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25 09:31游金娥朱金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生物教学教学模式

游金娥 朱金

摘 要:文章对生物学实验课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首先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及其特征,并指出了体验式教学对生物学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激发相关体验、创造教学情境、设计实践活动和灵活运用教学媒介等方面对生物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作者通过探索性实践和语篇情境实践两种方式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探讨。通过对两个实例的分析,阐明了实验教学的目标、过程和结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生物教学;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概念[1]。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策略。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充分尊重,要尊重他们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和思维习惯,以改变过去教师只关注学科教学而忽视学生现状的情况。

一、体验式教学基本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则,通过创造真实或可重复体验的场景和机会,来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实践性

相对于其他教育方式而言,体验式教育更加实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建立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每种教学模式一旦创造出来,都一定有其现实的应用价值,因此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2.参与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和互动。由于学生对教师和父母的认识不同,他们会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敢随意发表意见。而“体验式”教学则注重以人为本,使师生关系更亲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此外,体验式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提高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2]。

3.亲历性

通过對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具有导向性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只有学生亲自经历了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美。因此,体验式教学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和体验,同时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与传统课堂相比较,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具活力。在放松的学习环境下,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师的教学。不单纯只是教与学,而是让学生能够亲自实践。在这种良好的互动中,学生可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然后教师可以给予针对性的反馈,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也帮助教师指导学生的思路,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品质,培养他们独立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见识更多有趣的生物实验,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知。过去,在生物课堂上,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授课方式特别强调理论学习,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并给予学生足够的个人空间,充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热情[4]。

二、生物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

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科和课程的特点,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对鸟类飞行进行分析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周围鸟类或视频中鸟类的飞行特征,并提问由学生们总结一下有哪些特点。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类,并补充和引导学生对没有答案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开展探究活动[5]。可将回答种类相近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进行进一步讨论,然后由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可按照动物外形、身体构造、适于飞行的特点等方面分为三个小组,经总结第一组可以得出结论:飞行的动物大多身体呈流线型,在飞行中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第二组结论:飞行动物大多骨很薄,比较长的骨内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体重,又能加强坚固性,有利于飞行。胸肌发达,这样才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第三组结论:由于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飞行动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呼吸系统很发达。经过情境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设计动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去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生活课堂教学,其重点在于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己的实践。学生应当通过自己的接触、创作与之有关的教学内容、主题等方式,来获得体会。例如:在进行细胞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显微镜,展开对细胞的观察和学习,并对不同的细胞之间存在的结构差异和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用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来增强学生对各种细胞的认识和记忆。例如:在完成了细胞学课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准备好透明塑料小盒、小型的清洁保鲜袋、线、果脯等材料,教师还可以将琼脂和水煮成溶胶状并保温。以这些材料为依据,同学们对自己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他们将塑料小盒作为细胞壁,将塑料袋作为细胞膜,将琼脂作为细胞浆,将果脯作为细胞核,将注射了水的塑料袋作为液泡,将绿色的水果(青梅、橄榄)或者是绿色糖块作为叶绿体,大家都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开了自己的行动,最终将动物和植物细胞模型构建出来。

(三)巧用教学媒体,鼓励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制作教学课件,其中包含大量的图片、电影和动画资料。通过播放动画和电影,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学习,这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人类演化时,可以通过以图像形式展示每个时期的照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整个演化过程。另外,在学习DNA和染色体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细胞和染色体的大小,并逐步放大细胞和拆解染色体,让学生可以观察到其中的DNA、蛋白质和其他成分。通过这种演示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概念,方便记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师应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

三、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综合以上体验式教学的概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多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包括文本体验式教学、探究活动体验式教学和情境体验式教学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操作条件的限制和实验效果的影响,生物教学中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主要是文本体验式和探究活动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验证。

(一)探究活动式体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课程设置主要侧重生物实验。在本文中,以学生最常用的豆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因此,本次课题定为种子的发芽。种子的发芽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它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等外部环境条件。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等方式,让学生练习如何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理论依据支持自己的假设,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整个探究过程。通过此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技能。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过这次的亲身体验,从实践中学到了种子萌发的要求有哪些。

能力目标:通过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以及运用控制实验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各种环境因素在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价值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奇妙之处。

