书法家、画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其博学多才,在艺术、文学、鉴赏、音律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艺术方面主要是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为突出,赵孟頫在我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史上都享有盛誉。

赵孟頫从小就聪慧灵敏,勤奋好学,在读书方面也显现了其过人的一面,据记载,赵孟頫幼时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①。赵孟頫所处的“赵氏”家族世代入朝为官,其十四岁时便入补了官爵,顺利通过了朝廷选拔官员的考试,担任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元代蒙古族人一统政权,将人民划分为四种,而赵孟頫所属的南人只能被迫位于最低等。由于朝代覆灭,内心悲愤,再加上不受重视,才能无法施展,赵孟頫有些郁郁寡欢,一度蛰居在家。此后,受其母亲丘氏的鼓励与耐心教导,他开始努力进取,跟随宋元之际的经学家敖继公学习经义,学业日进,声名远扬。

1286年,元朝建立者忽必烈为了便于进行长期的统治和了解传统人文,派遣朝中大臣搜寻当时在世但已隐居的宋代臣子,赵孟頫列于首位,被单独召入宫中觐见,其后开始了在元代的为官生涯。他的为官之道以及为人之本都取得了世祖及朝中大臣的赞赏,故之后世祖有意让其参与中书省政事务,但却被赵孟頫婉拒。在他看来,长期居于帝王左右,定会遭受旁人嫉妒,便极力申请去外地就职。后来元仁宗登帝,也十分欣赏赵孟頫,封他为集贤侍讲学士,随后赵孟頫一路高升。

赵孟頫在书法上的成就是我国书法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章。处于元代的赵孟頫,与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楷书作品甚多,件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人学习楷书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范本。赵孟頫学书主要以魏晋时期钟繇、“二王”、唐代李邕、宋代赵构等人为师,从中提取精华,并加以发展,最终使五种书体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中以楷书和行书最为耐人寻味,书风遒劲妍媚、秀美飘逸、潇洒自然,自成“赵体”,影响深远。《元史》称其 :“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②

二、复古思潮的兴起

在南宋覆灭以后,元世祖忽必烈创建了元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族矛盾变得十分尖锐。到了元仁宗、元英宗时期,书法艺术开始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并日益发展起来,赵孟頫的书法最受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喜爱与推崇。赵孟頫比较重视魏晋及后代各种书法意趣和法度的融合,并从中提炼出独特的古代书法精神。因此,他提出了复古的主张,强调以古人为师,以古法为基础,认为学习书法要直追晋唐,尤为推崇“二王”。但赵孟頫所倡导的复古,并不是只学古人、为古之徒,而是要于继承古人书法中求发展,于恢复古意中求创新,不拘泥于古法,但以古开新。例如赵孟頫47岁时所作的小字行书《洛神赋》(图1),这是赵孟頫书法最为精炼、纯熟的时期,用笔熟练,笔画圆转,书风鲜明,他从王羲之的书法中提取精华,继承了王羲之的精彩笔法。结体行中有楷、楷中有行、行楷交互,点画遒劲秀美,飘逸洒脱,深得“二王”书法的韵味。亦有被誉为“天下赵碑第一”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图2),这是大德六年由赵孟頫书写并篆额的作品。赵孟頫的大字楷书也吸收了“二王”的笔法,赵孟頫先提炼其笔法优点和适合自己的地方,然后开创自己的书法风格。同时赵孟頫在书体上不遗余力地复兴篆书、隶书和章草。从他的一些书法遗迹及理论论述中可以看出,赵孟頫艺术思想的核心是批评“近世”和倡导“复古”。

