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4-04-25 09:26杨真真
收藏与投资 2024年4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

摘要:洛阳是4种古代文化的起源地。早在远古时代,洛阳就已有乐舞活动,文化艺术传统悠久,为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洛阳出现过张巧珍、马金凤、曾广兰、李为霖、李栋等著名戏曲家,东汉时期在洛阳建造的“平乐观”是我国最早的剧场,后建有太极诸殿,现在洛阳市仍拥有一座与戏曲文化息息相关的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本文以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发展路径,旨在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戏曲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戏曲艺术博物馆;马金凤;发展研究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全国约有360个种类。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由音乐、舞蹈、武术、杂技及表演艺术等几部分组成,从汉代开始到金朝,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我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核心剧种。豫剧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南等地,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马金凤开创了中国戏曲帅旦风格,是马派创始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为豫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享誉国内外[1],被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聘为终身教授,是国宝级豫剧大师,被誉为“洛阳牡丹”“金凤凰”“常青树”,也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戏曲艺术学院作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院系,其前身是洛阳文化艺术学校。该学校秉承马派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马派艺术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马派艺术,学校还成立了马金凤舞台艺术研究中心。该馆作为专题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马金凤的艺术成就和从艺精神,也是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的重要建设内容。

本文以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为实地走访点,通过与戏曲艺术学院专任教师交流、查看官网、浏览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资料,立足于该馆的现状,在探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厚的戏曲文化内涵的同时,助力马派艺术传承人培养、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发展,助推洛阳乃至河南地区艺术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一、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概况

(一)一代宗师马金凤

马金凤(1922年11月—2022年5月),生于山东曹县,5岁随父学艺,7岁登台献唱,近百岁仍“挂帅”参演新中国建立70周年庆典,被誉为中国戏曲届的“常青树”[2]。幼年时期,馬金凤跟随父亲唱河北梆子,后因生活所迫,辗转来到开封,拜马双枝为师学习豫剧祥符调,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密县学习豫西调。像她这样融合了河北梆子、豫剧的祥符调、豫西调、豫东调等多种流派特色,创立了自己独特风格的老艺术家,实属罕见。

从业90多年来,马金凤演出了500余出剧目,从旧社会唱到新中国,以《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杨八姐春游》等剧目为代表,作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14岁正式登台演出;28岁成立中原剧团;34岁调到洛阳,成为豫剧团一员,进京演唱《穆桂英挂帅》;35岁拜梅兰芳为师[3],得到指点,唱功愈加精进。马金凤虽然离开了,但她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成为我们怀念她,学习、传承、弘扬她勤学苦练、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艺术精神场所。

(二)博物馆概况分析

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展示马金凤艺术成就的专题博物馆,已成为戏曲爱好者的“打卡地”。该馆位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二楼,总面积约400平方米,于2019年筹建,2021年4月对外开放,展厅包括“艺海求索,人民为根”“梨园瑰宝,马派艺术”“传薪播艺,芬芳满园”“豫剧泰斗,翰墨流芳”四个展区。馆内陈设戏曲文物600余件,主要以马金凤从艺90多年间的珍贵图文影视资料、戏服、道具、生活用品和戏剧舞台等为实际承载点,并以之形成马金凤戏曲文物展陈区域,全面展现了一代宗师马金凤的传奇艺术人生。

(三)展览情况

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5000人。建立博物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纪念马金凤先生,也是传承、研究、保护豫剧戏曲艺术,实现马老培养下一代的目标,促进豫剧兴旺发展。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马金凤先生的半身雕像。在“艺海求索,人民为根”展区,展出了马金凤不同时期的演出照片和她早年唱戏用过的实物。一个看似普通的瓦罐(图1)十分引人注意,这个瓦罐也是马金凤练出“金嗓子”的秘诀。

一件件戏服道具演绎了这位艺术大师的传奇一生,该展区最值得看的当属点翠头面(图2)和表演《穆桂英挂帅》时穿的女蟒戏服(图3)。点翠工艺是中国古代传统制作工艺,起到点缀首饰的作用。

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自建成以来,面向学校师生,打造互动式教学新模式,传承、挖掘与阐释中华豫剧戏曲文化,对外传达和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粹和能量,进而展现了洛阳本地深厚的豫剧戏曲文化,在代代更迭中传承戏曲文化。

