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25 09:31王丽芬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知识理解科学素养情境教学

王丽芬

摘 要:本文探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理解和科学素养的影响。通过对情境教学的概念与特征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展示如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真实和模拟的教学情境,以及如何通过问题情境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以确保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并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发展。文章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提供了丰富的实例以支持观点。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生物教育;学习兴趣;知识理解;科学素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已不再能夠充分满足学生对于深入探索生物学知识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实际应用能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文章将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其效果,为当前和未来的生物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在追求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本研究也为生物教师提供符合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源自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将学习过程置于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以此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和效果。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更是一种策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及其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生物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复杂的生物现象和概念。例如:在教授遗传学时,通过设计一个与现实世界遗传疾病相关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理解基因的作用。同样,在细胞学单元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走进”细胞内部,直观地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远超过传统教科书的教学效果[2]。

通过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模拟实验室、实地考察或虚拟现实体验,教师能够促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主动探索生物学知识。例如:在生态学单元中,通过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群落的变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意思维,以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师应结合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在其中主动探索,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和广泛应用。

情境教学也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学习。这一转变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重大变革,尤其适应于当代高中生物教学的需求和挑战。

(二)情境教学的特征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真实性:情境教学强调创设与真实生活或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相关的教学环境。例如: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或实地考察自然环境,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和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这种真实性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加强理解和记忆。在学习生态平衡时,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生态系统,学生可以亲身观察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2.参与性:情境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参与性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模拟基因编辑实验或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来体现。这些活动包括思考、讨论和创造,使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建构知识。

3.互动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共同分析一个遗传学问题,共享知识、观点和体验,从而促进深层次的学习。

4.灵活性: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在生物教学中,这可能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实验室实验来探究细胞结构。

5.综合性:情境教学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尤其在生物教学中,它往往结合地理、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例如:在探讨遗传学时,结合化学知识解释DNA结构,或在研究生态学时,结合地理知识分析生态系统分布。

通过运用这些特征,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情境设计

课前情境设计在情境教学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并设定学习目标。这一设计通常包括真实情境设计和模拟情境设计两个方面。

1.真实情境设计:这种设计旨在将学生置于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际环境中。例如:在讲解生态学知识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湿地、森林或农田进行实地考察。在遗传学单元,学生可以参观实验室,了解DNA提取和基因测序的过程。通过这些真实体验,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如生态平衡和遗传变异[3]。

2.模拟情境设计:模拟情境设计则通过创造虚拟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在控制和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对于细胞学的学习,可以使用3D模型或虚拟现实软件,让学生模拟细胞分裂过程;在研究人体生理学时,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人体各系统的运作,让学生探究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师在设计课前情境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及可利用资源和条件,创造符合教学目标且引人入胜的情境活动。真实情境与模拟情境的有效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中情境设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中情境设计是实现情境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包括问题情境设计和合作探究情境设计两个方面。

1.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情境设计致力于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例如:在讲解遗传学原理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在外貌和性格上会存在差异?”这样的问题直接关联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基因遗传的概念,让他们通过分析家族遗传树来实践和巩固知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复杂的生物学原理[4]。

2.合作探究情境设计:合作探究情境设计强调学生间的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特定的生物学实验或项目。例如: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亲自操作实验,还能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这种协作和探究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三)课后情境设计

课后情境设计在情境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促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主要包括延伸拓展情境设计和生活体验情境设计。

1.延伸拓展情境设计:这种设计将课堂知识与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或现实问题相结合。例如:在遗传学单元学习了基因编辑技术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该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来延伸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技术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从而加深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这种活动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理解。

2.生活体验情境设计:这种设计强调将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和发育单元后,学生被鼓励在家或学校园地种植植物,并记录观察结果,将实际观察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应用生物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复习了课堂内容,还在实践中深化理解[5]。

这些课后情境设计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继续学习和探索,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发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还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与生物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实际,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授遗传学时,通过设置家族遗传树的构建活动,学生可以在调查自己家族成员的遗传特征过程中,直观地理解遗传规律。这种互动和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愿。

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情境教学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图像和视频材料来解释细胞结构;对于动手操作型学习者,可以设置实验室实践,如进行DNA提取实验;而对于理论型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讨论会和思维导图来探讨复杂的生物学概念。

情境教学还能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具有意义。例如:在学习生态平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学校周围的生态环境,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生态学的兴趣。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看到所学知识的应用,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通过这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情境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学成为一种可以观察、体验和应用的活生生的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

情境教学法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内涵。通过将学习内容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消化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例如:当教授细胞结构时,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创建细胞模型,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进入”细胞内部。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细胞的各部分和功能,还能体验细胞内的动态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和能量转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的复杂性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另一个例子是在教授光合作用时,通过设置模拟实验,如使用不同光照条件培养植物,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理论,还能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从而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此外,情境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综合思考。例如:通过结合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遗传学中的DNA复制过程,学生可以理解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现象,同时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情境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探究未知的热情和能力。这种综合理解对于学生的长期学术发展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境教学法在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涉及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重点强调实践中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遗传学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实际的遗传病研究项目。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基因如何影响生物特征,还要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科学结论。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实际应用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比如通过遗传统计分析来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

此外,情境教学还强调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伦理意识。例如:在探讨基因编辑技术时,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这项技术对环境、健康和社会的潜在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深刻理解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提升了生物学核心素养。情境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其未来的学术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束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情境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践应用。通过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并培养其科学素养。例如:在课前设计中,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生物概念;在课中活动中,通过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活动中,通过延伸拓展和生活体验,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加深了对生物学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因此,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苏金鹏.基于情境教学法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105-106.

[2]张志梅,何佩云.贯穿式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中学生物学,2020,36(6):21-22.

[3]刘春秀.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李林.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21):63-64.

[5]王金,胡兴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设计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0):45-48.

猜你喜欢
知识理解科学素养情境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利用实验教学优化物理高效课堂
让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理解为本,提升思维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