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实情境复习策略提高高三地理备考效率之研究

2024-04-25 11:05吴文苑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三要素多媒体

吴文苑

摘 要:为解决高中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高三地理备考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真实情境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应用优势,包括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本文分析了传统高三地理文章型备考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真实情境教学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应用策略,包括组织地理考察活动、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等。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提高高三地理备考效率,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真实情境;高三;地理备考

高考对于每一个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备考过程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其中的一门科目,地理备考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备考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在当前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地理备考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知识点,更需要具备跨学科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高三地理备考的效率和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现有研究中,已经有一些针对高三地理备考的策略研究,例如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来寻找备考的突破口,或者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来保证备考进度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是比较传统和单一的方法,无法适应当前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备考转型策略。

一、真实情境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应用优势

真实情境是指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多个学科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真实情境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真实情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地理概念。例如:通过实地考察一个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真实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因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更加生动、有趣,容易被记住[1]。

真实情境可以提高学生跨学科和综合运用能力。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科学、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甚至还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在探究一个具体的地理问题时,不仅需要运用地理知识,还需要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2]。

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地理知识都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衍生而来。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将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意义和价值。最后,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传统地理备考策略往往比较单一,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动力。而真实情境教学方式则可以通过创造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真实情境教学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应用优势是多方面的。通过运用真实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跨学科和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4]。

二、传统高三地理文章型备考的弊端

(一)缺乏运用能力

传统高三地理文章型备考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缺乏运用能力的问题。这是因为许多学生過于注重记忆知识点和公式,而不够注重理解和应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性和运用能力的问题。许多学生可能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答案,缺乏自主思考和独立思辨的机会。这种做法无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备考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而很少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这种做法可能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某道地理文章型试题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复述,而没有深入挖掘和分析实际案例,就很难得到高分。此外,如果学生只是通过背公式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没有灵活运用知识和思维,也难以得到高分。

(二)缺乏实践性

传统备考策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应用的锻炼。传统备考策略往往过于侧重地理概念和知识点的解释和掌握,而缺乏具体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缺乏对真实问题的处理能力。在考试前的备考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苦读教材,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由于高三是决定升学前途的关键时期,传统备考策略中往往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际操作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考试时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相对较弱。传统备考策略没有重视真实情境的引入,学生缺乏对真实场景的认识和理解。传统备考策略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将这些知识与真实情境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传统备考策略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但传统备考策略并没有针对这些不同的学生特点来提供相应的帮助。这就会丧失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影响学生备考效果[5]。

三、真实情境教学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应用策略

(一)组织地理考察活动

真实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真实情境教学方法可以用于组织地理考察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真实情境教学方法组织地理考察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和勘测,以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现象。例如:在观测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地球的公转轨道中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同时也可以观测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回归现象。通过这些观测和勘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概念和现象。还可以使用模拟器材和虚拟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例如:可以利用天文软件或虚拟实验室,让学生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规律,深入体验自转和公转的过程。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在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上台演示不同时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和体验。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在以上活动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地球公转轨道中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太阳直射点回归、地球自转方向等知识点。例如:在实地观测和勘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近日点和远日点分别指的是地球离太阳最近和最远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上移动的原因;在模拟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地球自转方向与白昼和黑夜的变化关系等。

真实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高三地理备考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组织地理考察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地观测和勘测、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课堂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出题方向。

(二)引入多媒体素材

真实情境教学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應用策略可以引入多媒体素材,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参与和体验感。例如:在探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的异同,深入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以下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多媒体素材来组织地理考察活动。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地图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的异同。例如:在探究两个区域的自然要素时,可以通过比较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异同。在探究两个区域的文化要素时,可以通过比较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两个区域的文化特点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来展示两个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例如:在探究两个区域整体性时,可以使用地图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交织关系,加深学生对整个区域的认识和理解。在探究两个区域的关联性时,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两个区域之间的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例如:在使用多媒体素材探究两个区域的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的异同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探究两个区域的一个或多个自然要素或文化要素,并展示给全班同学。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在以上活动中,可以重点关注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要素的异同,以及区域文化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方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例如:在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要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两个区域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特点,并探究这些自然要素对两个区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在比较两个区域的文化要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两个区域的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特点,并探究这些文化要素对两个区域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真实情境教学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应用策略可以引入多媒体素材,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参与和体验感。在探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图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区域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区域间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以下便以高三地理选择性必修3的第一章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为例进行说明。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自然资源或者一个区域的资源利用情况。例如: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研究某一种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或者某一个具体的地区(如黄河流域、长江三角洲等)的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并从中学习到更多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媒体资源,加深对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理解。例如:在研究水资源时,可以使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土地资源时,可以使用地图、统计数据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每个小组可以设计展板或制作PPT,对自己所研究的自然资源或者地区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展示,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加深对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理解。

在以上活动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知识点。例如:在研究水资源时,可以探究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水污染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点;在研究土地资源时,可以探究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地沙漠化和土地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点。

结束语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媒体资源,加深对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张伟利,董英豪.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与案例实践[J].地理教育,2023(9):56-60.

[2]陈磊,朱楠,毛其凯,等.真实情境与专题地图相结合培养学生地理高阶思维:以“洪涝灾害”一课为例[J].现代教学,2023(17):60-61.

[3]李月,朱滔.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原创试题命制[J].地理教学,2023(17):31-33.

[4]李德孝,陈宣良,曹宁,等.结合真实情境的地理教学设计:以“河流对聚落的影响”为例[J].地理教学,2023(17):55-58.

[5]刘敏,江丰.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情感培养教学设计:以“河流地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3):45-48.

猜你喜欢
高三要素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高三·共鸣篇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也谈做人的要素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