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2024-04-25 08:55侯霖益
今日财富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侯霖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优化人员架构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如信息化意识不充分、信息化水平不足和设备资金投入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信息化意识、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增加设备资金投入等改进措施,旨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优化人员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幅度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首先,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整合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财务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这些财务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的分类和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并合理应用有效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目标。这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还可以优化其财务资源配置,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使用各种财务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财务人员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处理各项财务数据和信息,减少人为错误和疏漏。这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进而提前采取措施规避财务风险。这不仅可以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还可以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单位柔性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优化人员配置和提高单位柔性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設,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首先,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减少对人力的依赖,使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化。事业单位可以精简人员,优化岗位设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信息化建设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处理和分析,提高财务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提高单位柔性管理水平。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事业单位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灵活应对的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和处理财务信息,及时调整财务策略和管理方式。这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一)信息化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作为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其高度的公益性质。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并非追求盈利,而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其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事业单位的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和国家拨款、事业收入等,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事业单位履行其社会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一些误区。首先,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简单地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和软件。这种盲目投入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一些领导者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这只是财务人员用来制作报表、汇总数据的工作。这种片面的理解忽略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阻碍了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内部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并非紧密相连。在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不完全依赖于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然而,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还影响着单位的决策和战略规划。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尽管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但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即使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现代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信息共享互通和集中处理数据,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存在障碍,导致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缓慢。

其次,财务内控建设不全面也是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大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硬件支持。这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风险,容易引发财务舞弊和腐败问题。同时,由于软件技术主要由少数供应商掌握,事业单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这些软件。然而,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购买力存在不足,导致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甚至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这不仅制约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影响了单位的决策和战略规划。

(三)信息化设备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硬件设备就如同人体的骨骼,稳定而强大是其根本要求。但是,仅有强大的硬件是不够的。软件维护同样不容忽视,它与完善硬件设施同等重要。然而,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明显不足。部分单位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或者资金短缺的影响。这些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成本维护的需求,不仅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还对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认为,为了保证财务的安全性,财务人员需要手工完成记账、收费等工作。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不愿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受到严重制约。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无法保证财务的安全性,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信息化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还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领导者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需要改变自身的认知,主动学习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其内涵和意义。同时,领导者还应该借鉴优秀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还需要关注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和执行情况,确保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地生根。

其次,为了更好地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者可以在内部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宣传和教育,员工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配合财务部门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领导者还需要关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再次,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也需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了解更多财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财务人员可以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还需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安全和保密问题,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事业单位还需要树立科学的理念,将现代化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身的财务工作,确保其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关注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将其视为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在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其他财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财务信息的互通互享。

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之前,事业单位应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因对业务不熟悉而导致仓促建设项目。同时,事业单位应重视预算管理,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确保资金得到有效管控。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梳理交叉岗位,让员工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率。为了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設,事业单位可以在不同环节设立子系统,如合同管理、预算管理等。通过建立子系统,事业单位可以细化会计核算系统,使其更加具体化。在这些子系统的支持下,财务管理职能与数据处理工作得以分离,服务管理将更加精准。为了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事业单位可以将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相结合,建立相应的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这种方式,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积极引入ERP管理系统等先进工具,以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不断拓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职能,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应对财务管理中的挑战,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数据库和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够实时更新财务信息,自动调整财务数据,并具备高度的安全性。除了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数据库和平台之外,事业单位还需要重视软件的维护工作。软件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财务管理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以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软件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满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其次,事业单位还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保障硬件设施的采购和维护。硬件设施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物质基础,因此硬件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对于财务管理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事业单位在采购硬件设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功能、性能、价格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还需要注重硬件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定期检查硬件设施的性能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硬件故障,确保硬件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网络环境,规避财务风险,保障数据安全。对于财务管理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数据安全,如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事业单位持续投入和努力。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构的全面变革。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