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2024-04-25 11:05孔令广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孔令广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需要重视单元教学整合,加强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明确历史教学目标,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做好单元教学设计,运用新颖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其国家认同感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和高度责任感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整合。从某一特定的课题或目标出发,根据所学内容和所学内容,为学生建构一门有内在关联的课程。重视单元的整体构架,有序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施分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同质异类的知识进行整合,减少重复学习,为深度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课外扩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历史单元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当今社会和未来的挑战。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策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通过合理的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得课程教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充分把握历史知识内容。

2.促进大单元教学实施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整体性和连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优化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高中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存在较大的历史知识跨度,历史概念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的阶段,应该对知识点进行逐步的分析,着重进行单元知识的研究,做好单元主题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实践的能力。

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学习发展,为学生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學引导,有效拓展学生的逻辑学习思维,形成良好的课程学习状态。

4.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在单元设计的作用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依赖传统教学模式

一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灌输式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课程教学发展趋势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二)缺乏整体把握

如果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的考虑,只注重单个知识点或者事件的讲解,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和知识体系。例如: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如果只关注该单元的某一特定事件或时期,而忽略了整个历史背景和前后时期的发展,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掌握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三)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现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只是单方面的讲解或者演示,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一些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读完教材,或者用PPT演示,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目标。

(四)缺乏实践环节

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历史实践的重要性。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和理解,更是一种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理解和反思。因此,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社区历史项目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五)缺乏课外拓展

一些教师只关注课堂内的教学设计,而没有考虑课外的拓展学习。实际上,课外的阅读、研究和项目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提高其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的阅读、研究,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1]。

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知识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历史教学的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认同感、全球视野等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是围绕一个主题或单元进行的整体性教学规划,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增强学生的课程逻辑思维,为学生进行合理性的系统教学设定,使学生快速理解历史课程的学习方向,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印象。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要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直观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侵略战争为主要探究内容,针对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2]。

(二)优化历史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素材,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更多有益的养分。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调整,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单元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具系统性[3]。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教师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可以以中国近代史为主题,整合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将其归类为不同的子主题或模块。例如:可以设置“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近代文化和社会习俗”等主题,将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归类到相应的主题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问题导向。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创新单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创新单元教学方式能够完善教学制度,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问题解决、项目合作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并把商鞅变法等较为经典的历史故事进行演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验历史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探究的热情。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4]。

新时期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性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创新,做好跨学科的教学整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知识,将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历史学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政治、语文、地理等多个学科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整合到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例如:语文学科可以与历史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学生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语文中学生曾学过的《出师表》,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该文的主题和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的学习印象,使其建立结构性的思维,能够做好历史知识的学习整合,针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分析,加强学生的课程学习思考。

(四)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材、互动软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技术,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利用数字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资源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利用互动软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历史纪录片、历史图片、音频等获取更多的历史资料,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做好课程教学设计,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将课堂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5]。为了引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场景和人物。例如: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古代城市、古代战争等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所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学习框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建立教学平台或App,如在线课程、网络资源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互动学习,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五)注重综合性课程教学评价

在高中历史单元性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这样才能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效果,从而不断进行教学调整,为学生设计更加完美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明确每个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技能和素养。例如:可以制定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面的评价标准,通过量化和质性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大单元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将学习兴趣和热情放在第一位,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使学生具备历史意识、国家认同感和全球视野,进而全面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井生.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J].中学历史教学,2023(8):7-9.

[2]文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9):13-15.

[3]尹乐菲.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时教学设计:以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3(19):52-54.

[4]易秋丽.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3.

[5]张朝红.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分析[J].高考,2023(16):51-53.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