二、建设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的优势

(一)洛阳市戏曲艺术底蕴深厚

从古至今,洛阳地区戏曲迭代更新,源远流长,作为13朝古都,4种古代文化的起源地,早在洪荒时代洛阳已有乐舞活动,文化艺术传统悠久,为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汉时期,洛阳的百戏俑达到了高潮,建立演出场所“汉平乐观”;唐朝时期中外交流,戏曲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北宋时期,杂剧在豫西地区发展成熟,已形成固定风格,洛阳城内戏曲活动繁荣;民国时期,洛阳戏曲活动相当繁盛,艺术团体云集于此;到社会主义时期,洛阳戏曲愈加繁荣[4]。

(二)洛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有戏曲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重视豫剧戏曲人才的培养,也重视戏曲资源的传承与创新,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对实现戏曲的保护、实现文化的传承、带动旅游的发展到头重要。该院聘请豫剧大师马金凤为“终身教授”,李树建为“特聘教授”、专任教师56人。秉承“马派”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马派艺术传承人,为了传承马派艺术,成立了马金凤舞台艺术研究中心,为我国文艺界输送了5000多位艺术人才,被誉为“培养艺术家的摇篮”。

三、该馆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一)目前困境

1.宣教配备不到位

该馆被评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洛阳市青少年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展示马金凤先生艺术成就的艺术博物馆。作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马派接班人的实践教育场所,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对外宣传意义。该馆周一至周五对外开放,经过预约会有专人引导和接待讲解,但无预约状态下,该馆缺少专人讲解,馆内基本上也处于无工作人员的状态。总体而言,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虽有文物陈列、社会捐赠物品展览,但是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和讲解人员,自身造血略有不足。

2.展陈形式较为单一

我国博物馆众多,种类丰富,陈展方式成为文化宣传、社会教育和博物馆文物内涵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展陈形式较为形式单一,主要依靠展墙和展架的陈列方法,普遍缺少数字影像空间展示,展陈形式陈旧等问题突出。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博物馆里面配备有虚拟换装体验设备,却过于突出表现学术气息,重在营造文化氛围,忽视了对游客观感方面的体验感。馆内展品多为物品陈列和视频演绎,大部分展品缺少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观众参观时,只能通过搜索加深对展陈物品的了解,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换言之,馆内展陈形式和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颖性,难以吸引观众眼球,社会教育活动形式不够丰富,难以全面发挥博物馆自身的吸引力。

3.文创产品匮乏

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隶属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高校博物馆,其自身建设和发展主要依靠高校拨款,文创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这制约了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館文创产品的产出和研究。该馆展陈区域内,并有马金凤相关的文创产品展出与出售。文创产品匮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文创产品研究人才,对馆内文物认知不深。文创产品能够体现文物价值、展现博物馆文物特色、挖掘文物价值、传播馆内文化、弘扬博物馆文化。

(二)对策探究

1.建设专门的人才队伍

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是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发展强大的关键,也是我国博物馆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该馆整体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戏曲和传承人培养方面研究内容较多,关于戏曲博物馆和文创内容的研究却鲜有。如何完善专门人才队伍是支撑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引进一批高质量文创产出人才队伍,发展戏曲艺术学院学生培训,组建一批专门的讲解队伍,提升观众观感;其次,加强河南省内戏曲博物馆的交流,建立学术和文创产品开发研究合作,着重实现管内多样化功能,深度开展马金凤戏曲文物研究、保护、开发与传承工作,实现该馆内核的快速提升,真正将洛阳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2.实现多样陈列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展陈形式开始进入数字化展览时代,传统的文物实物和影像资料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动态展陈,给观众带来沉浸性和交互性体验,全方位感受展品[5]。数字化展陈主要有主题影片展示、展品数字化展示、数字影像结合场景或空间展示、网络人机互动等展陈形式。因此,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多样展陈形式,让洛阳地区戏曲文物“活起来”,实现动静态展陈形式相结合,实现馆内活态展陈。

四、结语

从古至今,洛阳戏曲文化迭代更新源远流长,作为4种古代文化的起源地,洪荒时期的洛阳已有乐舞活动,戏曲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为河南乃至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作为洛阳唯一的一所戏曲艺术专门博物馆,应保持自身的戏曲艺术文化属性,既要重视传统展陈和数字化展示的结合,也要加强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其优势实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多元化需求。

作者简介

杨真真,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与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王珂.优秀豫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3):30-32.

[2]刘景亮.闪光的金凤凰—瞻仰一代宗师马金凤[J].东方艺术,2022(3):12-16.

[3]高慧娟.从豫剧大师马金凤谈品格与艺格[J].音乐时空,2011(9):79-80.

[4]洛阳市文化局.洛阳市戏曲志[M].郑州: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委会,1988.

[5]盛瑨.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数字艺术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
我国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突破
贵州高铁经济带发展研究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新方向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儿童早期工作记忆发展研究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研究
论高职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关系
互联网思维下零售业发展研究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