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 综合提升

2024-04-25 11:05淳海军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化学

淳海军

摘 要:长期传统的“唯分论”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备受诟病,局限课堂和教材,极大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需要扮演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主动开发学习项目,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保驾护航。本文结合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内容,深入分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原则和对策,以期为化学教师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提供理论借鉴和参照。

关键词:素养导向;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符合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从选定项目着手,精心制订项目式学习计划,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并引导学生自行完成项目任务,交流项目学习成果。然后综合评价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表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化学学习的全过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会理性分析基本学情和教情,找准项目式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科学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精选特色内容,提取项目主题,全面把握课标及学情,明确项目目标。带领学生深度透析项目主题,设置框架问题,立足于项目目标组织开展项目评价,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将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推向新的高度。

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会结合学科特征以及育人目标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计划,选择极具挑战性和育人价值的真实问题情境。以此作为项目主题组织开展课内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分组,逐步形成合作共同体,在项目任务和项目问题的驱动下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并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积极展示和交流项目学习成果,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框架和体系,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項目式学习的特征比较明显,首先,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托。教师会理性分析教与学的关系,凸显项目式学习的育人作用和价值,结合教学经验综合衡量项目式学习开展的质量以及程度,明确项目式教学设计方案。围绕学科课程标准落实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工作。其次,项目式学习来源于真实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教师会主动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助力,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探索新知并合作分工,协作获取学科技能和知识,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再次,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项目学习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则扮演监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选定、规划、实施、评价项目主题的过程中,学生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驱动。教师会设置真实可感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深入分析项目背后的知识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自主完成极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任务及问题,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实践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要求教师设置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凸显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和特征,体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项目式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任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缺一不可,真实可感的项目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严格遵循真实性的教学原则,科学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整合多个项目活动以及项目问题,让学生能够产生真切的学习体验。

(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求教师站在教学目的、项目内容和活动组织等视角主动打开思路,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的项目式学习资源,将科技前沿、新闻报道、生活常识融入项目式学习,突破课本和教材的局限,灵活利用开放性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深入领悟化学学习的魅力[1]。与以成绩测试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以解决真实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为主导,学生能够轻松上阵,实现活学活用并保持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在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以开放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需要加强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协作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共同发展和教学相长。项目式学习极具挑战性,项目任务较为复杂,灵活多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情况直接影响着项目式学习的成果。教师需要严格遵循交互性原则,站在学生的视角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顺利过渡,让学生能够深入体验项目学习的乐趣。

三、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实践对策

为了实现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理性分析项目式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和联系,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结合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提出创造性的教学对策,实现对症下药和高效教学。

(一)甄选特色内容,定位项目主题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前,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项目主题,综合考量基本学情和校情,从多个渠道甄选课程内容,保障最佳的项目式学习效果。首先,教师需要深度剖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编写教材、考试命题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宏观导向作用不容忽略,最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按照主题划分化学知识,明确提出不同主题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标准,在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策略以及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都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参照[2]。因此,在组织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应总结经验教训,深度剖析化学课程标准,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指明道路及方向。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知识时,课程标准提出了创设真实情境,导入实际案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将其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先带领学生学习非金属元素氮、硫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然后设置社会性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汽车尾气和酸雨的处理方式及成因,围绕生产生活问题设置学习项目。让学生站在物质特性、元素价态变化、物质类别、元素周期率的视角深入分析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出色完成项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在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十分注重真实性和实践性。在选择项目主题时,教师则应从生活中取材,选择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化学现象,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化学问题和化学原理,实现项目式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无缝衔接。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设置钢铁生锈、物质燃烧以及茶水久置变色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项目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深入感知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化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理。

