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研究

2024-04-25 09:31贾涛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新高考

贾涛

摘 要: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阐述新高考改革的意义和高中教育评价应遵从的原则,指出新高考对教育评价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策略,即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价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育评价手段、确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主体、积极预设学校评价保障机制,旨在为普通高中实现教学评价转型提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高考;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实践

在我国教育领域,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一改革旨在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具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的学术水平,还应该考查其综合素养、创新潜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高中学校一定要通过全面的、多层次的考虑来促进教育评价改革。

一、新高考改革的意义

(一)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中国一直在积极追求教育现代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而新高考改革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新高考改革过程中,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有望促进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使之更贴近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教育现代化意味着教育方式将更加灵活、创新和多样化。新高考改革鼓励学校和教育人员采用更具启发性和参与性的教育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制学习、跨学科教学,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面临的挑战。此外,新高考还鼓励教育系统更好地融入现代化技术,例如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智能教育工具等,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知识和技能[1]。通过数字化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将更加灵活,这有助于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和定制化,进而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二)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而新高考改革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机会。通过改变招生方式和评价方式,减少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经常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机会,一般城市学生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则面临着教育不公等现象。新高考政策提出后,教育部门建立了更加公平的招生标准,不再过分强调单一的标准化考试成绩,而是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表现,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可见,新高考改革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政策,其目的就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可以接受同等的教育,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学校特色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校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面相对固化,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创新。而新高考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更多自主权和灵活性,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术研究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本地社会和经济的特点,开设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以此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还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此外,通过特色发展,学校还可以在特定领域或学科上建立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这种特色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可以激发学校之间的竞争,激励各个学校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贡献力量[2]。

(四)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育体制可能过于侧重标准化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能。新高考改革要求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这一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灵活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向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习领域,而不必被强制套用相同的教育模式,这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在传统标准化考试模式下,学生往往会感到极大的压力,因为成绩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新高考政策实施后,通过改变评价方法,减少了对标准化测试成绩的过分依赖,使学生更多地专注于真正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应对考试,这种评价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素养,同时也能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高中教育评价应遵从的原则

高中教育评价应遵从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图1所示。

(一)增值性原则

学校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终点成绩,而应该更加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要将“增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新标准,这要求学校不能仅看到学生的现状,还要关心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通过关注学生的进步,表明评价不再仅仅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能通过评价结果反映出教育质量的提高[3]。这样的评价体系既能帮助高中学校对自身的办校特色进行有效定位,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激励学生不断改进。

(二)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突出了教育评价应该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和表现,而不仅仅是考试的结果。这一原则促使高中学校更多地关注教育的过程,包括学生的思考、交流、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识别他们的需求,并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这种关注教育过程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

(三)可行性原则

教育评价需要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明确性,这样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引导作用。教育评价的可行性指的是评价方法能够在实际教育环境中实施,并且不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过大的负担。在实践过程中,评价的可行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如果评价方法过于复杂或不切实际,那么它可能难以实施,从而无法提供有关学生和教育质量的准确信息,甚至可能会降低教育质量和效率。为了确保教育评价的可行性,评价方法应该与现有的教育实践相协调,且可以满足评价的基本要求。因此,教育评价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点,遵从可行性原則,确保评价具有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

(四)自主性原则

不留余地的评价往往会起到反作用,束缚教育的发展,基于此,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评价中应该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这种自主性评价有助于推动学校特色发展,鼓励更多的创新和多样性。在遵从自主性原则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来制定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学生也应该参与到自己的评价中,便于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发展[4]。

三、新高考对教育评价产生的影响

(一)教学评价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评价主要侧重于标准化考试,而新高考改革强调多元评价方法,例如基于项目的评价、实践性考核、口头表现和课堂参与等多种评价方式。这种多样性使教育者更有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更全面地评估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展示自己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应对标准化考试,这种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鼓励他们更全面地发展。

(二)教学评价内涵更加系统和完善

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教育评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一方面就是使得教学评价内涵更加系统和完善。这一改变说明教育评价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多元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性、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技能,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这种全面性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鼓励他们成为更具综合素质的个体。通过这一改革,学校和教师更有动力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取得成功。评价内涵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帮助学校更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使他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教师也更加注重课程的多元性,包括跨学科教学、实践性学习和项目驱动教学,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实践

