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2024-04-25 11:05肖享红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肖享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持续推进,高中政治的教育模式随之发生变化,政治课从以往仅注重知识的机械灌输逐渐转变为关注学生逻辑、想象、创造、归纳等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种,其对于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不可或缺。本文立足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从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思辨能力培养现状、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等几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政治课堂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最主要阵地。在政治课堂上,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旨在教会学生透过现象对事物的本质进行理性、细致、谨慎的思考,对复杂难辨的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就目前来看,借助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需要政治教师在全面重视培养思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学与乐密不可分,而兴趣往往能使学生带着快乐去思考、探索与求知,达到学习求知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求知中得到无穷的快乐,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一改以往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完全视为课堂主体。这样,学生周身的快乐细胞被全面激活,他们自然会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思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悬念设置、问题启发、情境渲染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审慎、辩证地看待事物,帮助学生形成思辨能力,而这一过程是十分精彩的,学生往往兴致浓厚、乐趣十足[1]。

(二)巩固内化课堂所学知识

培养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内化课堂所学。思辨能力培养是一个极其烦琐且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营造思辨性的课堂氛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掌握所学知识。思辨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充分了解、全面认知、细致运用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思维辩证时,需要对与之相关的课堂内容进行内化吸收,以便提高自身自学能力、锻炼思辨思维。反过来,自学能力、思辨思维形成后,也更有助于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批判创新思维

所谓思辨能力,顾名思义,即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往往是指人们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辨析是指辨别分析,通常以区别事物的类别、事理等为目的所进行的相关思维活动。从思辨能力的概念来看,思辨与批判、创新有着一定的联系,一旦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全面思考与辨别分析,就意味着其初步具备了质疑、辨析与批判的潜能。而有了这些能力,学生会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看待事物,并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与创新精神也会逐渐养成。总之,思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批判与创新思维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加速了学生质疑批判、创造创新精神的培育。

二、高中政治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绝佳时期,政治教材与课堂教学中又蕴含着丰富、大量、生动的思辨能力培养素材,故借助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既重要又可行[2]。相关研究证实,近年来依托政治课堂落实思辨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思辨性课堂氛围营造不佳导致学生参与度低,思辨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单一且陈旧,教师所用评价不够科学等严重干扰和阻碍了政治课思辨教学实效。针对此种情况,有必要围绕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思辨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等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以归纳出可行性高、实效性强的政治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高中政治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课堂思辨氛围可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指引学生以全面、科學、立体化视角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已知假设进行严格审查、谨慎分析,从而最终挖掘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提高自身深度思考与辨别分析的能力。因此,为完成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构建,教师应当重视并全力营造科学思辨性课堂氛围。

首先,开发思辨课堂。现阶段,尝试开发问题导向式的思辨课堂,让学生周身遍布“思辨”因子是高中政治教师致力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一门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科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思中辨、辨中思”的机会,因而该学科具有帮助学生培育思辨能力的天然、独特优势。基于此,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以思辨性问题构建深度思辨课堂,引导学生加大对思辨内容的关注,使其在思考中对思辨事物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继而达到独立深度思考、理性客观辨析的目的。

“思起于疑”,只有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循着疑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去思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及分析,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辨的欲望,让学生在枯燥的政治课堂中感受到新奇和愉悦,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思辨能力便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

其次,开展思辨活动。除了开发问题式思辨课堂,教师还应关注各式各样思辨活动的开展,如主题式讨论与专题辩论会。学生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往往更能够灵活运用思维,进行质疑辨析式的个体表达,从而达到学、思、辨的目的。

例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视频《非凡十年·西藏》作为切入点,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西藏发展的一系列情境材料。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围绕“西藏‘短短几十年创造‘跨越上千年人间奇迹的原因”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5分钟,学生自主思考、交流,同时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推荐一名代表发言。)通过激烈的讨论,有小组代表说西藏的发展得益于党的领导,有小组代表说离不开西藏人民自身的努力,也有小组代表说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有小组代表说离不开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