(二)剖析课标、学情,设置项目目标

作为项目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学习目标不容忽略,直接关乎项目活动的开展进程和育人结果。教师需要从学科素养、学科知识和通用素养着手,科学制订项目学习目标,坚持素养导向,为学生有意义、有目的的项目式学习做好铺垫。首先,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剖析教材内容,深度分析各种化学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围绕化学科学应用、化学科学实践和化学科学认识设置项目目标,实现项目目标和课程标准的一一对应,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3]。其次,教师需要立足于学情,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项目式学习目标,综合考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所产生的认知冲突。在选定项目主题后,结合学生的课内外表现明确项目活动的已知点、发展点和障碍点,保障项目学习目标可落地、可执行。比如:在围绕“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设置项目学习任务时,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氯气性质及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适当提升项目式学习的难度,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站在化合价变化以及物质类别的视角深入分析物质性质,逐步形成化学思维。最后,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21世纪四有人才的培养要求灵活调整项目目标。为了实现与时俱进,在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21世纪的技能学习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顺利过渡。

(三)领悟项目主题,设计框架问题

大部分的高中化学项目主题与真实复杂的情境密切相关,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水平有限,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一步细化项目主题,将其细分为可探究的项目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真实的环境中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出色完成项目任务,自主参与探究活动,高效解决项目问题。首先,教师需要精心設计核心问题,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提供支

架[4]。学生对核心问题的把握非常有必要,直接关乎项目式学习的进程,教师需要结合项目式学习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设置核心问题,确保问题契合学生的认知期待,能够为学生的项目实践助力,调动学生的项目式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带着核心问题自由讨论,深入思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归纳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秘膨松剂”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围绕“为什么膨松剂能够让面包变得又松又软”这一核心问题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自主迁移新旧知识,通过解决核心问题来完成项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需要设计驱动问题,驱动问题贯穿于项目式学习的始终,直接关乎项目的完成情况。教师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点,以解决核心问题为起点,科学设计若干个驱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汇总并解决核心问题,确保项目式学习能够顺利落地。在设计驱动问题时,教师应综合考量学科核心知识以及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期待设计具有学科价值以及难易适中的开放性问题,组织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高阶思维。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探秘膨松剂”的项目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围绕“为什么膨松剂能使面包变得又松又软”设置多个驱动问题,如“膨松剂的种类?”“膨松剂是什么?”“膨松剂有哪些成分?”“膨松剂是什么作用原理?”通过串联多个驱动问题来帮助学生解决核心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负担。

(四)依托项目目标,开展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有助于检验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果,分析项目式学习的落实情况。传统纸笔测验的评价模式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但是能够直观反映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将传统纸笔测验与现代化的项目评价模式相结合,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首先,教师应理性分析和研究项目作品与学习目标的契合度,明确项目学习目标,以此为起点展示项目作品并开展项目评价活动。检查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基本学情,了解和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思维习惯,通过量规进行评价,及时指明学生的不足[5]。其次,教师应明确评价内容,围绕项目目标制订项目评价内容,为项目评价做好铺垫和准备。技能分解是第一步,教师需要将某种技能分解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了解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具体水平。比如最新的课程标准对化学核心素养进行了细分,分为四个发展水平,如“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能够分析归纳化学变化的规律特征和条件”“能够认识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自主分析能量转化和化学变化”“能认识化学变化是有限的,逐步掌握运用变量控制方法分析化学反应”,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的素养水平积极检验学生的项目式学习内容和成果。再次,教师需要确定评价方法。传统成绩评判的方式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真实,局限于终结性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则要求教师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融为一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过程,分析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量化评分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评价量表融为一体,多角度了解基本学情,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然后采取项目作品的形式分析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在制作以及更新迭代项目作品时的综合表现,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直观清晰地反映了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教师应细分评价表维度,综合考量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时所应掌握的知识及具备的能力,多角度阐述项目量表,明确学生的活动任务以及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时天马行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大有可为。教师应讲究方式方法,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的教学内容,科学定位项目主题,在深入分析课程标准以及基本学情的过程中设置项目目标,发挥目标的宏观导向作用。与学生共同剖析项目主题,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框架问题,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助力。结合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组织开展项目评价,在多措并举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知,实现乐学善学和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

[1]丁河玉.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以“制作不同类型的原电池”教学为例[J].教育,2020(5):37-43.

[2]王凤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以“从海带中提取碘”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0):104-106.

[3]李可书.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4]叶建伟,刘汝亭.基于项目式学习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以高中化学“沉淀反应的应用”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7):203-204.

[5]黄满霞,秦晋,杨燕,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我帮稻农选好种”为例[J].化学教学,2020(10):50-55.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