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尊盘装饰工艺与邛窑器物的创新设计探索

2024-04-25 09:26黎俊熠
收藏与投资 2024年4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青铜器

摘要:本文对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进行探讨并思考其在邛窑器物中的创新设计,了解曾侯乙尊盘的装饰技法、装饰纹样以及邛窑器物的造型、元素等。通过资料收集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个人研究案例等方法,认识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以及邛窑器物的独特面貌。由于历史原因,邛窑辉煌过也落寞过,目前并没有普遍地被人们所熟知,所以本文以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为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探索装饰工艺与陶艺的结合应用并思考如何转化与运用到邛窑器物中,创造有意义的新产品。这既是对青铜器技法在陶艺中的应用研究,也是对邛窑的一种创新方式。

关键词:曾侯乙尊盘;邛窑;装饰工艺;创新设计;青铜器

青铜器的制作本身经过制范、熔铸、装饰的过程,而制范就是用泥土等材料塑成模型,所以制陶成为制作青铜器的一个必经环节。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制陶技术,青铜器的发展才能进步。反之,青铜器的发展也在影响着陶艺的发展,也就是说青铜器与陶两者是相互交融的。曾侯乙尊盘作为中国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代表作品,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且精美,集青铜器各种铸造工艺,包括分铸、铸接、铸焊等工艺于一体,其装饰工艺上的艺术价值后人几乎很难超越,也无法复制。本文的侧重点在于将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元素与陶瓷器物相互结合,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产品,使得曾侯乙尊盘在艺术表现上更具多样性。同时思考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在陶艺中如何体现与转化,并思考如何将其与邛窑器物结合,为邛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曾侯乙尊盘概述

曾侯乙尊盘是在曾侯乙墓中发现的极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皿,它的造型精美,尊盘是由尊和盘两个部分组成,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尊高33.1厘米,重9千克,曾侯乙盘高24厘米,重19.2千克,是战国时期的盛水器和盛酒器。尊颈周围附有形态各异的四条龙,口沿部分为一个个蟠螭纹物件组成的多层镂空的附饰,按照比例依次排列,组成了一个很精美的口沿装饰。盘的装饰上与尊有相似之处,盘附有四条龙,盘下设有兽形的盘足,盘口沿部分依旧是蟠螭纹小物件高低大小对称地整齐排列着。同时还有龙首、龙体和龙尾等元素,它们蜿蜒曲折,同时又不凌乱,给曾侯乙尊盘增添了更多的活力,给人带来十分强烈的艺术美感。做工如此精细,装饰如此复杂的一件物品,在古代乃至當今社会都称得上是极致之作。其装饰工艺也值得在现代社会研究发展。

(一)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以口沿部分为例

因为曾侯乙尊盘的做法工艺都极其精美,后人对其铸造工艺仍然有所争议,西周之前的青铜器多为整铸,春秋之后有了改变,主体分铸开始盛行。所以在我看来,如此精美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合其制作陶范铸造以及分铸、铸接、焊接等方法于一体,每个部分所采用的工艺不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如此复杂的铸造工艺简单化。曾侯乙墓发现的报告这样写道:“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的焊接、铸接而连接在一起的。”就尊的口沿部分来讲,尊口沿由16个独立的纹饰组成,每16个独立的纹饰为一组,每4组就通过铸接的方式焊成一个弧形纹饰带,再由4个弧形纹饰带焊接,最后形成了由无数件单个小纹饰构成的组装。简而言之,相当于把一个复杂的物品分成几个小块,然后这些小块再逐步焊接,这样的铸造工艺不仅提高了产量,缩短了工期,也不会出现整铸为废物的情况。

(二)曾侯乙尊盘的装饰纹样

装饰纹样不仅出现在青铜器中,还出现在各个工艺美术产品之中,我们把纹样看作一种文化。对于曾侯乙尊盘而言,它的纹样不仅只有装饰的功能,更多的是与当时的文化象征有关。曾侯乙尊盘中最常出现的纹样是蟠螭纹(图1),这和当时的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西周青铜器受到了周礼的约束,在春秋之后,制作青铜器开始形成了一种自由发展的趋势。楚国巫术文化盛行,代表神灵的龙成了楚国人们喜爱的纹样,他们将对龙的喜爱通过纹样应用到各式各样的产品中,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够升天成仙。这时蟠螭纹在青铜器上就成为一种精神属性、文化标识与艺术想象,艺术家们把自己的艺术想象通过装饰纹样应用在产品之中,既丰富了产品的内涵,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内在情感形象的表现手段。

(三)曾侯乙尊盘工艺与陶瓷结合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自古以来,陶瓷器会对青铜器产生影响,而人们对青铜器制作探索以及纹样的研究也影响了陶瓷,明显的例证就是宋代瓷器很多仿青铜器造型,如三足鬲式炉和洗等形态。不可否定的是,青铜器和陶器自古以来相互促进发展,独特的青铜器艺术魅力影响着陶瓷器的发展。利用曾侯乙尊盘元素所制作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新产品几乎没有,为改变其现状,将其与陶瓷结合创造新的具有现代价值与功能的产品。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也可以转化在陶中并体现出来。其中,范铸工艺本身就需要陶作为工具,把工具直接转化为载体,呈现不同的艺术美,分铸技法在陶艺中可以转化为分开制作陶瓷局部最后粘接的方法,焊接和铸接在陶艺中可以转化为陶瓷小物件的粘贴拼接和堆塑,具有很强可行性。利用曾侯乙尊盘的装饰纹样、铸造工艺在陶艺中转化做出新的陶瓷器物,再与邛窑器物结合,既是不同材质的再探索实践,也是对邛窑器物的创新传承。