重难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器材为种子、锥形瓶、棉花、纱布、透明胶布、湿土。

2.教学过程

为了满足论文写作的需要,在本次研究中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向每个人分发了一个锥形瓶和3粒种子,并明确告诉他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4人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并在实验结束时提交实验报告。

(1)确定主题,创设情境

在确定主题和创设情境的环节中,主要需要与教师协商,利用实物或图片来引入新课。学生可以主动地创造问题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思考种子发芽所需的相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能够进行推理,得出关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结论。

(2)独立探索,设计实验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实验题目,让学生以每组4人的方式自行进行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提出的探索问题进行分析和排除,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课本制订一个实验设计方案。

(3)协作学习,操作实验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这节课中,对比试验的设置是一项比较困难且难以掌握的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巡视,并提供指导。

(4)分析总结,综合评价

让同学们讨论并分析实验的结果。对学生在这次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分析。

3.案例教学总结

探究活动式体验是一种复杂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与相关方法联系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实践不断锻炼自己。

(二)文本情境式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当他们面对抽象的课文知识时,仅仅让他们阅读和分析课文知识中的含义是很难让他们理解的。即使他们能够理解,对知识的理解、影响和记忆也很肤浅。因此,必须激活课文,通过使用情境来向他们展示这些抽象的知识,让他们能够获得一些实际体验,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中。在本文撰写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呼吸作用”作为一个课文情境体验式教学案例来说明这一点。

1.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观测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并进行探讨。同时,还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2.教学过程

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

(1)课前提出疑问

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哪些?

对于熟知的绿色植物而言,它进行光合作用后產物有哪些?

光合作用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导入新课: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植物生长中你不了解的生物学原理。例如:绿色植物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如何被利用,并且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分解的。以下是一些与呼吸相关的实验。

仔细探究植物的呼吸现象:

实验一:在萌芽期间,开始是氧气被吸收。

现象:在实验中,将一根蜡烛放入一个瓶子中,观察到蜡烛逐渐熄灭,表明瓶子内缺乏足够的氧气以维持蜡烛的燃烧。这说明瓶子中的氧气不足。

结论:种子在萌芽时需要呼吸,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氧气的过程。

实验二:萌发就会产生二氧化碳CO2。

现象:进行二氧化碳的检测,给瓶中放入适当的澄清石灰水,气体进入变浑浊。

结论:种子萌发呼吸过程中会有CO2产生。

实验三:种子进行萌发过程中向外产生能量。

现象:比较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保温瓶中的种子被煮熟后,另一种是在保温瓶中发芽的种子。结果显示,发芽种子所在的保温瓶温度要比煮熟种子所在的保温瓶温度高。

(2)师生互动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教师会使用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进入一个情境并展开思考和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实验,从中找出问题,并通过观察每个实验环节的细节来找到研究的最终结果。经过测试后,对实验进行综合总结有何意义。

(3)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联系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小细节的细致观察和学习来培养。例如:在生活中,很多水果和蔬菜在长时间的运输中都会被保持在低温条件下,以确保它们的新鲜度。即使是最普通的细微之处,也可以从中找出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轻松,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应该逐渐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兴趣渗入到学习中,并且在开始之前设定一些问题,以引导他们的研究,掌握这个题目的基本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细致的观察,还可以进行一些比较,例如:观察种子发芽时吸入氧气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现象的本质,以及它所代表的问题和类比方法。另外,做实验时要有充分的证据,不能凭空臆断,认为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3.案例教学总结

从以上的教学可以看出,情境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创造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程内容与具体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取知识。情境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只有教师能够创造出符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的情境,使学习变得有趣,才能加强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本设计将生物中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养殖相关联,让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分析植物呼吸的原理。

结束语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生物世界的规律,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维。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生物素质的认识,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深刻体验,增强他们的体验意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思维体系,还可以确保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芳芳.初中生物学体验式教学的偏差及对策: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课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3(7):32-35.

[2]汪洋.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3(4):122-124.

[3]王明坤.中学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23(14):120-122.

[4]杜四有.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推动生物课堂教学改革[J].生活教育,2022(11):74-77.

[5]龙媛.中学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2):74-75.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生物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