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初探

2024-04-25 11:05唐朝霞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三新教学实践背景

唐朝霞

摘 要:高中英语教师在“三新”背景下,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读本作为教材读本内容的补充教学十分必要。本文以新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为标准,以教材培养和新高考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点为依据,对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初步研究与分析。全文将从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读本的选择,教学实践过程及教学评价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新”背景;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要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考查学生“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近几年,新课标英语高考试卷通过选择国外热门期刊、网站或畅销书籍的特定主题语篇,进行英语学科素养的考查,对学生语言知识灵活运用、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虽然新教材所选语篇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编排方式也较老教材更系统、科学,可是所选择的语篇多为论说文或说明文,记叙文偏少,且所选语篇篇幅较短,经过大幅的删减或修改。有研究表明,阅读材料类型多样化程度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因素之

一[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介绍,新课程标准建议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通过欣赏如戏剧、诗歌、小说等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来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进而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启示。因此,教师选用适合的整本书阅读读本作为教材阅读语篇的补充和辅助是必要的。在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如何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帮助提升学生高阶阅读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读后续写能力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挑选合适的整本书阅读读本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书籍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读本。教师选择读本时需要从以下四个因素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文本类型、读本的教育价值和文本语言难度[2]。教师从这四点出发,挑选出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书籍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同时,在备课时,教师需从整体上规划整本书阅读读本中需要阅读的重点章节和内容,整合部分阅读内容并确定相关的补充或拓展材料。因此,笔者在挑选合适读本作为整本书阅读教材时主要以下面几点作为参考:

(一)书籍的蓝思阅读指数。蓝思阅读测评体系作为英语阅读标准测评体系之一,被全球180多个国家学生使用进行阅读测评。根据网上蓝思—分级和中国学生英文阅读能力之间的对照关系表可看到中国高中一年级对应美国小学四年级,即可阅读蓝思值650L—850L的读本。高中二、三年级对应美国小学五年级,即适合阅读蓝思值750L—950L的读本。因此蓝思值可以作为选择整本书阅读材料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二)读本主题内容。相对于课本严肃、正式的语篇材料,挑选的整本书阅读材料不仅情节需引人入胜,与真实世界联通,能让学生有代入感,且语言需精彩生动,能吸引学生自主阅读。同时,阅读材料需给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主题,让学生沉浸于一个虚构的“真实的世界”、开拓一个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深度。因此,教师需要挑选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价值观引领作用的阅读材料。

(三)读本话题深度。以提升学生阅读思维与能力为目的,挑选具有一定社会和现实意思主题的读本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材料。Betts(1946)指出,书籍阅读可分为两种形式:学生独立自由泛读和教师指导下生生合作共同阅读。第一类阅读形式适用于学生能够识别99%的词汇,文本理解程度达90%的书籍。可通过大量阅读此类书籍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度。第二类阅读形式适合于学生能够识别95%的词汇,文本理解度可达75%的书籍。此类书籍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阅读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训练和发展有效阅读策略,以促进学生日后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本文所讨论的主要为第二类阅读形式,即学生可以理解读本中四分之三及以上的内容,但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辅助,完成对读本所表达的更深层思想、文化差异等的理解与体会。

综上所述,笔者所执教的学校挑选了美国作家凯瑟琳 · 福布斯的故事集Mama's Bank Account(《妈妈的银行账户》)作为整本书阅读材料。因为与同龄段高中生相比,笔者所执教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对课本要求词汇已经掌握较牢。《妈妈的银行账户》一书蓝思值为820L,既适合本校高一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阅读,也适合高二、高三学生阅读。

二、整本书教学实践过程初探

(一)课前规划课时,制定教学目标并初步设计教学方式

1.为保证整本书课堂教学的完整执行度,笔者将《妈妈的银行账户》整本书列为学生高一下学期与高二上学期的阅读书目,整体制订一整学年的阅读计划。将书中十七个章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并安排每周固定一个课时的时间用以指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其中,高一下学期指导学生完成书本第一章到第八章的阅读内容,高二上学期指导学生完成第九章到第十七章阅读内容。

2.整本书阅读课堂目标可以分为基础性目标和进阶性目标。能对读本材料进行理解、概括、整合属于基础性目标;能对读本材料进行分析、判断、评价与再创造,为进阶性目标。进阶性目标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课堂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目标,其具体内容指学生能依据读本具体信息对人物性格、文章主旨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文本语言特征、主题意义、价值观点;能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经验教训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并能迁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3]。例如: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将第四章《妈妈的Chris叔叔》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①通过阅读语篇,理解主要人物Mama和Chris的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理解”“尊重”和“善良”的主題;

②就Chris为人处世的方式和Mama的态度,以辩论的形式发表个人见解,深入探讨“心善”的内涵;③ 根据本章所学内容,为故事设计另外一种结局。

3.为保证整本书教学实践的阅读质量与效果,笔者采用精读与泛读相混合的生生共读模式。李卫东(2016)在谈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时指出,篇章阅读并非就是精读,整本书阅读也并非就是泛读。即便同属一本书的内容,有的章节需要精读,有的章节泛读即可[4]。英语的整本书阅读也可借鉴其策略。以《妈妈的银行账户》高一下学期前八章的阅读任务为例,考虑到前八章中每篇阅读词数的总量和主题多样性等因素,笔者在综合考虑阅读语篇的长度、情节、主题后,将整本书中前八章中的五篇定为精读语篇材料。这些精读的内容展现了Mama团结家人一起度过生活的窘困的智慧(第一章);对“无所事事的”房客包容(第二章);也包括Mama用最朴实语言和最真诚的行动来陪伴和帮助孩子们度过青春与成长的适应期的一个个或温馨、或感动、或意外的小故事(第六和第八章)。