赵孟頫之所以倡导复古思潮,首先源于元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忽必烈覆灭南宋之后,改朝为元进行统治,元朝的建立使少数民族站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自此之后,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方面,蒙古贵族所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使大批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深陷痛苦的泥潭,处于怀才不遇、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他们开始将重心转向了文学艺术领域,以书画来纾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也不愿看到我国传统文化随着外族的侵入而日益衰落。赵孟頫也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元朝的统治阶级也想要长期居于这块土地,这便需要多掌握一些传统文化来提高自身与后辈子孙的素养,因而他们在文化上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想了解中原文化的精髓,就不得不学习汉文化,于是统治者便让子孙大臣们开始学习汉文化,而汉字又是汉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载体。蒙古族人大多不善书法,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书法的学习。赵孟頫的书法在元代本就是个中翘楚,篆、隶、楷、行、草皆以古人为师,并勤加练习,无其不擅,他融诸家之长形成了适合自己独一无二的书法风格,这也为其实行复古、促进书法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吸引了一众在艺术上与其志同道合之人。此外,赵孟頫提出的复古思想也是书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南宋时期,书法家们深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前人书家的影响,纷纷致力于效仿他们的书风,这不免会遗失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鲜明风格,只一味机械模仿而缺乏生气。到了元朝,这种承袭前人的书法风格已经根深蒂固。为了矫正此种弊端,推动书法艺术的良好发展,革新书坛在赵孟頫看来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赵孟頫对于“近世”这种书风的批评,对恢复魏晋古法的倡导,恰好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结果。最后,矛盾的情绪也是赵孟頫复古思潮的一大原因。赵孟頫于花甲之年作詩一首来总结自己矛盾的一生,命名为《自警》,他在诗中说道:“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研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①赵孟頫本为宋朝皇室后裔,但却在异族里出仕,并深受当时统治阶级的赏识,享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因此,也就不得不遭受旁人异样的目光,被认为是有违气节忠贞之人,其自身也认识到了这件事是有违人心的。无人理解且遭人非议,这让他在为人处世上不免小心谨慎,委曲求全,也使得他在任职期间的心情非常压抑。一方面,他不愿意舍弃自己的仕宦之途,另一方面,出身一事亦不能任其改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种苦闷忧郁的心理情绪。因此,“尚韵”的晋人书风,便成了他心中最理想的情感归宿③。

三、复古思潮的影响

赵孟頫在书法艺术上的日益纯熟,使他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其书法在当时备受青睐,盛极一时,学此风格的书法家们也绵绵不绝,直接效仿,其夫人管道升、儿子赵雍、好友及弟子柯九思、鲜于枢、康里巎巎、朱德润、俞和等人均收到赵孟頫书风的影响与熏陶,后世的陈师曾评论赵孟頫:“真、行、篆、隶,妙造古人。”①其与启功、林散之等诸位书家皆喜赵孟頫之书,对其持肯定的态度。不可否定的是,赵孟頫的书法以及他所提出的复古思潮在我国历史上以及书法史上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他的书法出类拔萃,上承晋唐,下启明清。就其品行而言,为人刚正,性情温良,与夫人管道升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几乎是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同。只因他有宋朝宗室的身份,却在元朝为官效力,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隐士的鄙夷。从人品论书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元朝,抑或是后世之人,对于赵孟頫的人品与书法多呈批评、讥讽之势。例如明末清初的傅山等人,正是站在明代遗民重气节的立场上。他曾对赵孟頫的人品与书品进行了严厉批评,说道:“薄其人遂恶其书。”①在现当代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中,谈到赵孟頫时,人们也是各抒己见,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赵孟頫倡导并付诸实践的这股复古思潮,是我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为元明清各个朝代以及近现代的书法艺术提供了许多借鉴与指导,也对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影响。

总的来说,一方面,由元代赵孟頫引导的这股复古思潮,是在当时元代特殊的政治、艺术等背景下对于魏晋之韵的复古,特别是对于“二王”书法之韵味的复古。这股倡导复古的思潮,使得书法发展回归了正统,显现自然古朴、遒劲飘逸的典雅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向上发展,并使元代的书法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值得肯定的是,赵孟頫倡导的复古思潮在我国书法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这股复古之风强调以取法魏晋为重,致力于回归“二王”书风,导致元代的一些复古书家被“二王”古法所束缚,其作品大多没有新意,没有创新,产生了只是一味模仿古人的消极性。因此,赵孟頫的复古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在历史上的局限性。

作者简介

田晶,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书法。

参考文献

[1]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黄淳.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赵华.赵孟頫闲居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

[5]边平恕.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元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

[6]陆继顶.赵孟頫仕元矛盾心境与他的复古书学思想[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7]任瑞金.赵孟頫美学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8]王鹤.赵孟頫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元代书风[J].山海经,2019(1):14.

[9]杜战锋.浅论赵孟頫“复古”的书学思想[J].大众文艺,2010(5):96.

[10]孙克斌.浅论赵孟頫复古思想[J].戏剧之家,2019(13):169.

注释

①陆继顶:《赵孟頫仕元矛盾心境与他的复古书学思想》,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②王鹤:《赵孟頫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元代书风》,《山海经》,2019年第2期第14页。

③杜战锋:《浅论赵孟頫“复古”的书学思想》,《大众文艺》,2010年第18期第96页。

猜你喜欢
二王赵孟頫书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赵孟頫《汉汲黯传》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赵孟頫与赵体概说
父子如“二王”——以《奉橘》《送梨》为例
书风诗韵
书风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