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4-04-25 11:05尹慧陈洁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学

尹慧 陈洁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生物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组织探究性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生物学科贴合生活,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降低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参与度,在探究实践中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积极探索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路径,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教学方案,精心设计课堂环节,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势,重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收获快乐,夯实生物基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入手展开分析,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高中生物课堂注入生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

生物学科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学科贴合生活实际,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是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输,在教师的点拨下死记硬背生物理论知识点,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习能力低下,难以感知生物学科的魅力。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革新教育理念,践行政策的要求开展创新实践,引入探究性学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探索实践,积极参与到生物实验、实践活动当中,感知学科乐趣所在,牢牢掌握生物理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探究性学习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契合,在實践教学中组织多种探究活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够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带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生物知识,能够大幅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引入探究性学习开展创新实践,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多种探究活动,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探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相契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点,在生活资源的辅助下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能够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学习效率。与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相比,探究性学习能够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抽象的概念,在教师的点拨下构建生物知识体系,能够弥补以往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疏漏,避免出现碎片化的记忆,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收获快乐。此外,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还能够丰富课程内容,生物教师围绕课程重难点提供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布置学习任务加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互动讨论完成学习任务,攻克学习难关,提高教学成效,还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应用,彰显其优势,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生物高效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路径

(一)增强学习动力,激发探究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物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期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摆脱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开展深度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重拾学习自信。生物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且熟悉的内容引入,课前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做好准备工作,设计趣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受到良好课堂氛围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学习中。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版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程内容围绕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展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细胞学说、细胞的生活等相关知识,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生这一学情开展教学设计,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小猪和解语花对话”的动画视频引入,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从解语花的台词中引出细胞学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各个阶段不同科学家的观点、方法或成就,以小组为单位绘制表格呈现学习成果,借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合作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在学习“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板块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指导学生结合病毒的生存模式、草履虫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展互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当中,发散思维认识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接着播放人体解剖视频引导学生互动讨论人体的构成,引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呈现相关资源供学生自主阅读,从中帮助学生建立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生物教师可以适时地抛出问题为学生指明方向,如“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动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高中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在新知的学习中容易陷入思维困境而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高中生物教师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加以点拨,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推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其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时引导,设计问题,呈现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在探究学习中理解并掌握生物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二)布置探究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在新时期下,高中生物教师能够认识到以往教学的疏漏,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入探究性学习,为课堂注入生机,重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弥补以往的教学不足,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借此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此期间,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借助学习任务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中渗透学生团队意识、生物素养的培养,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把控学习任务的难度,加强学习任务之间的关联,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重拾学习自信。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版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高中生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自媒体平台对转基因等生物科技有初步的认知,能够理解实验中出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生这一学情设计课堂环节,借助课件展示萧伯纳和邓肯的故事,布置学习任务“任务一:故事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之间会不会互相影响?”播放实验视频引出新课内容的学习,营造出浓厚的探究氛围[3]。

接着围绕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任务二:分析思考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F2中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鼓励小组互动讨论大胆提出问题:“F2出现新的性状组合是什么?”对比实验数据分析F2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结合实验数据探究其是否遵循分离定律。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够被充分激活,在学习任务的指引下提出系列问题深入探讨,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版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在课堂学习中播放动画布置探究任务,“任务一:探究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条件”,在Flash动画的点拨下让学生围绕渗透装置及渗透现象开展互动讨论:“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在问题驱动下发散思维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接着围绕“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理”布置探究任务,呈现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互动讨论,总结归纳水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在此期间,学生在驱动任务的引领下互动讨论,阅读教学资源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积累经验,能够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4]。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生物学科与生活关联紧密,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整合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在生活化氛围中开展探究性學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从中获得启发,借此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高中生身心趋于成熟,生物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入生活资源,降低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创新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全面发展颇有助益。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版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课堂学习中播放“受精作用”的精卵结合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由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个体生长发育方式的思考,结合视频抛出问题:“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如何减半的?”引导学生对生殖细胞产生方式进行假设,结合之前所学习到的有丝分裂方式,否定自己设想的有丝分裂方式,由此引出魏斯曼的预测。运用“假说-演绎法”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染色体变化模型,从中演绎染色体数减半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学生实践探索过后,结合模拟成果互相提问,“同源染色体何时分离的?结果是什么?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在模型分析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魏斯曼的预测,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掌握课程重点。在此期间,高中生物教师联系生命的生长发育创设探究情境,补充生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构建生物模型验证自己的猜想,结合探究成果互动讨论,感知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不同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以及特点,能够夯实生物基础,提高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版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在课堂学习中以桦尺蛾的进化历程为例设计学习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程内容,在生活情境中组织探究性学习,结合案例讲述种群和种群基因库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辨别能力,加深学生对种群概念的理解。接着呈现观赏金鱼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这些外观不完全相同的金鱼所含有的基因相同吗?是否属于一个种群?”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生物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5]。

(四)组织实验探究,锻炼动手能力

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物实验探究同样重要,生物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实验组织探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实验探究,围绕实验主题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探究过后开展互动讨论,从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将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围绕生物实验落实探究性学习,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2019版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结合酶催化特定物质分解的动画讲述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确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探究,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学习“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这一知识点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若细胞生活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酶活性会怎样变化呢?”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确定实验思路、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从中能够获得直观的感受,牢牢掌握生物理论知识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高中生物教师引入探究性学习摆脱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引入生活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生活氛围中启发学生思考,布置探究任务加以引导,组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生物实验,在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生物概念,能够降低概念的理解难度。探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生物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动机,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在探究中掌握生物知识,在实验中锻炼动手能力,能够推动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帕提古力·艾拜都拉.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296.

[2]杨丽丽.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空中美语,2020(6):468.

[3]胡慧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2):317.

[4]朱金珠.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空中美语,2021(6):1971.

[5]钟其京.试论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3):673.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