以下为笔者进行第四章《妈妈的Chris叔叔》精读教学实践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读前准备。读前通过为学生提供精读章节的生词表为学生搭建阅读活动的脚手架,降低学生阅读的困难。

第二步,读中阅读活动设计。设计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首先,笔者采用拼图阅读模式导入文本的阅读。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把分别摘抄于文中五段关于Chris描述的文字分发给组内的每位同学。在学生阅读各自的文段后,组织学生在组内分享和讨論他们各自心中的Chris形象。然后,指导学生用scanning(略读)的阅读技巧,迅速在书中定位摘抄段落的具体位置,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填写出每段文字摘抄段落中出现的主要的人物、描述的事件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具体信息。帮助学生发现并分析,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事件侧写出Chris的形象和性格异同。例如:文中Papa眼中Chris是一位皮肤黝黑的挪威硬汉;阿姨们心中他是从身到心都黑透的人,并且还隐晦评价他贪财、小气,拥有不良嗜好;小朋友们觉得Chris大嗓门,看到他就感到恐惧;Katrin的堂弟却认为他非常温柔,因为Chris在堂弟生病住院期间会唱歌安慰他。最后,组织学生先组内讨论,分析Chris的性格特征,再请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口头汇报展示。要求学生对Chris的性格进行分析并用文中事件加以证明。通过多轮次的阅读与讨论,学生能较轻松地总结出Chris多面的人物性格,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采用的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从最开始设立Chris粗鲁、贪财等反面形象,到文中慢慢铺陈Chris对家人的“另类的”关怀与温柔,及最后结尾时揭秘Chris“唯利是图”的真正原因。当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后,他们能分析和体会故事情节设置的巧妙性,并更深刻感悟作者对Chirs“铁汉柔情”形象刻画的合理性与感染力。

第三步,读后精品赏析。在文本内容梳理后,指导学生精读精选片段,挖掘与欣赏作品的语言魅力。如其中一段描写Chris盘问一位想娶Trina阿姨的年轻人片段就十分精彩。其中有“thundered question after question at sb.”(如打雷一般地说出来一个又一个问题)这里指大声地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而年轻人则被“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 ”吓得不知所措,接着在年轻人“weather the storm”(经历过暴风雨)经受Chris的盘问后,最后年轻人被“talked right out of Aunt Trina's dowry money”(被Chris说服与Trina阿姨结婚并放弃索要嫁妆的建议)。鼓励学生将这些丰富且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摘抄下来,并尝试适时地将这些精彩表达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中,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活动实施评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问答、讨论,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等方法来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可通过双维度评价来关注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传统阅读课程评价专注于通过阅读理解的测试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教学的效果。而双维度评价指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行为的过程性评价和对学生读后作品的阅读表达能力的评价[5]。

笔者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通过填写阅读日志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保留整本书阅读的原始记录。通过借鉴译教助学网站上提供的阅读日志模板,笔者设计了本班学生关于《妈妈的银行账户》一书的阅读日志。此日志要求学生分别记录所读读本中关于情节、语言、主题和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学生进行日志填写时,笔者要求他们不一定面面俱到,只需将阅读中真实所知所感如实填写即可,但提醒他们需要备注读书笔记的页码。他们可以填写章节中最打动人、最刺激、最意外等内容;可以自主摘抄文中最自然、最贴切、最感动的一些词块、句式结构,包括修辞手法;可以简单概述他们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方式,找到篇章中心主题;也可以摘录他们探查到情节中关于“人情世故”的描写片段,并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

阅读日志作为双维度标准之一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阅读质量,也方便教师督促和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日志分享会,鼓励学生基于读本内容建构自身个性化表达,以实现双维度标准第二个评价维度,即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评价。在读书分享会上,笔者鼓励学生在组内或班级内分享读本中最喜欢的角色;朗诵或表演最精彩情节;或分析与讨论最鲜明的主题。除了通过说的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写书评,改写或续写读本中部分情节为检测手段。仍然以读本第四章《妈妈的Chris叔叔》为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两个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改编并表演Chris 盘问求娶Trina阿姨的年轻人那一段情节。通过将阅读材料改编为剧本材料的方式,让学生立体重现书中情节。表演后,笔者进行适时的肯定与鼓励,并邀请学生代表对改编作品及演出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任务二,让学生对本章故事结尾进行重现创造。改写Chris在文末的结局。笔者在检查学生的改写内容时,将改写情节合理,表达丰富自如,且运用到读本中原有固定表达的文本作为范文,提供给全班学生进行学习。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不同教学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在任务中探索,实现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评价中,摆脱原始的阅读教学形式和评价标准,通过对学生在读、写、说等多能力点的评价,形成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充分性评价,并促进学生分析、辩证和创造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课程与新课标、新高考对接,是新课程的辅助课程。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较长英语语篇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起到一定作用。如何开发更多合适的整本书阅读读本?如何高效实施整本书阅读实践课堂?如何在高中阶段英语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提升学以致用和创新能力?这将是笔者下一阶段将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文静,辛涛.阅读投入对阅读素养影响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PISA 2009为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2):175-183.

[2]张金秀.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J].英语学习,2019(7):55-57.

[3]王燕平.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4(10):11-17.

[4]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25):12-15.

[5]张金秀.中学英语书籍阅读策略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8):1-6.

猜你喜欢
三新教学实践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