学生围绕主题,群策群力,能够从历史与现实原因、内部与外部原因、根本原因与其他原因等方面进行多维思考与分析。这种热闹的主题式讨论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政治课堂,也更能创设思辨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细胞,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辨析能力[3]。

(二)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学生与课本内容之间的桥梁,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使其循序渐进地开阔自身知识视野、提高相关技能。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增加政治课堂的魅力,让学生爱上政治课堂十分重要。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首先,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着眼于整体,在整体性思想的指引下,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的需要,合理确定大单元,拟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科学预设大单元学习任务,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方法[4]。大单元的“大”突出表现在:大观念、大内容、大目标、大评价、大视野、大作业。

例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2023年3月《三明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出台这一情境素材为背景,确定大单元学习任务,设置一个大作业:

有人说:“加强城市养犬管理,规范养犬行为,关键在于推进科学立法。”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带着这个大任务,通过自学、互学等方式初步完成第三单元内容的学习,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不仅包括科学立法,还包括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通过大单元教学,整合系统知识,大大提升了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与推导、综合与构建、分析与评价、迁移与运用的思辨素养。

其次,时事案例法。日常生活中,学生可接触到很多真实、精彩而又具有重要引导价值的时事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培养思辨能力尤为重要。在选择时事案例时,教师最好能够选择当下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时事政治热点,通过挖掘热点中鲜活的榜样人物,引发学生对该榜样人物的真实事迹、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思考。

例如:《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视频《从小镇做题家到摘星星的人》,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的人生经历。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桂海潮放弃北大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个人的崇高理想。

观点二:桂海潮选择航天学院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观点三:桂海潮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他个人奋斗的精彩演绎。

学生在桂海潮案例分析中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断的价值冲突中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意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等,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批判与反思、综合与分析等思辨能力。

最后,研学实践法。研学实践是集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化体验、同伴互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感受文化的价值。例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研学实践。宁化作为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驿站和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红色文化的摇篮,是最远长征出发地。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石壁客家祖地、石壁红军医院旧址、淮土凤凰山红军街、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北山革命纪念园、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等优秀传统文化遗址。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就以下研学任务展开探讨交流。

任务一:客家民系的汉人共有几次大规模的南迁?你了解哪些客家民俗?

任务二: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的建筑设计理念有什么文化寓意?

任务三:宁化为什么会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任务四: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和弘扬苏区精神?

通过研学实践与探讨交流,学生更加了解客家人的迁徙过程以及客家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通过了解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军用号谱》的故事,用心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大大增强了学生自觉传承客家文化、弘扬苏区精神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新形式,可以拓宽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等思辨能力。

(三)运用多维有效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双向信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单方面营造思辨课堂氛围、创新思辨教学方法之外,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做出及时、客观与科学的评价,进而让学生对自我能力有更清晰、明确的了解。对于教师来说,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科学有效进行评价:

首先,采用多维评价,提高评价质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一种科学、客观、公正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以激起学生“思辨”的动力与潜能。现代教育提倡多元多维评价,这要求教师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态度以及情感,拒绝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陈旧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在放松、自由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全面思考、理性辨析的灵感,故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思辨思维。政治课堂中,教师应当在布置相应的课堂任务后,不针对任务设置标准答案,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辨的开放性、发展性空间,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在评价学生回答的情况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思辨能力的表现,然后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委婉指出学生思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学生改正。

其次,自觉评价反思,改善课堂现状。评价是双向的,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学生也应对教师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的评价等。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接收来自学生的关于自身思辨课堂教学的评价反馈,以便对自身的教學进行定时反省、日日反思。教学反思可推动教师优化思辨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现状,对于提高思辨课堂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且必要。

结束语

思辨能力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其对于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认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了解思辨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培养思维能力为重要教学任务,从营造思辨氛围、丰富教学方法、运用多维评价等几个方面改善课堂教学,助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从而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高中思政课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2.

[2]黄向娟.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利用议题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8):41-42.

[3]李爱国.信息技术助推高中政治课堂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考,2020(5):116.

[4]汤小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