(一)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

改革的目的就是扭转以升学率和高考成绩来评价教育工作的错误倾向,继而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推动高中教育评价改革,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这说明教育不再将学生看作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考试的接受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关注他们的多元能力和潜能。这也意味着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评价不再仅仅是靠传统的学科知识的测量,而是更广泛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这一新的评价理念激发了学校和教育者更有创造性地设计课程,推动了更多跨学科和实践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将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交流和反思能力,鼓励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和项目中展示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评价也不再仅仅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记忆力,而是为了鼓励他们成为具备全方位能力的未来领导者和创新者[5]。可见,这一理念的实施将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关注学生成长,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价内容

完善的教育评价内容可以使教育评价不光侧重于学科知识,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可以充分反映出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普通高中在完善教育评价内容方面需要考虑的层面有很多,包括:综合素养的评价。该评价内容应该涵盖学科知识、技能、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该评价不仅应关注知识和技能,还应考查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参与、公民意识和跨文化理解等,这有助于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公民;跨学科综合素质的评价。该评价内容应跨足多个学科领域,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元能力;个性化评价。该评价应灵活地适应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在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表现出色。这一改革意味着教育评价将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发展。

(三)选择多样化的教育评价手段

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多元素养和全面素质,应该选择多样化的教育评价手段,以此确保评价更全面、准确。要实现这一目标,普通高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

一,落實过程性评价。该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表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第二,改善结果性评价。虽然过程性评价很重要,但结果性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6]。但是结果性评价需要具有综合性,包括标准化考试、项目作业、口头展示等多种方式,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了仅仅依赖标准化考试产生的局限性。而且,通过采取包括不同类型的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整体表现。第三,开展数字化评价。该种评价方式是评价改革的现代化举措,其允许教师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进步,并提供实时反馈。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和在线工具,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

(四)确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主体

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应该打破原有单一化评价主体的限制,通过确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主体来实现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和全面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多元素养的优秀公民。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主体,就需要普通高中首先打破单一的评价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评价主要由教育机构决定,这导致教育评价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在新高考背景下,应该引入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和教育从业者等。学生和家长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能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提出建议,以反映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评价的公平性,确保教育评价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评价协作机制。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而应该涵盖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评价,其中家庭可以提供有关学生的重要信息;社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学校可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协作机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鼓励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由此可见,通过确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建立评价协作机制,评价将更具综合性和多元性[7]。这对于确保评价全面、公平和准确,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将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五)积极预设学校评价保障机制

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通过预设评价保障机制,可以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可信性和准确性,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目标。高中学校设置的评价保证机制包括:一是明确的评价标准。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标准内容要涵盖学科知识、综合素养、技能等方面,只有全面的评价标准才能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使学生不仅在知识掌握方面得到公平的评价,在多元能力和特长方面也可以得到公正的评价。二是评价过程透明化。评价过程具有透明性,才便于学生和家长了解评价的具体流程和标准,通过构建透明的评价过程能够帮助教师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确保评价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而具有公平和可信度。三是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学校应积极建立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家长,让学生尽快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提供方向。同时,学校还应该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提升教育质量。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通过预设评价保障机制,有助于促进改革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关键举措。通过教育评价改革,评价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教学评价内涵也更加系统和完善,这一改变使得学校可以更好地实施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多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成为具有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是中国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为教育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让学生和社会也受益良多。这一改革的成功实施将在未来塑造中国教育的新面貌,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昌富,谢海龙,舒崇进.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家,2023(23):69-71.

[2]杨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浙江考试,2023(2):28-31.

[3]张勇健,王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进育人方式转变: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22(Z1):47-54.

[4]尹紅梅,高盼望.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文化的转型:以山东省Q中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4):45-50.

[5]范涌峰.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现实困境与制度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1(5):53-58.

[6]余绍会.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99-100.

[7]吴朝霞.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发展[J].湖南教育(A版),2019(5):27-28.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新高考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