二、邛窑器物概述

邛窑位于四川境内,是巴蜀地区最大的古代陶瓷名窑。邛窑有着丰富的历史,它创烧于东晋时期,经历了多个世纪的辉煌,辉煌的历史不仅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烧制时间较长,历史最丰富且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涉及的产品种类丰富多彩。邛窑窑场所生产的陶瓷器物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器具、玩具、窑具、酒具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邛窑器物的造型丰富多样,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与研究的意义艺术。

(一)邛窑器物的造型分析——以日常器皿为主

邛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背景,邛窑本身就一个产品。造型对于邛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造型决定了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态。对于邛窑瓷器来说,造型不仅要反映功能,也要有本身的文化气韵。邛窑的器物种类多样,多为人们日常所使用的器物,当然也包括娱乐用器,满足了古人使用娱乐用品和文具用品的需求。造型决定了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态,种类决定了邛窑有丰富多彩的造型,对邛窑的研究极具意义。这里简单分析下邛窑日常器皿,包括碗、盘、罐、壶、瓶、碟、盆、杯、豆、灯、炉、茶具、粉盒等。图中可见的邛窑日用产品最初都是普通的造型,在一定时期内,其器形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烧制技法的改变与进步,其造型也在不断地改变,具体变化体现在口、足、肩、颈等地方。那时候的人考虑了兼具美观与实用的特性,在现代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把握其美观性与实用性。

(二)邛窑器物的釉色装饰——邛三彩

邛窑是最早对陶瓷器进行彩绘装饰的窑址,早在隋代,邛窑便出现了高温或低温一次烧成的工艺。邛窑器物的釉装饰实现了单色到多色的突破发展,使得陶瓷进入彩陶时代。对于三彩的定义,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史》中写道:“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的则称为三彩。”前期是用绿、黑、褐三彩,再后来转变为以黄、绿、褐、蓝等多种色彩为基调,这就是邛窑瓷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邛三彩”。邛三彩是属于高低温釉下彩,在烧制时因为釉彩轻重不同使得有些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陶胎底色。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丰富了邛窑瓷器在釉色上的装饰效果。

三、曾侯乙尊盘装饰工艺与邛窑器物的创新设计

邛窑是一种文化,如何让文化活起来,如何让邛窑进入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我们对邛窑进行创新。由于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极其复杂,我们根本无法复制,也无法超越,所以要对其进行创新。将曾侯乙尊盘的转化体现在陶艺中,落实到邛窑器物身上有两种意义:其一,是青铜器与陶艺两种工艺品不同材质的结合,使得其装饰工艺在不同的材质中呈现不同的美;其二,是邛窑器物创作的再一次探索,增加了邛窑在造型、器物上的创新可能性。

(一)创新设计想法

把曾侯乙尊盘铸造工艺转化体现并应用在陶器的制作中,在装饰纹样上同样选择其代表纹样蟠螭纹进行设计,将蟠螭纹打破重组成新的纹样,利用曾侯乙尊盘口沿部分的制作方法,把蟠螭纹通过印模的方式,形成一个个小部件,再让小部件逐步有序地粘接在一起。在青铜器中,焊接就变成了陶艺工艺中的拼接,同时在釉色装饰上选取邛三彩中的色彩进行创新设计,在器物造型上采取了更加现代简约的陶瓷造型,并且得以运用到现代生活中,使得设计更具实用性。

(二)创新设计初步实验

有了一定的想法后,开始对其想法进行实验,初步探索的过程以及研究成果如下,第一步是对曾侯乙尊盘的最具代表性纹样蟠螭纹进行改变重组,第二步将蟠螭纹通过陶瓷的形式呈现并制作出其纹样的模具,模具制作好后采取印模的方式制作了無数个小的蟠螭纹纹饰,最后一步是把小纹饰通过有序粘贴的方式组成一个陶瓷器皿,同时在釉色装饰上运用邛三彩中的色彩设计,在邛窑传统色彩、装饰技法等基础上,打破原本邛窑的格局,会发现不同的工艺能激发出不同的火花。

四、结语

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十分精美且复杂,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邛窑陶瓷作为四川本土陶瓷器的代表,需要不断地弘扬、发展与创新,才能被大众所了解,成为邛窑的独特艺术语言。曾侯乙尊盘与邛窑器物的结合,不仅使曾侯乙尊盘的装饰工艺多了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使得邛窑器物更具有文化价值与创新性。把曾侯乙尊盘的艺术特征、元素赋予邛窑器物,既是对传统工艺的探索,又是对邛窑器物的创新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曾侯乙尊盘与邛窑。

作者简介

黎俊熠,四川阆中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玥洋.论邛窑装饰技法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D].成都:四川美术学院,2017.

[2]何平扬.“邛三彩”探索[J].上海工艺美术,2005(2):98-99.

[3]詹颖.邛窑器物设计的审美文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董亚巍,潘路,万全文,等.再探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J].中原文物,2008(1):97-107.

[5]熊开波.陶瓷器与青铜器的互生与传承—《华夏器韵》系列创作的源起和探析[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4):18-21.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青铜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熟习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